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沙发加四个轮子”到“做中国的劳斯莱斯”,吉利在艰难中进行着它的战略转型。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仍未收官之时,又迈出了正式进军国内专用车市场的步伐。 2010年2月26日17时,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多功能厅,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与浙江商务车企业浙江中誉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中誉汽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盘收购中誉汽车。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仍未收官之时,又迈出了正式进军国内专用车市场的步伐。
沃尔沃之后
此次吉利收购中誉汽车的内容,包括目前中誉汽车的改装车生产线、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体系。此举意味着吉利正式进军国内专用车市场,将利用现有设备及技术开发和建设吉利高端乘用车、商务车、专用车,进一步丰富吉利汽车多层次产品线。
中誉汽车是浙江中誉集团的核心企业,是在原东风轻型客车厂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中誉汽车主要生产中高端商务车和专用车,是戴姆勒-克莱斯勒授权在亚太地区唯一的改装生产企业,生产基于奔驰凌特和威霆商务车基础改装的高端商务车。中誉汽车目前拥有武汉和杭州两个生产基地。
中誉汽车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已经遍布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五个大区,其产品也得到专业市场认可。
根据吉利官方资料显示,吉利收购中誉汽车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临江开发区首期投资3.5亿元,打造国内一流的安全碰撞中心。在保持原有临海汽车研究院的基础上,吉利将打造以杭州为中心、临海联动的大吉利研发体系,保证吉利逐渐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收购中誉汽车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土地和厂房。目前吉利汽车工程学院在杭州没有办学场所,另外,吉利要建立一个技术中心,负责吉利技术体系的整合,这都需要土地。而吉利在杭州缺乏这方面的资源,中誉汽车都可以提供,这是收购中誉汽车的主要原因。
另外,李书福还表示,中誉汽车拥有奔驰公司旗下车型的改装权,以后吉利的高端车型也可以通过中誉汽车进行改装。
利用收购整合优势资源
2006年,吉利成功收购英国锰铜公司,成为英国锰铜第一大股东,并占英国锰铜董事会两个席位。同时,吉利与英国锰铜共享技术。
这次吉利并没有花多大代价,取得实质性并购成果的案例,应该成为国内汽车企业海外抄底的经典。
2009年3月,吉利又一次宣布对澳大利亚变速器生产商DSI的并购,此次收购作价3亿港元。
DSI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自动变速器公司,是全球仅有的两家独立于汽车整车企业之外的自动变速器公司之一。该公司有一批优秀工程师,其产品覆盖了四速和六速前后驱动及全驱动大扭矩自动变速器,目前正在研发世界先进水平的八速前后驱动自动变速器、DCT双离合变速器及CVT无级变速器。
通过收购DSI,吉利在原有小扭矩自动变速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强化了吉利自动变速器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自2007年以来,李书福带领吉利一直在为向中高端车的转型做着不懈的努力。此次吉利收购沃尔沃,正是李书福战略转型的重要步骤。
李书福曾说:“沃尔沃就像一个非常神秘亮丽的一个女孩,是福特培养出来的,她婷婷玉立地站在世界的西方,全世界的汽车企业都在看着她,吉利也在看着她。”这样一段话充分表明,吉利对沃尔沃已经“爱慕已久”。
沃尔沃,在香港又被人们称为“富豪”,它是著名的国际品牌,近些年主打高端豪华路线。吉利跨国并购沃尔沃正是想借助沃尔沃庞大的中高端消费群体和深厚的品牌底蕴,顺利进入了中高端车市场,并在这一市场上取得了一席之地,完成吉利向高端品牌华丽转身。
此外,沃尔沃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与制造能力,也是吉利汽车期望整合的重要资源。
李书福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与福特公司的协商取得进展。如果双方达成最终协议,吉利将维护和加强沃尔沃的世界级品牌的传统地位,并继续发扬此顶级品牌在安全性和环境技术方面的全球声誉。”
吉利对中誉汽车的并购,是看中了中誉汽车在商务车和专用车生产研发上具备一定实力。吉利全面收购中誉汽车,将获得中誉汽车在专用车和商务车上的研发知识产权和销售网络。
据悉,2010年我国商用专用车,年需求量将达到70万辆,而目前国内专用车的生产能力只有30万辆。无论从市场需求量还是从产品品种数量上看,专用车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广阔。
就吉利的一系列并购举措,我们采访了吉利的汽车经销商——北京万吉祥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销售部卜经理对记者介绍说:“对于以前我们销售的豪情、美日等低价位车,来咨询的消费者关注最多的是价格问题。现在,这些准车主们开始更多关注车的技术含量,尤其是吉利收购了DSI又传出收购沃尔沃的消息后,即使在3月这样的销售淡季,销售量和关注度比往年还是有所提升。准车主们对帝豪等高端品牌的关注热情是很高的。”
提及经销商对2010年销售量的预期,卜经理非常兴奋地表示:“吉利一个民营企业,开始做高端车了,并且有可能成为沃尔沃的老板,我们作为吉利的经销商当然对新一年的销售业绩充满信心,2009年我们的业绩就非常好,2010年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
做中国的劳斯莱斯
12年前吉利靠走廉价路线获得了生存空间,但这一策略也给吉利打上了技术含量不高、质次价低的烙印。随着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不断推出低端车型,吉利在这个市场的优势逐渐丧失,要生存就必须转型。
2007年5月,吉利汽车第一次提出了战略转型的口号,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开始了它向中高端汽车市场转型的艰难攀升。
李书福坦言:“从造中低档的汽车,到造中高档的好车,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这也表现在吉利汽车2008年的市场销量中。2008年吉利汽车的销量为22万辆,同比2007年的21万辆,增幅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吉利还是坚定不移、有条不紊地推进它的战略转型。
自2007年下半年起,吉利用高附加值的“新三样”产品(远景、金刚、自由舰)替代低附加值的“老三样”产品(豪情、美日、优利欧)。2008年底,吉利的战略再次升级,提出多品牌战略。在2009年初的上海车展,吉利正式亮相了包括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等3大产品在内的22款实车。在过去的2009年,吉利汽车实现33万辆的销售,同比增长48%;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8%。基于此,吉利制定了2010年40万辆汽车的销量目标。
李书福多次强调,吉利汽车从低端车的发展轨道上悬崖勒马,及时调整,力图鲤鱼跳龙门,做中国的劳斯莱斯。
在2009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吉利带来了GE概念车,这是国内第一款真正自主研发的豪华车。“吉利已经不造中低端的简单的便宜车了,吉利要造中高档的优秀汽车。”这是李书福在上海车展上发表的豪言壮语。
作者:李海翠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