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371 0
2010-04-09
者: 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卢肖平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 采访整理
2010-04-07 22:04:21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中国在赞比亚的真实存在 访赞比亚外交部长卡宾加·潘德 “掠夺说”是没有道理的
标签
中非 非洲 苏丹 农业 已有评论0条
发表评论
收藏
推荐给
打印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帮助非洲发展了农业,缓解非洲乃至全球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大家都有饭吃,中国才有可能增加粮食进口
为什么中国要与非洲开展农业合作呢?因为农业是安天下、求发展的第一民生产业。
比如,苏丹的石油资源令世界瞩目,但各国的石化企业开发了石油,获取了利润,却没有让苏丹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所以苏丹现在提出要搞两大产业:一个是石油,一个是农业,并把农业当作永不枯竭的资源。中国帮助苏丹发展了石油产业,他们现在希望再由中国帮助发展他们的农业产业。
中国有一种说法,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怎么把在石油开采上获取的利润,通过二次分配和调节手段“反哺”到第一产业上去,促进农业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很好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现实中,就援助和投资非洲而言,两者可以互动,可以大有文章。
石油等资源的开采虽然跟民生有关,但与政府财政更为直接和密切。企业开采石油向政府纳税,政府安排经济建设,当地百姓可以获益,但种粮食、养牛羊,则跟百姓的生活更为贴近,更能解决百姓的生存生活问题。
随着多数非洲国家政治的稳定,民主和民生凸现重要,甚至关乎国家政权的巩固。因此,获得百姓的支持和选民的选票,解决温饱首当其冲。建设一个运动场或政府大楼,难以让众多百姓得益,而发展农业则有完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所以,加快农业发展和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共识,很多非洲国家更希望直接学习和借鉴中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和做法,使其农业生产面貌能够尽快得以改观。
中国国家大,人口多,虽然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已经基本解决了全部人口温饱问题,但受各种农业资源条件的制约,进一步提高单产和增加总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在进一步提升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也迫切需要“走出去”,以世界的眼光、全球的意识来重新思考和谋划农业发展的未来。那么与非洲、拉美的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将日益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帮助非洲发展农业,也是从外部提高中国国内粮食安全的重要方法。
中国的粮食需求,95%靠自己,5%靠国际贸易。现在全球的谷物总产量22亿吨左右,中国有近5亿吨,约占1/4。而世界粮食贸易量只有2亿吨左右,如果一旦中国因为饥荒需要大量进口,有哪个国际可以生产和提供足够粮食?全球粮价又会涨到什么程度?难以想象!又比如,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飞涨之时,各国都改变粮食贸易政策,限制出口,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因此,如果中国帮助非洲发展了农业,使非洲乃至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得以缓解,在大家都有饭吃和世界粮食贸易环境宽松的前提下,中国才有可能增加粮食进口,间接地缓解国内粮食供求的不平衡状态。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帮助非洲也是帮助自己。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357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