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412 1
2010-04-12
摘要:文章从知识的角度分析企业成长问题,着重分析企业成长的知识系统及其特征,企业成长的知识路径依赖性、知识积累性和知识创新性。通过分析,得出我国企业成长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企业成长知识系统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二是企业成长知识系统中的核心知识的自组织性不强。    关键词:知识系统,企业成长,自组织性,路径依赖
    对于系统化的企业来说,企业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构成要素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因它们所包含的知识而形成的知识系统。这种知识系统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陈琦的“知识状态”(陈琦,2007),张晓玲等的“企业知识结构体系”(张晓玲,2006),还有知识网络、知识体系、知识联结体等,各种名称下的内涵各有侧重。笔者认为,还是用“企业知识系统”比较合适。其一,企业就是一种系统,企业系统起作用的是其知识,那么称之为“企业知识系统”就理所当然了。其二,企业知识系统包括了企业知识的构成及其要素、企业知识的结构、企业知识的状态等。其三,其它的名称不能完整地概括企业知识系统的内涵,或者过于专门化。企业知识系统是企业成长的基础和条件。
    一、企业知识系统的构成
    通常所观察到的企业是一种物质系统存在,如人、财、物等等,但实际上起作用的是这种物质系统所具有的知识系统。不过,并不是企业中所有的单个的人、财、物所包含的知识都能够构成企业的知识系统,尤其是企业成员的知识。一方面,每一个企业成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企业只能使用其中一部分;另一方面,还存在是否最大限度地使用企业所需要的那部分知识的问题。不管怎么说,企业知识系统首先是个体知识,其次是团体知识,第三是组织知识。
    (一)企业的个体知识
    企业的个体知识是企业成长的基础,它是指其载体以独立的形式存在或拥有的知识,不涉及其发挥作用的形式或关系。企业知识系统从载体来说是由个体知识构成的,如果把企业知识系统视为一张网,那么个体知识就是这张网上的一个个节点。首先,个体知识包括企业成员的个人用于企业的那部分知识,而不是指企业成员个人所拥有的全部知识。这种用于企业的个人知识有显性的知识,如一般的、通用的和基础性的知识,也有比较专业的知识。个人的这种知识一般是先于企业而存在,当然也可以在企业中学习、培训、进修而得。还有以隐性为主的、一般只能在本企业发挥作用的比较专门、比较独特的知识,这种知识一般是在企业的工作中学习和逐步积累的,企业中拥有这种类型知识的人不会很多,却是同类企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猎头”对象,他们对企业成长有其特殊贡献。其次,包括企业中存在的设备、设施以及各种物质中所固化的知识,这种知识以显性为主(都有使用说明书之类的介绍),但也有隐性知识,如有的企业购买的高级设备或材料要么不能用,要么不能修,要么不能完全发挥其功能。第三,包括企业中的存档性的各种文字、图片、数据、符号等等档案、文件材料里所包含的知识。对企业成长而言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如何激活、激发所有的个体知识,使其发挥最大化作用,如何保持个体知识的不断更新以适应环境不断变化以及企业成长的需要。
    (二)企业的团体知识
    企业的团体知识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它是指企业内以2个人以上的小团体(集体或称之为团队)的形式拥有或发挥作用的知识。这种团体知识以隐性知识为主,团体成员离开团体其知识价值大减,即使每个成员都知道该团体的所有知识,但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原有成员的配合就难以发挥其作用(价值)。团体知识更主要的是指其作用的形式和关系,而不在于其存在的方式或载体。当环境变化或企业成长比较快的时候,团体知识有可能存在负面作用和影响。
    (三)企业的组织知识
    企业的组织知识是指企业整体(系统)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创造)和积累的、独特的知识,是一种在个人的基础上形成整体性的有利于知识交流、共享和运用的系统平台。它包括一定的物质技术系统和属于组织的某些领域的系统性知识(无形的、有形的)以及心理的、文化的、制度的有机体系(马勤,2006)。企业的组织知识是企业异质性的根源,也是企业知识或企业知识系统的关键所在,没有组织知识的企业严格地说是没有企业知识的。组织知识是企业知识系统的核心,具有复杂性、稀缺性、价值性、不可模仿和不可复制性。没有组织知识的企业不仅不可能成长,连生存的维持都非常困难,这就是企业死亡率高、企业寿命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知识系统的特征
企业知识系统并不是一个如自然系统、机械系统那样严密、严格意义上的系统,这是企业系统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刘青松,2008)。如果从一般系统性的要求来看,只有企业知识系统中的组织知识才具备那样的条件。在这里所讨论的企业知识系统的特征,不是从一般系统性出发讨论其诸如整体性、复杂性、开放性、适应性等特征,或者说企业知识系统在这些特征方面的表现不是没有,而是不够严密且已有不同程度的分析。下面主要讨论的是企业知识系统的依附性、结构松散性(递减)和自组织性。
    (一)依附性
    企业知识系统的依附性意味着这种知识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物,也有的称之为“嵌入性”。它是由知识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都只能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企业知识系统必须依附于企业系统的物质条件,尤其是企业成员,因此,它有一定的隐蔽性。尽管很多企业都能够认识到企业成员拥有知识的重要性,但不容易看到企业知识系统存在的重要性而对其认识不足,表现在管理上就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得企业成长变为一种自生自灭的结果。正是因为企业成长知识系统的这种依附性,要求企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加强人员的融合性与协作性,同时也说明企业知识系统作用的发挥还需要相应的知识系统内部的有关知识的协调与配合。当然,这种协调与配合不是仅指一般的个体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指能够促使、激发更多知识发挥作用的组织知识。
    (二)结构松散性
    企业知识系统结构的形态是动态的、多种多样的。而这里的企业知识系统结构的松散性,首先是指其构成比较松散,没有特别明显的固有的联结物或非常强的约束力,尤其是个体知识,当企业刚创立或大批新成员进入时就特别明显,个体知识之间还需要其他知识联结融合、协调配合。其次是指在企业成长的初期和前期,团体知识和组织知识都还没有完全形成或已经形成但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不仅构成松散,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都不是很密切。随着企业成长,其知识系统结构越来越完善,这种结构松散性是递减的,即存在收敛性。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不收敛,则必然危及企业的生存,那么多长时间内收敛就不会师企业夭折?还有待实证研究。
    企业知识系统结构的松散性存在收敛性,意味着企业成长就是其知识系统结构的动态优化。这种优化最主要的在于促进企业个体的隐性知识的交流共享、转移、转化为显性知识,个体知识的融合、提炼、上升为组织知识,以及个体将显性知识、组织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
    (三)自组织性
    企业知识系统的自组织性是决定企业能否成长的根本特征,它存在于企业知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即企业家的知识中。这个核心知识是一种序参量,有了这种序参量,这个系统就具有自组织性(陈克晶,1990)。
    在企业知识系统中,一方面个体知识自身不会自动地产生效用,它需要企业成员运用、融合并创新知识;另一方面企业成员不会无条件地、也不能无日的地运用、融合并创新知识。而具有自组织性的知识系统,不仅能够使企业成员有条件去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知识,也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和目标主动地、自觉地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知识,而且还能够不断地根据经营环境变化和企业成长的需要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理论上是这样,实际情况如何?我国很多企业的创业者能够克服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创办起了企业,并能够打拼、经营到一定的规模,有的还是比较大的规模,这说明他们并不缺乏企业家精神。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很多企业就是不能成长,一些能维持的就是好企业了,不少企业则走向衰退直至倒闭。我国也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但利用效果和效率很低,不仅大量浪费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所有这些都可归结为一个关键性的根源,那就是企业家知识中的自组织性较差。因此,实践可以证明,我国的企业家知识不足以调试企业知识系统,不能使其按照企业的知识系统要求来调配个体知识,也不能激活、激发个体知识,更不能顺利地更新企业的知识系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种自组织性不强的现象这么普遍?还有待深入探究。
    三、企业成长的知识路径依赖性
    知识具有路径依赖性,是因为人们比较自然地从自己的经验和社会的传统中接受一些现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等知识或有关元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是短期内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捷径。从知识本身来说,任何知识都是历史的知识,它不可能无中生有。因而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从企业知识系统内吸取自身的经验和管理元素而形成自己的技术特点、管理模式和风格等就是非常普通和普遍的事情。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快速地利用和发挥了现实中现成的知识资源的作用,企业成长往往就是经过这种系统化的整合从而能够快速走上比较正常的运行轨道。因此,我国的家族企业比较普遍,或者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比较普遍,这是我国的企业成长中知识系统的一种自然选择,具有明显的、非常强的路径依赖性。其实全世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比较普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自然性和快速适应能力以及短期的高效为人们所称赞和接受,这正是企业成长知识路径依赖的根本原因。但是在现代,更要重视这种知识路径依赖性的另一面,那就是它同时具有束缚力,最主要的弊病是阻碍创新,阻碍企业成长,这也是我国企业成长到一定的阶段而难以更上一层楼的重要原因。而日本的一些大企业近年来为了打破企业知识系统的路径依赖性,改变过去从企业内部选拔企业掌门人的一贯做法,在全球范围(主要是亚洲地区以外)内招寻企业的最高主管,可见其决心和难度。
    四、企业成长的知识积累性
    企业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企业知识有效积累的过程,在这个积累过程中,企业知识系统的结构不同,积累的速度、有效性以及效果有显著的差异性。企业成长的知识累积性反映企业的个体和组织对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的提炼与升华以及对以往经验的提取和教训的吸取能力与水平。如我国的家族企业成长,其知识系统的结构比较难以优化,不习惯于或者说不善于将个体的、隐性(默会性)的知识进行共享,更不注重转化、提炼为显性知识并上升到组织知识。相反,科层制企业的知识系统结构比较容易优化,即注重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个体知识的融合并提炼为组织知识,其知识积累速度快,共享性好,少走弯路,不做重复劳动。所以,与现代科层制企业的知识系统比较,在知识积累的速度上我国的家族企业要缓慢得多,有效性要低得多,效果也比较差,不利于知识尤其是组织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往往出现重复性的经验摸索,即下一代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学习、积累前人的经验和优秀的知识,常常又要几乎是从头开始。另一方面,它又容易导致路径依赖,这也是我国的家族企业成长的一大障碍。可见,企业成长过程中知识积累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事实上,企业在成长中如果有好的经验不能继承、传递,不好的教训不能吸取、规避,又怎能创新前行?
    五、企业成长的知识创新性
    前面分析了企业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了知识的路径依赖性、有效积累性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而决定企业成长与否的关键是知识的创新性。如前所述,企业知识系统有效的积累性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在此基础上的企业知识系统的不断创新,企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夭折。企业知识系统的创新首先要求个体知识的创新,世界上大多数的企业在人员选拔、培训方面狠下功夫,投入都比较大。选拔主要是考察个人的创新能力与潜力,培训主要是对现有成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虽然企业的知识系统创新结果主要是组织知识的创新,但任何知识的创新都离不开个人知识的创新,没有这个前提就是空中楼阁。企业知识系统创新的另一条途径就是保持一定的人员更替,可现实是企业一方面是优秀人才稳不住、留不下,另一方面又不能保证必要的人员流动性。结果是不该流动的流失了,该流动的留下来了,不利于企业知识系统的创新。
    企业知识系统的创新性不仅意味着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知识的创新,更主要的是企业知识系统要求具有不断创新的动力。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不仅是企业中个体知识创新能力和水平较低、创新动力不足,而且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和水平更低、创新动力严重不足。一方面劳动力供应严重过剩,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又是企业不能、或者不善于挑选优秀人才。
    六、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一是企业知识系统由企业个体知识、团体知识和组织知识构成。二是企业成长知识系统具有依附性、结构松散性和自组织性的特征。三是企业需要在知识系统的路径依赖性、知识积累性、知识创新性上下功夫突破。四是我国的企业成长在知识系统方面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其一,知识系统结构难以动态优化,主要表现在个体的、隐性(默会性)的知识不容易转化为显性的、组织知识,组织知识、显性知识又难以内化为个体知识,直接导致企业知识系统的路径依赖性过强、知识有效积累性和知识创新性较弱;其二,企业知识系统中的核心知识即企业家知识的自组织性不强,使得企业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调配资源、创新知识、强化自身知识系统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等,直接结果就是企业不能顺利实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琦.知识状态与企业成长的微观机制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2):73-75.
    [2]陈克晶.解自生之谜[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刘青松.企业成长比较分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刘青松.企业系统化的形成及条件分析[J].消费导刊,2008,(3):232-233.
    [51马勤.知识管理的境界与策略初探[J].经济论坛,2006,(15):77-79.
    [6]张晓玲,王文平,陈森发.关于企业知识结构体系的构成、演化与中组织学习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23-28.



作者: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马勤 中共株洲市委党校 刘青松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12 12:46:48
看上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