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263 0
2006-03-21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中,李尔王本来的计划,是按照三个女儿爱他的程度来划分王国。这个完全基于亲情的计划破产后,英国陷入混乱。最爱李尔的小女儿考狄利娅远嫁法国,二女儿里根的丈夫康华尔公爵被杀死,大女儿高纳里尔的丈夫奥本尼公爵优柔寡断。三个女婿似乎都无力担负起重整国家秩序的任务;于是,对王位的争夺实际上发生在了哀德蒙德和爱德伽两兄弟之间。爱德伽和哀德蒙德是葛罗斯特伯爵的两个儿子。爱德伽是嫡子,哀德蒙德是庶出。两个兄弟虽然性格迥异,但都是雄心勃勃、敢作敢为的年轻人,都是从一无所有的境地白手起家的。那么,谁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最关键的因素究竟在哪里呢?


哀德蒙德是父亲葛罗斯特伯爵一次纵欲的产物,他没有继承爵位的权利。为了夺到这个爵位,他先是利用父亲的轻信,以一封假信陷害和驱逐了哥哥爱德伽,然后又利用父亲与已当上法国王后的考狄利娅的通信,诬陷他里通法国,害得他被挖去了双眼。在父亲还没有死的时候,哀德蒙德就取代他,成了名正言顺的葛罗斯特伯爵。当上葛罗斯特伯爵的哀德蒙德终于有机会进一步觊觑英国王位。李尔王的两个女儿高纳里尔和里根都爱上了哀德蒙德,哀德蒙德也周旋在两个女人之间,希望借助她们当上国王。里根的丈夫已死,哀德蒙德娶她是名正言顺的;但奥本尼兵力不少,哀德蒙德更希望和高纳里尔一起害死奥本尼,侵吞他的军队。为了让自己有待价而沽的资本,哀德蒙德始终不表态要选择哪个女人。于是,两个女人的爱成了哀德蒙德进一步攀升的阶梯,但也成为他最终毁灭的原因。高纳里尔写信给爱德蒙德倾诉衷肠,同时也谋划如何杀死奥本尼,此信却被潜逃在外的爱德伽截获。在英军打败入侵的法军之后,爱德伽把这封信交给奥本尼,于是奥本尼下决心除掉哀德蒙德。在奥本尼的支持下,爱德伽出现在英军帐中,与哀德蒙德决斗,一剑刺死了自己的弟弟。高纳里尔则在毒死妹妹里根后自杀。爱德伽不仅恢复了葛罗斯特伯爵的名号,而且得到奥本尼的邀请共治天下。到了《李尔王》的结尾处,爱德伽已俨然以英王的姿态发号施令,其英明果断远在奥本尼之上;不久之后独揽大权,已经是可以想见的了。

哀德蒙德为什么在距离权力巅峰一步之遥的时候会失败?《李尔王》的读者和观众们会毫不犹豫地说:因为他是个坏蛋。但陷害亲人的坏蛋就一定会失败吗?唐太宗李世民杀死自己的哥哥夺得帝位,怎么不仅没有失败,而且还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圣经》里的该隐杀了自己的弟弟亚伯,却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城以诺;罗慕鲁斯也是在杀了自己的兄弟雷姆斯之后,创建了辉煌上千年的罗马城的。兄弟相残,似乎不会导致失败,反而常常是政治家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阴险狠毒不亚于该隐,果断精明不亚于李世民的爱德蒙德,为什么会失败呢?

还是剧情本身能给我们答案。哀德蒙德恰恰不是因为他的狠毒和邪恶失败的,而是因为爱。哀德蒙德如果不是被高纳里尔爱上了,爱德伽根本就抓不住他的把柄,本来很懦弱的奥本尼也不会那么果断地要除掉他,或许也就不会有最后决斗的那一幕——当然,如果高纳里尔不爱上哀德蒙德,他大概也没有当上国王的希望。虽然高纳里尔和里根也是坏蛋,但是我们却丝毫看不出她们对哀德蒙德的爱有什么邪恶和肮脏的地方。高纳里尔虽然是有夫之妇,但她对哀德蒙德的爱,一点也不比罗密欧、朱丽叶、少年维特、安娜·卡列尼娜的爱逊色。然而,一向被认为伟大而纯洁的爱情竟然会杀人吗?

在《李尔王》这部戏中,爱与政治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李尔王本来想按照三个女儿对他的爱来分割王国,却导致了整个国家的混乱和自己的悲惨命运。哀德蒙德本来是完全藐视人间之爱的一个彻底的“政治人”,但他逐渐发现,这个世界不仅本来就充满了爱,而且只有巧妙地利用爱,才有可能获得政治的成功。他正是利用了父亲对自己的爱,才得以陷害哥哥爱德伽的;而今,也正是靠了高纳里尔的爱,他才有可能取代奥本尼,当上下一任英国国王。但这一次,爱没有帮助他的政治图谋,反而抛弃了他。哀德蒙德失败的原因,其实和李尔失败的原因一样:他们都试图在爱的基础上去建构自己的政治大厦。

因为《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后期的一部戏,人们一般认为,哀德蒙德这个人物,是莎士比亚思考政治野心问题的最高峰。他身上集中了理查三世、约翰王、麦克白、伊阿古等人的特点。冷静而清醒的莎士比亚和马基雅维里一样,知道现实政治是不能掺杂过多的情感因素的。但是,他比清醒得近乎冷酷的马基雅维里更了解世界和人性:哪怕是最精明的政治家,也不可能彻底逃脱爱的罗网。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中,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哀德蒙德认识到了爱的存在,于是仍然用一套马基雅维利式的权术来利用爱,结果被温柔的爱打得粉身碎骨。

与哀德蒙德不同,他的哥哥爱德伽虽然一向被读者和观众当作心地仁厚的好人,但却从来没有把爱掺杂到自己的攀升过程中。爱德伽在遭到哀德蒙德的陷害后,乔装打扮成了疯人院里跑出来的可怜的汤姆,赤身裸体、佯狂乞食,成了一个“寒碜的、赤裸的两足动物”。他的景况,已经远远不如当初背着杂种之名的哀德蒙德了。爱德伽在荒野中遇见了自己的父亲葛罗斯特,那时候老人已经被挖去了眼睛,也知道自己冤枉了爱德伽。处于极度忏悔中的葛罗斯特只想找人带自己去多佛的悬崖,跳下去摔死。爱德伽不动声色,带着父亲走上了多佛之路。虽然葛罗斯特一再表示希望见到爱德伽,以忏悔自己的过错,近在咫尺的爱德伽却始终不肯相认。他以近乎残酷的方式回避着父亲的爱,但却一方面把父亲从绝望中救了出来,一方面截获了高纳里尔给哀德蒙德的密信。他的回避,正是为了更充分地实现爱。后来,考狄利娅和李尔兵败,哀德蒙德的阴谋眼看得逞,爱德伽也采用了弟弟惯用的告密方式,把那封信交给了奥本尼,得到了一个与哀德蒙德决斗的机会。爱德伽杀死哀德蒙德后,整个政治局势完全扭转了过来。

爱德伽看上去不像弟弟那么阴险,但却远比弟弟冷酷。他从来不会把爱掺杂到政治中来,做每件事情的时候都一板一眼,既不贸然接受父亲的爱,也不随便姑息手足之情。哀德蒙德虽然陷害了自己的父兄,但还没有杀人;而爱德伽却能真正做到了亲手杀死弟弟,他才是该隐和李世民。

不过,就在他的冷静果决的背后,爱德伽仍然显得更加仁厚。“因为我自己是从忧患中间过来的,所以对于不幸的人很容易抱以同情。”他之所以拒绝父亲的爱,就是因为,如果以爱的方式来处理,根本无法彻底解救绝望中的父亲。爱德伽的同情心和他的政治决断力是同步增长的。他越是浸润在亲情之中,反而越是学会了冷静地处理现实问题。其实,正如我前面所说,没有人能够完全回避爱,做一个绝对的“政治人”或“理性人”;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现实的算计与情感的纠葛之间的关系。哀德蒙德把爱也当作了自己考虑的筹码,结果自食其果;爱德伽更真诚、更光明磊落地对待爱,反而能够更清醒地处理现实问题。

实现抱负,不仅是做一件事的过程,而且是全面成就一个人的过程,人性中必然存在的情感和理性都会起作用。踌躇满志的人们如果想实现辉煌的个人抱负,就一定要学会理性地思考和果敢地行动;但若要学会思考和行动,就必须要培育深厚的情感。但不要考虑利用情感去做什么事,因为情感本身就是一个伟大人物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以理性利用情感的哀德蒙德之道是霸道,培育深厚的情感、但运用冷静的理性的爱德伽之道是王道。王道不仅比霸道更美好,而且也终将变得更强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