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是我最困顿的时刻,我想了很久,都不知道怎么调试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于是,我就到人大经济论坛上发个帖子,说说我经历的事。我是这样一个人,我喜欢写写生活,写写心情,特别是自己难过的时候。于是,我今天重新注册了一个号,来写写自己的失败的学术之路。
我是一个三流学校的本科生,我以前也许不会称自己为“三流学校”的学生,但是最近的事实表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就是一个“三流学校”的学生(至于为什么,我下面还会提到)。偶然的机会,我迷上了经济学,于是几年来一直如痴如醉地追求着这个也许并不属于我的梦。我自己去搞过调研,参加过老师的科研课题,在学校的资助下发表过论文……我知道,像我这样的一个三流学校的学生,更多地要靠自己去学习。我知道我的学校在教学中更多地偏重文科的教学,很少涉及数学、计量。所以,我自己去自学计量,学习数量经济学。很多个日子里,我自己在那里研究张维迎先生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很多个夜晚,我自己在那里一个一个敲着键盘练习计量软件……我只希望和“一流”或“二流”的学校的学生能够缩短距离而已。
当我的几篇论文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能够发表后,我欣喜地认为自己就是搞学术的料。于是,在我大三下学期,作出了最大的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去考研,我希望获得一个名校的文凭。这个想法主要有两个考虑:1、在名校,我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2、我曾被一个国内最著名的那两个学校毕业的,现在在南方某学校任教的青年学术翘楚狠狠地鄙视了一番。我不过是希望向他请教一个问题而已,开始他很热情,当他知道我是一个“三流学校”的学生后,就理也不理我了。遇到这件事情,我没有生气,我是这么想的:要想向更多学术翘楚请教,我自己必须得让别人看得上,这也是我开始接受我是一个三流学校学生的开始。
考研的生活漫长而单调,我起早贪黑,风雨兼程……我自信能够达成自己的心愿。2010年1月,当我踏入了考场,我很沉着。考完后,我平静地走了出来,我在网上对了答案。发现自己考得还不错……那时,我都觉得自己已经考上了。政治选择题得了40+,数学估计在120左右,专业课的选择、计算我更是很有把握,至于那几道论述,我更是因为读了不少《经济研究》和《金融研究》的论文而自信满满,英语虽然很难,但是我觉得还是能得不错的分数。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我没有想到最后的分数会让我欲哭无泪,政治、数学、专业课全部都大幅度低于我的估分……与我预估的分数相差40分。我不知道是为什么……
我落榜了……经历了几个星期的低落,我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学术之梦,开始了我的调剂之路。调剂让人难受而沉闷,稍微好一些的学校都要求本科是211或者985。而我自然在被鄙视之列。我遇到的最厉声的一位是说:“你这样的条件还想调剂我们学校?每年很多考复旦、考清华的北清交复学生调剂我们学校……”
不过,我很庆幸的是,我也遇到很多让我倍感温馨的教授,他们对我的关怀和鼓励,一直让我感动不已。有几位国内一流名校的导师,都愿意收我,不过最后都没有成功,因为他们能做的也很有限,研究生招生更多地在各个学校的研究生院或者研招办。但是,我至今感激他们对我的鼓励,那种鼓励和关怀是我始料不及的,让我感到温暖。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国内一位学术权威,他不仅回复了我,还联系了他们学校的负责老师,不过最后也因为各种规定而无果。但是我会记得他的鼓励。
不过,也许我要让他失望了。因为,经历了这几个月,我决定放弃我的所谓学术之梦了。是的,学术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这一个月来,我拿到了5、6个公司的offer,有几个公司都不错。后来总会在决定工作时,又想回到学术里来而接连退掉offer。但是思前想后,我终归觉得自己不适合学术,我决定放弃。这是一种无奈,但是也许我就解脱了。但是我依然祝福人大经济论坛的学者们继续努力!希望你们的学术之路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