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用债问题解决方案在12月27日出炉。当日,央行、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指出,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稳妥推进债券违约处置相关工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推进债券市场统一执法,依法依规对恶意逃废债企业的市场融资进行一定程度限制。近期,公司债违约风险问题引起监管层重点关注。在12月24日召开的“审理债券纠纷相关案件座谈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点名”公司信用债。易会满表示,近年来债市快速发展,目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95万亿元,其中公司信用债23万亿元,居全球第二。“随着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事人债券违约有所增加,其中也出现了发行人虚假陈述、恶意逃废债,甚至欺诈发行、中介机构不尽责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债券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带来隐患。”易会满表示。如何有效化解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风险,上述文件指出,发行人与债券持有人双方可在平等协商、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债券置换、展期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并同时做好对相关债券违约处置的信息披露。要充分发挥受托管理人和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在债券违约处置中的核心作用。受托管理人可根据债券发行文件及债券持有人的有效授权,代表债券持有人申请处置抵质押物、申请财产保全、提起诉讼或仲裁、参与破产程序等。同时鼓励建立分层次的债券持有人会议议案表决机制,提高债券持有人会议决策效率。强化发行人契约精神,严格履行各项合同义务。发行人要主动提高债务管理水平与流动性管理水平,积极通过资产处置、清收账款、落实增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措偿付资金,及时偿付债券本金及利息。通知并指出,支持专业的担保和债券信用增进机构为发行人提供信用支持,及时落实增信措施,履行代偿、流动性支持等担保或增信责任。扩大债券市场中长期资金来源,培育市场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推动形成风险偏好多元化的合格投资者群体。还要充分发挥衍生品的信用风险管理功能,鼓励市场机构参与信用衍生品交易,推动信用衍生品流动性提升,促进信用风险合理定价。受评经济主体债券违约后,信用评级机构要及时评估本机构所评其他债项的信用等级,并对受评经济主体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融资及偿债能力等情况进行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