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10 0
2020-01-09

4331.“古登堡面”是磁悬浮面

2020.1.9

1914年,美国学者古登堡(Gutenberg)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存在地震波速的间断面。首先是发现距震中11500~16000千米的范围内存在地震波的阴影区,解释为存在地核,其次是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纵波存在一次由13.6千米/秒降为7.98km/s的截面,而横波则突然消失了。并且在该不连续面上地震波出现极明显的反射、折射现象。后证实这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该不连续面被称为“古登堡面”。 “古登堡面”以上到“莫霍面”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幔(mantle); “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之间的地球部分称为地核(core)。

“古登堡面”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认为是地日磁场和地月磁场在地球内部的分界线。

地球存在地日和地月两个磁场:初始地球与太阳倒数第三对偶层次产生地日磁场;新生地核与对偶形成的月球产生地月磁场。两个磁场同极相向,都由北极输出正电荷,南极输入负电荷,相互排斥,产生磁极倾角。而在星球内部的两个磁场之间相互排斥,产生磁悬浮现象。

不仅如此,两个磁场和对偶层次的运动速度也不相同:地球大气层、地壳、软流层、上下地幔每天自转一周;地核可能每个月自转一周。

“古登堡面”不是真空,主要由惰性气体充填,所以纵波减慢,横波消失。

地球初始层次由《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到第五周期元素组成,地核由第六、第七周期元素组成。其中第七周期元素只有寥寥几个,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层次,依附第六周期元素存在,所以地球只有月球一个附属星球。伴随第七周期元素的逐步完善,地球新对偶层次的出现,地球将拥有第二个月球。

分析《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周期的初始元素熔点都很低,最后元素都是气体元素,也为“古登堡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