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 ,并且在有关价值理论的一章中 ,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读者,有些地方他使用了“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这使得有关价值概念的理解出现了混乱。
价值的意义原本是很清楚的,就是交换价值。《资本论》第一章中又将“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说成是价值,这造成了价值概念意义的混乱。
笔者认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其实是价值实体。
如何把握《资本论》第一章价值概念的意义?
可以用替换法判断价值到底是什么意义。出现价值的时候,或者用交换价值替换或者用价值实体替换,看哪一个读起来意义更清楚更明白。笔者认为,《资本论》中价值大部分的意义都是交换价值,所以可以先用交换价值替换价值,如果觉得意义不清楚不明白,那么用价值实体替换价值。
不妨举几个例子(在价值后面用括号替换)。
例1:
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
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价值实体)——商品价值(价值实体)。
我们已经看到,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本身中,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如果真正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就得到刚才已经规定的它们的价值(价值实体)。因此,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也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研究的进程会使我们再把交换价值当作价值(价值实体)的必然的表现方式或表现形式来考察,但现在,我们应该首先不管这种形式来考察价值(价值实体?)。
本例有个窍门,文中已经出现了交换价值这个词,价值的意义显然不是交换价值了,应该是价值实体。
例2:
可见,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交换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那末,它的价值(交换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本例有个窍门,文中出现了“形成价值的实体”,如果将价值用价值实体替换,则是同义反复了——显然是交换价值量用劳动的量计量——不是劳动(价值实体)量用劳动的量计量。
例3:
总之,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本例有个窍门,文中出现了劳动,显然此时价值不能是价值实体(劳动)的意义了。如果将价值用价值实体替换,则是同义反复了——可见,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或劳动)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这回本人不再对你进行反击了。因为本人得罪了某版主,稍有不慎就会被禁言。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6 11:02
其实只要把握价值的本意交换价值,把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理解为价值实体。资本论第一章,就容易解读了。
石开石 发表于 2020-1-6 11:15
这一点您说的非常好。也给予我很大启发。
促使我一定要明白某一名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
特别是价值,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