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193 4
2006-03-18

人民银行在05年7月21日一次性升值人民币汇率前后,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一直在银行间市场上维持较为充足的流动性,致使货币市场利率自5至11月维持在1.1%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美联储不断加息,中美利差不断加大。 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仅从利差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应该减弱。而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压力是否真的由此减弱呢?

我想请问大家的是: 人民银行的这种做法多大程度上起到作用?应如何考虑?我一直想做这方面的研究,哪位同仁在这方面有所研究的多多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19 16:32:00

我说说我的看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我认为这两年人民币有较大的升值压力,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产品竞争力和人民币购买力增强了,这种升值的动力在外汇市场受到了来自制度方面的压制。央行用已经较为市场化的手段阻击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节节上升和央行在汇市和票据市场两头疲于应付

央行维持低利率不能缓解来自经常帐户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我认为对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游资,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游资进入中国目的不是套利而是期望人民币升值,但人民币维持低利率却增大了游资的成本,最终使一些资金由于不堪忍受日益上涨的成本而退出中国(美元进入加息周期,游资成本越来越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1 00:39:00

利率平价还是管用的

可是维持长期低利率政策的成本高昂

政府要在产出全面过剩之前进行调控

就必须控制企业融资

现在的做法是通过银行进行控制,即信贷挤压

因为银行由于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对于贷款非常谨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2 00:03:00

低利率政策的最大弊端是,使得整个货币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足,而银行又不愿意放款,用低成本的资金追逐债券,去年银行间债市一路飘红,谁知其中蕴含着风险。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仍有较大的通胀压力,虽然目前cpi较低。事实上,人民银行也无意实施如此宽松性的政策,为了汇改而不得已为之。过剩的流动性必然引发通胀,这是毋庸置疑的。既然低利率政策并非有效,不如为了将重点回归到价格稳定目标而不是汇率目标。

我相信,今年人民银行为了向公众竖立反通胀的信誉,最终会在适当的时候适度收回流动性,而放弃低利率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2 08:46:00

压力当然可以缓解,至于能不能保证人民币的稳定,那得看众多因素合力的作用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