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生活周刊》采访张五常(值得一读)
楼主
xxp19821
1547
3
收藏
2010-04-06
张五常褒贬由人,真理半步不让
74
岁的张五常先生依然活跃,频频发言,阐述自己数十年来的观察和思考。尽管他的赞同者和抨击者,有极端对立之意,但争议恰好说明他的存在。难以否认,张五常的确是少数几个享有世界性声誉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如果落到作家手里,张五常的经历足可写一本“章回小说”。他
1935
年生于香港,家境算得上中产,却不幸遭逢日本侵华战争,香港沦陷,全家化整为零,往内地逃。一度,他背着
3
岁的妹妹“野外生存”,“废田的零碎农植、山溪的小鱼与虾,原野的草蜢与不知名的小动物,生火烤煮后皆可吃。”妹妹曾被医生诊断为“不可能活下去”,张五常硬把不可能变作可能,“妹妹今天还活着。”他说。
这段经历,加之爱去田园沉思的习惯,让张五常的经济学思维始终贴牢现实。几十年后赴美求学,严格的学术训练仍磨不掉他的“野路子”,无论是专著抑或专栏,他都写得活色生香,爱从生活中的细节谈起,满纸跳跃着花鸟鱼虫。可以说,近年来颇受普通读者欢迎的经济学随笔,风气由张五常打开。
同时,张五常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满头“爆炸式”的白发,对经济的看法、对现状的剖析也颇具“爆炸”效应,常常一语激起千层浪。
“中国比西方更有弹性”
最近,中信出版社推出张五常新书《新卖桔者言》。有新自然有旧。
1983
年,他把为香港某报撰写的专栏文章汇集成《卖桔者言》,引发轰动,内地流行的产权理论,几乎都从他“随性”挥就的文字中得到启发。
1982
年,张五常接受经济学大师科斯的建议,从美国回中国香港任教。科斯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启动不久,是个大课题,张五常功力超凡,又是华人,应近距离观察。因此,《卖桔者言》虽立足香港,却着眼全国,他高度关注内地的一举一动。
这关注持续了三十多年,从壮年到老年,未曾衰竭。《新卖桔者言》是这份关注的最新呈现。张五常还是那个“卖桔者”,对房价、户籍制度、民工荒等均有自己的思考。
生活周刊:内地现行的房产模式是借鉴香港的,有学者认为这是房价飙升的重要原因。请问您持什么看法?
张五常:凡是国家持有土地的所有权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同的是,香港公务员的收入与地价的高低正面联系着,所以多年以来香港政府倾向于高地价政策。多年前他们否认,我的一位港大同事作了详尽的研究,有说服力地指出香港有高地价政策。目前内地某些热点城市有这样的倾向,但不严重。
生活周刊:您如何看待户籍制度?
张五常:本来我对户籍制度有反感,今天有了改观。六七年前内地对当时的“非典”病毒控制得好,使我意识到户籍制度有用。今天恐怖活动全球化,中国不能独善其身,若如是,户籍制度也会有助。中国的人口早就自由流动了,如果户籍制度损害了私隐的需要,也可以改进。我认为户籍制度有保留的理由。
生活周刊:您怎样剖析当前的“民工荒”?是否与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上马有关?
张五常:这无疑有“挤出效应”,增加了“民工荒”的压力。另一方面,
年多
前有数以千万计的工业员工回乡潮,今天好大一部分没有回到工业区,或没有回到昔日的工业区。天伦之乐是真乐。我的推断,是今后中国的工业发展,不会像以前那样集中在传统的工业区,而是会扩散到乡镇去。国家大兴土木地兴建公路、高铁等,也会鼓励这扩散。
生活周刊:因金融风暴之故,近期国企主动兼并的行为较多,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张五常:西方的经验,是凡有经济灾难,政府权力大增是后果。目前中国有这样的倾向,是明显的,但我认为不严重。雨过天晴后,情况会改变。从西方的经验看,这看法近于天方夜谭,但中国比西方更有弹性。
“我坐上了中国发展的船”
张五常的文章好读、耐读,邓丽君、铁饭碗、宋徽宗等等皆可入文,让原本枯燥的经济学妙趣横生。但也有人据此批评他“不懂数学”,远离经济学家的“本行”。即便钦佩张五常学问的,也对他没有继续在西方经济学界发展耿耿于怀。
2002
年,美国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公开说:“如果史提芬(张五常的英文名)不回港任职,早就拿得诺贝尔奖。”对此,张五常当然并不认同。
生活周刊:有人批评您文章里不用数学方程式,不专业,您如何看?
张五常:有些人不懂数,但奇怪地知道方程式在说什么。我没有这本领。有些人懒得学数,但要学时学得快。我有这本领。有些人可以发明数学,我也有这本领。我不认为从事经济解释数学是重要的。我认为英文要写得好非常困难,而清晰、优美、文气如虹的文字,是上佳经济学的传统,斯密、凯恩斯、费雪、科斯等人都有这样的本领。我在英文的写作上下过苦功,上世纪七十年代得到史德拉等朋友称赞,很不容易。中文是母语,虽然我要到近十年才认为自己的中文可以挥洒自如。没有办法,此长彼消,我今天的英文是退步了。
生活周刊:那您自认在学术领域的成就呢?
张五常:说到要在西方学术界打出名堂,中国人谈何容易!如果读我的《英语论文选》,你会发觉不少他家之说出自我的旧文,但没有提到我。我的英语文章被提及的次数还可以,但如果我是老外,这次数会上升几倍:这样的运情,炎黄子孙在西方一般如是。
生活周刊:但至少您站稳脚跟了,所以有人认为,如果您留在美国,会获得诺贝尔奖,有更多荣誉。
张五常:
1983
年起我转用中文下笔,是为了对同胞的一点关心。是中国的青年重要呢,还是什么奖重要呢?只有科斯一个同意我的看法。两年前他对一位朋友说,当年催促史提芬回港任职,是他平生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今天看,如果你说的“荣誉”重要,那我当年舍英取中的选择是做对了。我是坐上了中国发展的船:这船沉没我会没顶,没有谁会记得我;这船一帆风顺再二十年,我写下的不会被视作粪土。从来没有刻意地争取什么身后声名,历来不重视,但今天看走势如斯也。神州再起,炎黄子孙要沾一下光理所当然,我是买了上佳的座位票的。
“多而杂的合并,我可能破纪录”
张五常还有一个鲜明特点:不论观点受到怎样的抨击甚或责骂,只要他认定与学问无关、无助于增进智力者,很少回应。他总是独来独往,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做判断,清晰、坚定。生活周刊记者试着问他对郎咸平的看法,他不动声色地忽略。这或许和张五常的年纪有关——已入晚境,更多地想做自己的事情了。
生活周刊:您的思维方式属于“天才型”,却依然能在经济学界立足。而现在很多学子,因思维较“野”,无法被教育体制认可,您有什么建议吗?
张五常:在神州大地,称得上是“天才型”的学子无数。他们就是没有机会,没有我昔日的机遇,为此我大发牢骚多次了。
生活周刊:张军教授在为您写的《思想的冲击》一文中提到,您饱受抨击,特别网络上对您的责骂很多,有的很刻薄。您怎样面对?
张五常:张军说的是个潮流,年轻人心有不甘是个原因,不平则鸣是个原因,互联网是方便发泄的好去处。我就是要让他们骂到够,真理半步不让,久而久之,他们有一部分终会看到真理。
生活周刊:如何评价新制度经济学的现状?
张五常:一团糟。搞这门学问的一个学会几个月前在厦门开会,请我为主讲,我以《看不到则验不着——新制度经济学的灾难性发展》为题,把科斯吓了一跳,多次叫我留个情面。后来他很满意我讲的。我指出以卸责、偷懒、恐吓、勒索、隐瞒、博弈、机会主义等等概念,只有上帝知道是些什么,无从推出可以验证的假说,科学上皆废物也。我刻意地讲得搞笑,轻松一下,满足了科斯的要求。
生活周刊:看您在《五常学经济》中写儿时的香港,很神往那种氛围,您的朋友中有很多“奇人”,甚至容国团的“乒乓第一课”都是您教的。这几十年来,香港有巨大的变化吧?
张五常:跟我童年时相比,香港今天人太多,海滩污染严重,不再美了。曾经是钓鱼胜地,今天那里的海水养不活鱼。
生活周刊: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张五常:七十四岁了,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呢?只希望能在余下来的日子整理好自己的作品,不仅多,而且杂。说到多而杂的合并,我可能破了什么纪录。余下来的日子可能不够。 转自:
http://zhangwuchang.blog.sohu.com/147720290.html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julianmar
2010-4-7 10:04:58
喜欢张老头,姑且不论对错,但很真实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juvent
2010-4-7 10:25:39
张五常确实是大师。还好有这么一个标杆在,否则国内经济学就更牛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byz07
2010-4-7 11:43:50
如周其仁老师所言生活中的经济学有大学问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下载]张五常看新合同法
原来这才是春秋
让你少走10年弯路
经济解释。张五常教授著,值得一读。
《生活周刊》采访张五常
免费提供 唐骏湖南大学演讲稿 134分钟 经典值得一读
货币、信用和商业
绝对值得每个学经济学的人值得一读的文章---------乔良:金融战与阴谋论
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金融实务版
一带一路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国民经济管理
热门文章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
投资人与创始人互坑套路
中国金融生成式AI多模态内容鉴伪与安全防御 ...
自己整理的私募股权投资实操手册。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
2031年全球变频抽油烟机市场规模将接近167. ...
understanding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s ...
【全美经典】离散数学
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5—全球和区域预测至20 ...
世界机器人2025年报告 World Robotics 2025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