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浪费时间在贸易战
斯蒂格里茨 除了汇率外,影响一个国家贸易平衡的因素还有很多。一个关键因素是国民储蓄。如果美国人不大幅增加储蓄,美国的多边贸易逆差将不能大幅减少。 美国和中国就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继续争论不休。当年大衰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担心保护主义会抬头。是的,20国集团(G20)的领导人承诺,他们已经从大萧条中吸收教训。然而,集团中的17个国家,在2008年12月首次峰会后的数月后,就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美国刺激经济法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最受关注。尽管如此,保护主义还是被抑制着,世界贸易组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发达经济体持续低迷的经济有引发新一轮保护主义的危险。以美国为例,6个工人中至少有一个找不到全职工作。 这是同美国经济刺激配套力度不足有关的风险之一。刺激配套既是为了恢复经济,也是为了安抚国会议员。赤字的飙升,让第二轮经济刺激政策的希望渺茫,随着货币政策发挥到极限和主张加息抑制通胀的鹰派蠢蠢欲动,国会也不太可能给予帮助。因此,保护主义正在抬头。 美国国会要财政部评估中国是否为“货币操纵国”。奥巴马总统虽然已把财长盖特纳发布报告的时间推迟数月,但这个“货币操纵”概念本身就是有缺陷的:所有政府都采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汇率的行动。无节制的财政赤字会导致货币的疲软,低利率也会如此。最近的希腊危机发生前,美国从低美元对欧元汇率得到好处。那么欧洲人是否应该指控美国“操纵”汇率来增加出口,损害她们的利益呢? 尽管美国政客把注意力放在同中国的双边贸易逆差——这逆差一直都很大——真正重要的却是多边平衡。美国在布什执政期间开始要求中国调整汇率时,中国的多边贸易顺差还很小;然而,中国近来却同时拥有巨额的多边贸易顺差。 沙地阿拉伯同样也有着双边和多边的贸易顺差:美国想要她的石油,沙地阿拉伯人却要少点美国货。即使从绝对价值来看,沙地2008年的2120亿美元多边贸易顺差额,也让中国的1750亿美元顺差相形见绌。此外,沙地的经常账户盈余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1.5%,超过中国的两倍有余。要不是美国对沙地的军火出口,沙地的贸易盈余还远不只这个数字。 影响贸易平衡的因素很多在一个需求总量不足的全球经济,经常账户盈余是个问题。但事实上,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小于日本和德国的总和。从比例上看,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德国的却是5.2%。除了汇率外,影响一个国家贸易平衡的因素还有很多。一个关键因素是国民储蓄。如果美国人不大幅增加储蓄,美国的多边贸易逆差将不能大幅减少;尽管大衰退促使家庭增加储蓄(当时几乎是零),但却被膨胀的政府赤字抵消了。
汇率的调整可能仅会改变美国购买纺织品和服饰的地点——由中国转向孟加拉或斯里兰卡。与此同时,汇率的上调可能会扩大中国的贫富差距,因为贫穷的中国农民将面对来自美国大力补贴的农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这才是全球经济中真正的贸易扭曲——美国对世界上一些最富裕农民的帮助,让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的穷人受到伤害。 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稳定的人民币对该地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人民币的稳定也帮助这地区保持强劲的增长,整个世界也因此受益。 一些人声称中国需要调整汇率,以防止通货膨胀或泡沫。中国的通胀继续受到控制,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还有其他可以使用的措施(包括对资本流入征税、资本增值税和一系列的货币工具)。 但是汇率确实会影响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改组和削减对出口主导的增长模式的高度依赖,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中国认识到她的货币长期来说需要升值,但把货币升值的速度政治化会有反效果。(自2005年7月中国开始上调汇率以来,调整的幅度有时只是多数专家认为所需的一半,有时则超出他们的预期。)此外,进行双边对抗是不明智的。 既然中国的多边贸易顺差是个经济问题,许多国家也对此表示关切,美国就应该寻求一个多边、以规则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如果在单边地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后又实行单边税收,会损害多边机制,对美国也没有什么好处。中国的反应,可能是对那些直接或间接从美国大规模援救银行和汽车业的政策中,受到津贴的产品征税。 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因此美国应该保持谨慎,不要在全球复苏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引发贸易战——尽管这可能受到政客们的欢迎。这是因为他们的选民的确有理由对高失业率感到担忧,而寻找代罪羔羊也是最简单的。不幸的是,这次的全球危机源于美国,美国必须从自身出发,不仅要让自身的经济复苏,也要防止危机再次发生。 作者Joseph E. Stiglitz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