笔者日前参加了由太和顾问(Taihe Consulting)举办的2009年度中国薪酬与人力资本调研数据发布会。会上太和顾问就2008-2009年度宏观经济由冷趋暖的变化过程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趋势进行了说明,并对2009年度各类薪酬福利、人力资本调研进行了数据分享与发布。这里摘选部分,与广大读者分享。 据了解,此次调查太和顾问广泛邀请到千余家各类企业参与,调研覆盖中国大陆地区30余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近1200家企业的积极参与,所辖行业涵盖房地产、金融、高科技、汽车、能源化工、消费品、医药、制造、传媒、零售及公共事业10余个大类近百个细分领域。

通过调查发现,2009年整个人力资源状况呈现下述特点:
1.上半年薪酬受环境波动影响较大,下半年回暖趋势明显,全年薪酬增长守住9%
不同于以往数年,自2008年8月起全球性经济危机持续对各个行业实体经济进行冲击,无论是宏观经济指数还是企业内部经营领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业绩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的迹象。对比2006-2009年度GDP/CPI指数、薪酬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我们不难发现,进入2009年度以来,随着CPI指标的持续低位,企业所面临的由于外部物价指数上涨而引发的薪酬成本上升的压力逐步降低。
取而代之的是由于外部经济危机而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成本控制、人员编制收缩等方面的问题,尽管进入2009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各家公司面对经济危机的信心有所恢复,但企业进行薪酬预算制订方面均采用了较以往偏保守的策略,即放缓2009、2010年薪酬预算的增长速率,在降低企业整体经营风险的前提下,发挥薪酬项目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保留、激励效果。
太和顾问调研数据显示,2009年度上半年的全行业薪酬增长仅为2%-3%,低于整体物价指数增长,说明在考虑通货膨胀的前提下,2009年度上半年市场受经济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时期,员工的实际收入呈现缩水的变化趋势。而进入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整体反弹变化,企业在年中薪酬调整方面也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最终2009年度全行业的薪酬增长率在9.0%左右,为最近三年以来的最低点。

2.外部就业机会减少,员工倾向维持稳定,企业运用多种手段应对被动离职影响
在人员流动方面,外部宏观环境波动的过程中,各家公司在人员编制方面均采用了较以往更为谨慎的用工策略,较为常见的方法包括冻结校园与社会招聘、采用“只出不进”方法进行调控等,其目的都是通过人员编制的减少起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更有些企业在支持性部门、岗位方面采用了较为极端的结构性裁员。而对于员工来说,在可选择外部工作机会缩减的情况下,内部员工更倾向于维持现状,等待外部市场的好转。
通过太和顾问数据分析,2008-2009年度间,员工的主动离职率下降了0.8个百分点,而由于企业裁员、岗位合并等原因导致的被动离职率上升了1.3个百分点。太和顾问认为,常规的被动离职甚至裁员对企业凝聚力、员工心态、员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较大,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配合内部上下级沟通、团队建设、福利政策等一系列的员工关怀计划辅助实施。


3.后市回暖带动金融、地产、高科技领跑行业薪酬排行榜,刚性消费行业抗风险能力突出
从各行业薪酬福利水平来看,尽管在经济危机初期金融行业、地产行业、制造行业作为“风口浪尖”中最先被波及的行业,但随着资本市场的正规化、抗风险能力加强、国家一系列振兴计划的有效开展,太和顾问欣喜地看到此类行业在2009年中,特别是2009年下半年的快速回暖,成为拉动经济发展,保障GDP依然稳定增长的“强心剂”。而在太和顾问薪酬福利数据调研中,以金融、地产为主的行业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势的地位。
而作为国家综合科技实力体现的中国高科技行业,通过国家振兴计划、国家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扶持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推动下,成为本轮经济危机环境下最为“坚挺”的行业之一。而医药、消费品行业因为其刚性消费的特点,决定了其抗外部风险能力的行业优势,在太和顾问主流行业,薪酬福利排名也占据了重要的两席。

4.一线岗位仍为热点,风控岗位成新市场焦点,支持岗位尚有调整空间
岗位薪酬排名方面,传统意义上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体现的销售、技术人员薪酬依然牢牢占据排名表的前两位,并且在与众多客户沟通过程中,受市场环境波动的影响,企业更加重视对于优秀销售人员、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的人才储备,以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能够抢占市场先机。
除上述岗位外,太和顾问发现在市场环境不确定的氛围下,企业加强了对于审计、财务、法务等领域优秀人员的保留与激励力度,通过在相应审批环节的控制减少经济危机对企业运营带来的风险。而人力资源、行政等内部市场性岗位尽管较以往薪酬还是有所提升,但与一线业务部门同层级人员薪酬尚有调整空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09年度对于任何一家中国企业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希望众多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一起努力,在“后经济”时代发挥HR的最大价值,成就企业的再次辉煌。
作者:杜丽敏 冯晶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