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4月11日 15:18:1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11日电(记者 赵叶苹)发展中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储蓄率高,消费率低,是因为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天生节俭,还是由于经济收入太低不敢消费?在10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消费:亚洲经济的软肋”分论坛上,主持人白岩松提起的这一话题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议论。
白岩松提出的问题很“生活化”:中国人有钱了,东亚的人有钱了,但他们还是克制。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说要节俭,还是因为经济发展还不够?
百事可乐集团全球副总裁斯蒂文•凯赫认为亚洲消费不足主要是经济原因,同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很大。他说,消费问题上的文化传承东西方大同小异:在西方国家,父母辈的人认为欠债是很羞耻的事情,但随着消费信贷的推广,借贷变成流行的事,人们会举债上学、买房、买车,甚至日用消费品都选择分期付款。东方人不愿意消费,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家庭、未来缺乏信心。他们考虑医疗、养老体系没有得到改善,必须攒钱以便将来治病养老,赡养父母也需要存钱。“住房、医疗、养老以及其他一些基本需求的问题得以解决,才能解决消费的问题。”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亚洲消费与历史发展过程有关:直到二战结束,亚洲社会都没有解决好温饱问题,贫困的烙印深深根植在人们的心里,为了明天很好地活下去,亚洲人很自然地要存钱、要勤俭节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节俭文化。不过他认为,文化本身也是可变的,当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形成尖锐矛盾,人们不愿意花钱的习惯也会发生变化。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对消费状况的影响都很重要。他说,每个国家消费状况的不同,总是有文化的因素在里面,有些亚洲国家经济并不发达但消费率很高,例如东南亚,包括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消费率相对比较高,印度的消费率也比较高。“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消费不足,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人民收入不能持续增长。”樊纲说,亚洲人不是不愿意消费,而是因为老百姓收入太低,要想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办法是继续增长、继续发展。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认为,改变亚洲消费不足的状况,关键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