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经管好书专栏
4174 16
2020-01-03

欢迎广大坛友跟帖提名经管好书


格式如下:

书名:

作者名:

出版时间:(本月度提名好书出版时间范围:201910~20201月)

出版社:

推荐理由:(限150字,必填)

作者简介:(限100字,选填)

内容简介:(限200字,选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3 16:47:45
书名: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

英文书名:A Cultrue of Growth: 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Economy

作者名: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本书是著名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基尔的新作,该书视野宏大、气势磅礴,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经济高速增长,而亚洲、美洲经济则止步不前的谜题做出了精妙的阐释与剖析!本书行为也非常流畅,非常好读。绝对有潜力成为经济史领域的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著名经济史学家,美国西北大学罗伯特•H.斯托茨人文科学教授和经济学与历史学教授,曾任美国经济史协会会长。他的研究获得诸多奖项,是美国经济学联合会杰出会士奖、荷兰皇家科学院的海尼根历史学奖和国际巴尔扎恩经济史奖得主。 
内容简介:
        在18世纪晚期,欧洲创新引发的工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为什么工业革命出现在了西方而非别处? 为什么它可以持续发展,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
        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作者给出了答案:早期现代欧洲独具的一种增长的文化以及欧洲启蒙运动为科学进步和突破性的发明奠定了基础,而这正是引起这场爆发性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这并非任何欧洲文化优越性的结果,而是身处历史舞台中心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以及偏好的彻底转变,即“文化”改变,驱使了创新方法的产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6 15:33:07

书名: 直到贝壳消失 新消费时代的支付革命

作者名:

  • (美)戴维·沃尔曼(David Wolman) 著
  • 魏瑞莉 译

出版时间:2020年02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

  • 新增作者亲笔中国版序言/《长尾理论》作者推荐
  • 实体货币提高的犯罪率?数字货币使人们失去隐私?
  • 从贝壳交易到移动支付 货币的世界没有对错
  • 重新定义货币的时代 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简介:

  • 戴维·沃尔曼(David Wolman)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他是美国《连线》杂志特约记者,曾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国家地理》等多个知名报纸杂志撰写过文章。他的文章曾多次入选《美国科学写作精选集》。2012年入围美国国家杂志奖,2013年荣获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的作品奖。
  • 他经常作为嘉宾参加BBC、CBS的访谈节目,目前他的三本书已准备改编成电影。
  • 《直到贝壳消失》是他的第三部作品,因其超前的预见性观点和实践体验,一出版便受到了广泛关注,此书还荣获了亚马逊2012年度图书。


内容简介:

几个月前,我来到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受邀在那里参加了一场一年一度的货币大会,感觉就像是深入了龙潭虎穴。每年这时候,行业代表、政府官员和技术专家都会聚集在某个五星级豪华大酒店,谈论关于“钱”的事情,就是那种能实际感知的钱——现金。他们会在大会这几天讨论和研究那些常见的问题,比如发行、安全、生产、分配、设计等。可能你不会相信,他们邀请我参加了其中一场专题研讨会,甚至还允许我自由发挥,当然前提是我的评论要适当结合当天的主题——“支付环境的未来”。
我有些紧张,这个地方挤满了人,他们的身份和职业都依赖于一个理念,那就是:现金对文明极其重要,并且社会将继续保持这种重要性。在谈话开始前,我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整件事都是假象,在场的所有人的西装口袋里都藏了西红柿,等我上台的一瞬间,他们就会将西红柿全部向我扔来。
然而现实是,我白担心了,在这里完全没有需要恐慌的理由。会场的人们无比热情,整场谈话也很振奋人心。除此之外,在这场研讨会上,我还次了解到,斐济储备银行近发行了一种7元面值的纸币。虽然现在我和来的时候一样对现金持否定批评态度。不过仔细一想,世界上居然有7元纸币了?天哪,那真是太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7 11:55:28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2:金融危机篇(漫画科普开创者二混子新作!全网粉丝700万!用特别有趣的方式,讲清楚特别艰深的经济学原理。
漫画科普开创者二混子新作!全网粉丝700万!用特别有趣的方式,讲清楚特别艰深的经济学原理。明斯基时刻、庞氏融资、去杠杆、产能过剩、郁金香泡沫,翻开本书,一不小心就看穿了经济发展的规律。读客熊猫君出品

◆全网700万粉丝的漫画式科普开创者陈磊(笔名:二混子)全新作品,继《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半小时漫画唐诗》后推出的又一科普大作!

◆用特别有趣的方式,讲清楚特别艰深的经济学原理!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深入浅出地将经济学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问题结合了起来: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特沃斯基和卡尼曼“损失规避”、庞氏骗局、托奥斯基“价格锚点”、理查德·塞勒心理账户……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2:金融危机篇》通过著名的金融危机事件,理清各种经济学知识:金融不稳定假说、对冲性融资、信贷扩张、通货膨胀、去杠杆……

◆历史科普作品《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和《半小时漫画世界史》《半小时漫画唐诗》印量突破400万,作品霸榜多个电商平台历史图书销售总榜!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7 11:56:21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生活常识篇》
  在大多数读者的心目中,经济学都是专业、晦涩的代名词,但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却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深入浅出地将经济学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问题结合了起来。
  养老金为什么入不敷出?国家为什么要放开二胎政策?我们缴的五险一金有什么用?买房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没有枯燥乏味的数字堆砌,没有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只用有趣的段子和一看就懂的漫画解答这些生活常识问题,为你理清它们背后那些让人蒙圈的经济学原理:人口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借贷关系、货币的起源、消费者心理……打破经济学在你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印象,让你在哈哈大笑中学到实用、简单、接地气的经济学知识!
  翻开本书,看作者如何用艰深的经济学原理抖包袱。

  《半小时漫画经济学2:金融危机篇》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简介
  陈磊,漫画式科普的开创者,创立拥有全网700万粉丝的知识类公众号“混子曰”“混子谈钱”“着迷小课”及“混子谈命”,总阅读量超过2.5亿人次,曾获网站年度新锐作家、年度挚爱阅读大使等称号。

  陈磊以及其组创的半小时漫画团队,致力用漫画语言普及通识教育,无论学习哪个领域知识,这套书都将成为你学习路上的头一个“半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7 11:58:45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https://appsBz0VDRa1649.h5.xeknow.com/st/7aTUhajFL 经管之家购书链接
love money &parenting孩子,变得越来越“昂贵”;教育,投入多少才算够?;童年宽松的父母,为什么纷纷开始“推娃”?是爱,是对未来的恐惧,还是不甘落后之心?;耶鲁经济学者重新理解育儿这。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经济学著作,相反,在运用了详实权威的跨国数据和专业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两位经济学家更是结合了自身的童年和育儿经历,让这本著作充满了温度。为什么经历了宽松童年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严格?为什么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养方式各不相同?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养方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孩子们实现教育机会平等?作者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内容简介:
     在不平等的时代抚育子女

     从美国到中国,无论富裕抑或贫穷,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世界各地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有所成就。然而,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却千差万别。美国和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权威、专断,“育儿战争”日益激烈;而北欧的父母相比之下更为宽容。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从美国、英国、北欧到中国和日本,本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研究了经济激励和约束如何影响了不同国家的育儿习俗,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教养方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实现机会平等和教育公平,帮助孩子立足未来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

作者简介:
马赛厄斯·德普克 (Matthias Doepke),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顾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助理研究员,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中心成员。
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耶鲁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欧洲经济协会会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联合项目主任。荣获2009年度Yrjo? Jahnsson奖(45岁以下最杰出的欧洲经济学家),论文《中国式增长》(与宋铮等合作)获2012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本书源于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教养方式:代际偏好传递中的利他主义与父爱主义》(Parenting with Style: Altruism and Paternalism in Intergenerational Preference Transmission)。当我们从经济学视角来考虑教养方式时,意识到有许多学科(人类学、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当然还有经济学)对此进行过探讨,但学科之间缺乏对话。为了促进更广泛的讨论,我们在门户网站voxeu.org设立了一个专栏,名为“虎妈与直升机父母:教养方式的经济学”(Tiger Moms and Helicopter Parents: The Economics of Parenting Style)。该专栏下的回复鼓励了我们写下这本书来向更广泛的受众,包括父母和有兴趣深入了解教养方式的读者,传达我们的观点。这就是本书的缘起。
多年来,父母和孩子是我们研究的焦点。在开始研究教养方式之前,我们的工作集中于探讨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家庭内部偏好与家庭文化的传递。我们根据这些话题写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到学术论文不足以涵盖我们所学的知识。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回顾了这些年来的工作,并试图用完整的链条把它们串起来。我们也跳出学术文献的范围,借鉴了大众媒体如报纸、博客和流行的育儿书籍等,从而更多地了解人们是如何看待抚养子女这件事的。

媒体评论: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对不同时间和国家的不同教养方式的前因后果提供了引人入胜、富有见地的分析。两位作者解释了父母如何以及为何塑造孩子的喜好和技能,以使他们适应成年后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现实。他们创造性地运用基本经济理论,整合和阐释了来自多个学科的大量证据。这本雄心勃勃的书详细论证了家庭会如何影响孩子的社会和经济命运。
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记者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来诊断和批评“直升机父母”的习惯和他们对于教育的执迷。但*的研究表明,在我们这个不平等的时代,这种育儿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本书传达的信息。的确,高强度的育儿方式有一些毫无意义的过激行为,它不会给父母带来快乐。但只要做对了,它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各地的富裕国家,都对孩子们有效。
对育儿和经济不平等富有洞察力的思考。 ——卡罗琳·德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
为什么这么多看似理智的人在孩子身上过度投入?《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告诉你,并不是父母都集体头脑发热了。相反,今天的父母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对日益疯狂的环境做出了反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