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4485 23
2020-01-02
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解释可以检验和丰富已有的发展经济学理论。2019年诺奖授予实验发展经济学,对我们的启发是,第一,研究小问题;第二,创新研究方法。林毅夫的新结构发展经济学虽然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经验的一种经济学解释。当然依据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结构升级、市场配置资源、ZF发挥引导等理论要素可以有学术上的争鸣,也应该有争鸣。但新结构发展经济学需要,第一,借鉴实验发展经济学;第二,补充ZF行为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2 13:40:25
杨小凯的新的古典经济学试图将斯密定理形式化,取得一定成功。从分工、组织的角度对经济发展的解释也是一种思路。只可惜天妒英才,杨小凯不幸早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2 15:09:03
拿到马工程教材《发展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可见编写者下了一定功夫。但不甚苟同:第一,“…………,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第1页);第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和解释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但不能写成单纯的政策汇编,更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反映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写教材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将学术期刊上的研究成果通俗化为教科书知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3 07:25:42
中国经济增长真正开始的时间是1979年的改革开放,逐渐接纳商品经济的概念,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那么问题来了,1949年开始模仿的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为何没有形成正常的经济发展机制?这是值得解释的。单纯由20世纪30年代的大讨论能够解释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3 07:33:42
林毅夫等(1994)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给出一种逻辑解释,即计划体制的形成源于落后经济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并且以20世纪40年代之后的印度作佐证,似乎没有观念、思想、意识的作用。我总是感觉有点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3 07:39:54
可以肯定的是,解释1979年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联系1949~1979年期间的相关举措,甚至要联系1840年近代开始的中国社会状况。甚至要联系1840年之前的千年帝制传统。这就是路径依赖。但这样下去,似乎永远无法解释清楚1979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也许就是理论上的解释陷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