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20-2-24 12:10:41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4 10:07
此街面上,每小时或者每天或者每月等等,有物流(拉面这种产品),有钱流(潜在顾客流的可能购买流)。
...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粗糙的估测。

而这都是相关性的研究,并不是追溯因果。只是一种统计上的处理方式,完全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任何模型最终都要能够运用在实际当中,脱离实际,不断简化模型得出一些看似美妙的结论,有什么意义呢?

完全不能用的啊。

你假设你是三个身份,顾客、企业、国家管理人员,你能用这么简化的模型去看待市场中的一切吗?并能想象以你的模型去推动实际的事件行为发生吗?

显然不能。

从企业的角度,现实的交易中,你如果是大的连锁,就会用广告轰炸,打造品牌锁定用户心智,让对方来吃你的面,如果你是一家特色小店就对接平台,借助渠道的力量,用用户历史口碑和优质服务来吸引顾客,建立社群,聚集同好,要么你就只能吸引地理空间范围内的一些顾客。

以上内容哪个可以简化呢?

无非就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信息对接的效率不同而已。

你的模型最根本的问题是,太依赖基于统计学的相关性研究,总是在说各种平均值,各种总量,各种流量。时间好像被你切割成了一个一个断面,你好像能建立一种各种关于总量和平均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完全磨平个体由于时间序列上的因果性导致的差异。这样一来,误差累计叠加起来将是天文数字。

然后如果再拿这个去颁布政策,最终恐怕就是一团乱,完全不能指导实际。

而我关心的是因果性。就是市场主体在时间序列上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因果性,以及它们受限的框架,只要以此建立函数,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

而且调控也可以从微观入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2:13:41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1:45
你的一个概念里面包含太多似是而非的内涵了,这样除了简化模型,没有任何实际作用的。

不能拿一个框, ...
内心算计,互相博弈,预测未来,冒险投机,等等,

内在心理,外在言行,都是钱数,围绕钱数,核算钱数,追求钱数。

一切财物,一切财务,除了钱,就是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2:16:59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2:10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 ...
客观存在可能性,能够知晓可能性,这是二个事情。

事先来说,今天可能有10个路人,可能有100个路人,其中可能有8个入店,其中又可能6个购买,其中可能有3个买80,2个买54,等等。那么这些,人们可能提前知晓,可能不知晓,但是可能性存在,且可能未知。
另外,他们作为顾客来说,就是个潜在购买力问题,亦即钱数,表达为钱数。至于如何表达,是另一个课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2:21:04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2:10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 ...
社会的经济运动,人们的经济活动,仅有三种量:物的量,钱的量,劳动的量。


那么,如何建立任一模型?这是另外的问题了。总之,任何模型,都是关于上述三种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2:23:52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2:10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 ...
物理学上,有各种计量,各种预测,各种领域,各种运动,等等等。

但是,物理量那无非质量,能量,等等。总归有基础量,基本量,进而构造任何公式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2:28:28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2:10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 ...
你完全可以搞任何观测,预测,等等等,从而,构建任何的公式模型,

那么这一切,一律是三种量,物的量,钱的量,劳动的量。


无论观测者是谁,预测者是谁,有任何目的目标,总归是三种量。

无论市场主体是谁,有任何目的目标,也总归是三种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2:31:08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2:10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 ...
那你说你是木匠,他是铁匠,她是画匠,等等,那总归是质量和能量,都可表达为粒子的运动,无非是,这种的,或者那种的,已知的,或者未知的。

你就是艺术大师的画作,音乐,也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2:32:26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2:10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 ...
所以说,大哥所说,我所说,并不矛盾,是不同的课题。

你看供求,不过是钱和物。昨天市场上有100个大葱,成交量80个,成交额260元整。

你搞预测,也无非钱和物。明天市场上有60个大葱,成交量57个,成交额365元整。

你说风险,也无非钱和物。后天张三的162个大葱,成交24个,成交68元,成本475元,亏损若干,发生概率若干。

你说信息,也无非钱和物,见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2:51:30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2:10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 ...
而我关心的是因果性。就是市场主体在时间序列上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因果性,以及它们受限的框架,只要以此建立函数,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
可以是任何函数啊,可以是任何因果,任何关联,任何限制。
但是函数的变量,就三种:物,钱,劳动。取值不同而已,准确率大小而已,变量间的关系如何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2:59:35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2:10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 ...
那么在任何观测、任何预测当中,也无论观测精确度如何,预测准确度如何,

物,钱,劳动,三种量之间,总有如下关系:

一定劳动量=一定产品量,任一劳动量=任意价钱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13:33:18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12:10
不要说什么可能购买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你并不知道这个可能性是多少,也无从计算真正的数学期望,只能根 ...
你用很高级、很确切的一些模型,准确观测或者准确预测了,

某时某地某些人们的心情情绪,或者,某一东西的美学特性。等等。

完了之后呢?那就完了啊?

既然是研究经济,那么,那还要如下:

从而,已经成交了1687万元,或者,未来某一定时期,可能成交2684万元。等等。

还是得谈钱,谈物,落实在财物和财务上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22:19:07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4 13:33
你用很高级、很确切的一些模型,准确观测或者准确预测了,

某时某地某些人们的心情情绪,或者,某一东 ...
可以对肥胖者的食物摄入量进行微观层面的测量,然后对他所购买的食物价格采取上调,对他在减肥和健身上的花费进行价格补贴,来引导他做出正确的行为,使其健康状况尽可能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

对饮酒者,对于抽烟者,对他们在烟酒上的花费进行价格歧视,对他们为了戒除烟酒而采取的行为可以进行价格补贴。

可以对富二代的奢侈消费进行合理的价格歧视,而对于富二代将财产用于公共事业进行减税。

对于外出就餐浪费食物的行为可以进行价格歧视,歧视部分加征税收。

对于非自住非出租的房产可以进行税收上的加征,逼迫房主将其出租或出售。

这一切调控的前提就是信息的准确和透明。

假如能够做到如此细致的微观调控,请问还需要把重心放在总量调控吗?微观调控就能解决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22:30:33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4 12:13
内心算计,互相博弈,预测未来,冒险投机,等等,

内在心理,外在言行,都是钱数,围绕钱数,核算钱数 ...
大错特错。

在信息量足够的情况下,不存在什么内心计算,谁更透明谁就占优,谁的利益模式更利于价值创造和锁定谁就占优,博弈、预测未来、投机不过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吗?

唯一可虑的只是,信息透明不是自己说的,必须有一种类似于去中心化的信息分布式系统,让大家都相信,某人的信息是真实的才。

假如我告诉10000个消费者,我用百分之10的股权分红收益权锁定你们未来的需求,并请你们毫无保留的提出你们的需求意见,请问,我还需要预测未来吗?

毫无疑问,我已经锁定未来,锁定了价值。你想打破我的锁定,只能给出比我更好的条件,或者你的产品竞争力完全碾压我。

还有,投机这类不创造价值的行为,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完全可以阉割掉。

现存的多数理论为诸多错误的现象找出将之合理化的解释,殊不知这样的理论只不过是在强化错误而已。

而我的思考方向,是寻求逐步使得那些错误现象本身瓦解掉的路径。

钱的数目只是表象,钱如何运动,钱怎么花,花在哪里,最后的结果好坏才是最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22:39:45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4 12:59
那么在任何观测、任何预测当中,也无论观测精确度如何,预测准确度如何,

物,钱,劳动,三种量之间, ...
你这些关系毫无意义。

就好像在均衡情况下,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这有意义吗?

毫无意义,因为你根本达不到均衡状况。有的是没被满足的需求,也有的是过剩的供给,市场上充满着错配。

如何消除那些错配,才是该做的事情。

一定劳动量产出一定产品有意义吗?毫无意义。因为你不论价值的话,会有烟酒毒品色情产业等破坏人类社会的东西产生。

假如你认为这些不属于经济考虑的范畴,那你就是在窄化经济研究的领域。

一定劳动力对应一定货币量,这种关系有意义吗?毫无意义。因为现实中,有的时违背价值规律的劳动,有的是无效劳动,也得到了货币激励,但是这对社会是有害的。

经济学不是研究那些表面上的总量关系,而是研究怎么让人类文明的经济活动更加良好的可持续的运行。

如果你搞不清楚目的的,就太可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22:43:48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4 12:21
社会的经济运动,人们的经济活动,仅有三种量:物的量,钱的量,劳动的量。
要研究的远远不止这三种量。

物的量自然重要,但物的质,物的状态,你不研究吗?

钱的量自然要研究,但货币运动的规律,货币流向什么领域,你不研究?

劳动的量固然重要,但劳动的性质、来源、优劣及成因你不研究?

要研究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你的模型简化到了,在现实中完全不能用的地步,岂不是成了空中楼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4 23:46:47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4 12:31
那你说你是木匠,他是铁匠,她是画匠,等等,那总归是质量和能量,都可表达为粒子的运动,无非是,这种的 ...
当然不一样。

同样一幅画,人们从中接受到的审美信息是不一样的吧?

人与人的审美是不一样,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信息上。以及在一段时间内,由谁来占有。

艺术品的价值是由其创作者与鉴赏者共同完成,我一再强调这一点了。

你只说木匠铁匠画匠,不说买家具的客户,买农具的农夫,买画的鉴赏者,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其实我的解释已经非常直观了,完全和现实生活中的常识是相通的。

供给和需求成对出现,价值才能形成闭环。但人们往往只强调供给,不提需求,或者即便提了,也没有把需求侧的作用上升到与供给侧同一水平线上衡量。

原因仅仅是因为需求侧是价值的载体,致使大家认为需求侧已经得到回报,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

价值是一个循环,不能只从供给者的维度去衡量,要从循环的思维去衡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5 11:24:14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22:19
可以对肥胖者的食物摄入量进行微观层面的测量,然后对他所购买的食物价格采取上调,对他在减肥和健身上的 ...
花费进行价格补贴,来引导他做出正确的行为,使其健康状况尽可能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
食物摄入量,表现为食物的实物量。

食物价格,表现为货币量。

价格补贴,表现为货币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5 11:27:05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22:19
可以对肥胖者的食物摄入量进行微观层面的测量,然后对他所购买的食物价格采取上调,对他在减肥和健身上的 ...
可以对富二代的奢侈消费进行合理的价格歧视,而对于富二代将财产用于公共事业进行减税。
奢侈,消费,价格,价格歧视,税收,减税,等等,都表现为实物量,货币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5 11:30:04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4 22:30
大错特错。

在信息量足够的情况下,不存在什么内心计算,谁更透明谁就占优,谁的利益模式更利于价值创 ...
假如我告诉10000个消费者,我用百分之10的股权分红收益权锁定你们未来的需求,并请你们毫无保留的提出你们的需求意见,请问,我还需要预测未来吗?

毫无疑问,我已经锁定未来,锁定了价值。你想打破我的锁定,只能给出比我更好的条件,或者你的产品竞争力完全碾压我。
股权,分红,收益,收益权,需求,等等,都表现为货币量。

产品,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数量,产品的竞争力,等等,都表现为实物量,货币量。

价值,表现为实物,或者实物的功用,或者实物的产值,等等,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5 11:43:13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5 11:30
股权,分红,收益,收益权,需求,等等,都表现为货币量。

产品,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数量,产品的竞 ...
货币我也可以说都是信息,产品我也可以说都是物质,劳动力我也可以说都是生物能转换而来的机械能。

关键是在这里吗?

理解本质,是为了运用。你停在对总量关系的理解,然后呢?现实中怎么运用?

运用才是关键,如果你理解的模型对运用没有帮助,就好像学数学光记得公式定理,不懂得解题,更不懂得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那么你的理解首先,不能证明它究竟对不对,即便对,也毫无意义,因为你没有从运用的角度去深入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5 11:55:10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5 11:27
奢侈,消费,价格,价格歧视,税收,减税,等等,都表现为实物量,货币量。
你还是不理解。

人们从现象经验中学习,上升到知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觉知,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将这种理性知识运指导用于实践。

由此产生新的经验,观察到新的现象,有新的知性认识,上升新的理性觉知。

这是一个认识论循环。

而我上面所写,正是从理性认知再度推导的实践中的一些可能性。是新的循环的一个部分。

而你则把我说的这些又退回到一种更泛泛的理性规律,这岂不是在倒退吗?

你的这种认知,推导不出我所说得那些结果的,只能在一些表面的数字关系上找到一些简单的映射而已(比如货币量,实物量)。

可那有意义吗?只要存在数量关系,谁都可以不断重复这样说,但光凭数量关系,你能推导不出我所说的这些。

这里面缺少了太多新的理论去建立更加符合因果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5 12:01:51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5 11:24
食物摄入量,表现为食物的实物量。

食物价格,表现为货币量。
它是什么,谁都知道

关键在于,为什么要对某些行为进行价格歧视。

还有事物是有多个维度的。

数量多少是一个维度,数量增减幅度也是一个维度,为什么增减也是一个维度,增加货币量之后达到什么调节效果也是一个维度。

如果你只停留在一个货币量的维度,你根本没办法处理任何现实问题。

处理现实问题,运用于实践是至高无上的,否则你学习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

还有你可以往现实中看,光知道这是货币量,我们并没见现实中有人做到这种调控呢?这就说明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论的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5 13:12:58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5 12:01
它是什么,谁都知道

关键在于,为什么要对某些行为进行价格歧视。
咱们说的是两码事,互相不排斥。
我是说,社会经济的运动,仅有三种量,实物的量,货币的量,劳动的量。其他的因素变量当然有,体现于这三种。
你是说,对社会经济运动,要从各种各样角度出发,考虑各种因素和变量,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建模。

譬如物理学当中,那就是质量和能量,质能守恒。
但是具体研究中,有机械运动,有电磁运动,有分子,有粒子,有固体气体液体,等等,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6 00:09:09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5 13:12
咱们说的是两码事,互相不排斥。
我是说,社会经济的运动,仅有三种量,实物的量,货币的量,劳动的量。 ...
但你一直没有具体的研究,只是在强调总量关系,和那些最基本的最理想状态下的恒等式。

也没有涉及恒等式背后的本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6 08:48:11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2-26 00:09
但你一直没有具体的研究,只是在强调总量关系,和那些最基本的最理想状态下的恒等式。

也没有涉及恒等 ...
社会经济中,基本量就是货物量、货币量,基准量是劳动量。

现实经济中,个别劳动量=个别产品量,任一劳动量=任意价钱量。这是现实的,不需要理想状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2-27 11:49:50
1993110 发表于 2020-2-26 08:48
社会经济中,基本量就是货物量、货币量,基准量是劳动量。

现实经济中,个别劳动量=个别产品量,任一劳 ...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弄清楚什么是抽象劳动?以及如何计量抽象劳动?     然后再怎么把抽象劳动的量与价格之间对应的联系起来。

所谓劳动量也就是抽象劳动的付出量。

在具体实践中,单件商品中所包含劳动量的大小,也就是单件商品中所包含的一般劳动力付出量的大小。

然而,由于等量劳动力付出情况下,由于效率的不同,其产出量也不同。即是说,生产某种同质的商品,效率高的企业中,单件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要小一些,效率低的企业中,单件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要大一些,这样就产生了按照多少劳动量付出为标准来确定价格的问题,于是又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3-2 20:38:46
臧东峰 发表于 2020-2-27 11:49
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弄清楚什么是抽象劳动?以及如何计量抽象劳动?     然后再怎么把抽象劳动的量 ...
劳动总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劳动。

所谓的“抽象劳动”,其实不过是我们人类无法掌握该劳动足够的信息,而进行的概念简化而已。

比如组织管理中涉及到的脑力劳动,如果人类对于大脑活动的研究到了极高深的地步,那么这个活动就是非常具体的。

所以,你所谓的抽象,这不过是一种信息不完全下的具体而已。

具体是永存的,抽象并不存在。

那么市场中的价格机制,也是通过不完整的信息来展开的。

生产商品的所需劳动量不过众多支持价格机制运行的信息中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

假如你只考虑单位商品所需劳动量这个信息,不考虑市场中的供求信息,不考虑政府法律的限制性信息,而生产了一批小灵通。

你能把它们卖出去吗?(如果你考虑了市场需求你就不可能生产小灵通)

你不能说小灵通对人完全没有用,但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商品一件都卖不出去。

所以很显然,支撑价格机制形成的信息量中,劳动的量只是一小部分信息,还有很多信息也在发挥作用。有的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提升来掌握,有的短时间内人类根本掌握不了。

所以,价格机制永远是一个近似的,充满博弈的机制。说它能反应价值,那是相当粗略的说法。

同理,企业支付员工工资,也绝不是简单的按照你的劳动量这个信息来支付的。它一样要考虑许多其他信息,比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关系信息,比如政府的法规,比如员工对于企业的配合度忠诚度,员工劳动能力的可塑性成长性,员工与员工之间的配合度人际关系,企业自身的各种指标等等。

这些信息的集合才能决定这个员工的工资。假如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个人可以被随意取代,你不可能指望企业能够给员工高工资,无论他自认为做的多好。

要想让市场良性运作,唯一的方法,就是增加各种信息量的准确度和透明度,让各种信息充分的竞争博弈。

只要你允许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你永远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公平,市场中也将处处存在扭曲错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3-3 14:08:06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3-2 20:38
劳动总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劳动。

所谓的“抽象劳动”,其实不过是我们人类无法掌握该劳动足够的信息 ...
“劳动总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只不过是为了说明价值(或价格)问题而虚拟的一个概念,目的是为了更简单的说明问题,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至于你所说的,什么信息不对成啦、什么 博弈啦等,这些当然会对具体的交易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无论是有多大的影响,但终究是“影响”,而不是“决定”,按照你的这些思维,直接做生意没问题,不过用于价格问题的研究,就只能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了,即便没有什么方向感,但看风景没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3-4 00:11:27
臧东峰 发表于 2020-3-3 14:08
“劳动总是具体的,不存在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只不过是为了说明价值(或价格)问题而虚拟的一个概念 ...
恰恰就是决定性,而非只是一般影响。

只有基于我的理解,信息公开透明才有强力的理论依据,市场中的充分竞争才有可能实现。

很多抽象概念自以为简化了问题,方便了研究,方便了建模,殊不知放到现实中却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

这难道不是现今经济学理论的通病吗?

本质上,很多经济学理论就是在思想层面的空转,是没有大多实际作用的。

当你接受我的说法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不惜一切代价增加信息的透明度、精准度和信息的数量,并对信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给出适当的激励和调节,就意味着经济中一切。

因为一切价格其实都是信息的问题。

当你不接受我的说法的时,你就依旧会沉浸在,简化、抽象概念带来的种种学术研究便利之中,然后拿着这种基于抽象概念推导出来的理论,去思想市场上叫卖,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最后我重申,市场中的信息透明、信息准确、信息数量,以及对信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激励和调节,已经意味着一切。

所有的经济问题最能归结于信息问题。

这也是从社会视角下得出的结论,而非从个人财富视角下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3-4 10:36:07
韩遇之 发表于 2020-3-4 00:11
恰恰就是决定性,而非只是一般影响。

只有基于我的理解,信息公开透明才有强力的理论依据,市场中的充 ...
你说的都是  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方面的东西,那些东西虽然很重要,但对于价格问题的影响,好比是论述物理学里面的摩擦力概念,而关于价格决定问题的论述核心,则好比是论述物理学里面的惯性定律概念,这本身论述的就不是一回事,虽然都是用于论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既不应该因为摩擦力的重要性而否定惯性定律,也不应该因为惯性定律而否定摩擦力的重要性,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冲突,明白不?
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的人们,在日常所见中所看到的事实是: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保持,必须有一个外加的力存在,一旦这个外加的力消失了,某物体的运动就会停下来,抱有这种观点的不仅仅是亚里士多德一个人,而是牛顿发现惯性定律之前的所有的人,实际上,即便是到了现在,这个世界上抱有这种观点的人恐怕仍然不会低于总人口的一半,其实这也可以算是人类思维习惯的惯性。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们把外力、摩擦力和惯性等不同的因素不加区分的柔和在了一起,这类似于经济学研究里面的“实证主义”。
不是说实证不重要,而是说对于实证的东西必须不断地深入分析,得出理论的东西,然后在拿到实践中去实证,这样反复的实证到理论、理论到实证。
一种理论有缺陷,或者没有在实证中能够得到很好的锲合,单凭这些,并不能说明这种理论就是错误的,有些人因为发现了与某理论相背离的现象,就直接对该理论予以否定或进行抨击,甚至是恨不得把对方掐死,这不符合审慎的态度,也不符合中国的传统处事方式,而是典型的西方式“零和思维”。正确的态度是,理解和尊重前人的理论探索成果,而无论是前辈们是否存在一些错误,对的东西要继承,错的东西要改正,拿不准的东西不要乱下结论,不因前辈的权威性而盲目崇拜,不因同辈或晚辈的人微言轻而藐视或随意的践踏,以泰山不拒细壤、江海不择细流的态度来“格物致知”,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所应该具有的修养。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制度的因素、信息的因素、博弈的因素等,这些在经济学里面,都是属于“人为寻租”的范围,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在人为寻租的过程中,有些会影响不同商品之间的相互比价,有些不会影响不同商品之间的相互比价。比如税收的结构性增减,在正常情况下,对于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增减,并不会影响不同商品之间的相互比价,而对于流转税类税收的任何结构性增减,都会导致不同商品之间的相互比价发生变化,另外,在这次疫情期间,一些人对于酒精、口罩的囤积居奇和哄抬价格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但这否定不了劳动量的付出量是不同商品之间相互交换比例的基础,这一个基本结论,因为两者之间各自独立发生作用,一个是决定作用,一个是影响作用,具体的成交比价由各种因素的合力最终促成,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非此即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