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4-21 22:13:53
kejianwang 发表于 2010-4-21 09:00

价值演化论有一定道理。是隐性三要素价值论演化成显性三要素价值论。
斯密的“劳动”概念是指资产阶级的“劳动”,即运作个人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活动。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都是如此。如果按此定义“劳动”概念,斯密也是劳动价值论。
斯密对劳动概念的定义是一贯的,无论是原始人猎鹿的私人劳动,还是资本主义大生产。他认为,原始人猎鹿的私人劳动,其收入中包括猎人的土地、资本、工资三种收入,但这三种收入是隐含的。发展到资本主义大生产时,土地、资本、工资由于分属于不同的人,三种收入是显露的。既然三种收入合一的人是劳动,分开三种收入的人同样是劳动。
斯密在《国富论》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一章里指出:“这三种不同的收入,当它们属于个别的个人时,容易区别;但在属于同一个人时,往往互相混淆,至少按通常说法是如此。”他还指出:“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成为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对“劳动”的概念是无产阶级的劳动,即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
   斯密与马克思对劳动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什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就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斯密认为,劳动量 = 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 劳动技巧。马克思认为,劳动量 = 劳动时间 × 劳动的复杂程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1 22:17:42
kejianwang 发表于 2010-4-21 09:35
虽然学者们一直在争论着价值应该由什么因素决定,但是,“创造价值”的说法却没有多少争论。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from^^uid=1593214

创造价值”论者是要否定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力在决定价值上的唯一作用。用“创造”一词确实是用词不当。还不如直接说商品价值由耗费的劳动力决定,也符合马克思原意。
   最后一句话我不同意,马克思的原意是,商品价值由耗费的劳动量决定,不是耗费的劳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1 22:24:22
kejianwang 发表于 2010-4-21 09:59
实际上,劳动只能创造效用,不能创造价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from^^uid=1593214
所谓效用即商品使用价值。不同的生产要素,生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用于盖房子的土地,砖瓦,水泥、木材、建筑工人的劳动力,生产房屋商品---居住的使用价值。用于种植小麦的土地、小麦种子、农机具、农民劳动力,生产小麦商品---粮食的使用价值。只有建筑工人的手艺,没有盖房子用的土地、砖瓦、水泥、木材,也无法生产出房子的使用价值。商品效用不仅取决于不同的劳动力,还取决于不同效用的土地和资本。
  “建筑工人的劳动力”是什么话呢?劳动力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物理学中的“力”。建筑工人就是建筑劳动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1 22:27:49
kejianwang 发表于 2010-4-21 10:54
亚当·斯密是价值演化论者。他认为,在小商品生产时代,“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是产品交换的主导思想。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from^^uid=1593214
从吴兄的表述中还没看出小商品生产时代是“一要素劳动力决定商品价值”。“等量劳动互相交换”应该是“隐性三要素”与其他“隐性三要素”之间的交换吧?
   “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是指耗费相等的劳动量的产品互相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1 22:29:20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1 11:16
22# kejianwang

你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定义“劳动”的问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对“劳动”的概念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如果这样定义“劳动”,那就是不正确的!(吴兄正是这样理解“劳动”,所以才会提出一要素变成三要素的演化论。)
“斯密对劳动概念的定义是一贯的,无论是原始人猎鹿的私人劳动,还是资本主义大生产。…包括…土地、资本、工资三种收入。”——也就是说,只有在三要素结合在一起时,才组成了“劳动”。
所以,作为劳动价值论基础的“劳动”,不应该是马克思的,用一要素(劳动力)来组成的“劳动”;而应该是斯密的,用三要素来组成的“劳动”。
   是的,我是这样理解“劳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1 22:35:15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1 11:32
23# kejianwang
创造价值”论者是要否定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力在决定价值上的唯一作用。用“创造”一词确实是用词不当。还不如直接说商品价值由耗费的劳动力决定,也符合马克思原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3&from^^uid=1123236

如果“创造价值”论者是想要“强调劳动力在决定价值上的唯一作用”——那当然是不正确的!
但如果“创造价值”论者是想要强调“三要素”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其实,我也认为在价值的问题上,用“耗费”比用“创造”更恰当一些。……不过如果有人不小心用了“创造”一词,那也无可厚非,不必大加责难。
   我反对“创造价值”的说法,并不是要指责那些不小心使用了“创造”一词的人。而是防止那些不承认利润可以成为价值源泉的说法。如果承认了价值可以创造的说法,那么,只有人才可以创造价值,资本是非生命,怎么可能创造价值呢?利润也就不可能成为价值的源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1 22:43:25
吴本龙 发表于 2010-4-21 22:35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1 11:32
23# kejianwang
创造价值”论者是要否定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力在决定价值上的唯一作用。用“创造”一词确实是用词不当。还不如直接说商品价值由耗费的劳动力决定,也符合马克思原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3&from^^uid=1123236

如果“创造价值”论者是想要“强调劳动力在决定价值上的唯一作用”——那当然是不正确的!
但如果“创造价值”论者是想要强调“三要素”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那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其实,我也认为在价值的问题上,用“耗费”比用“创造”更恰当一些。……不过如果有人不小心用了“创造”一词,那也无可厚非,不必大加责难。
   我反对“创造价值”的说法,并不是要指责那些不小心使用了“创造”一词的人。而是防止那些不承认利润可以成为价值源泉的说法。如果承认了价值可以创造的说法,那么,只有人才可以创造价值,资本是非生命,怎么可能创造价值呢?利润也就不可能成为价值的源泉了。
利润本来就是价值的一部分即剩余价值,价值本来就是人才可以创造的。利润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而已。你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经主义者,还是折衷主义者啊?马克思似乎早就说过资本中只有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人力资本可以产生价值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1 23:49:49
斯密与马克思对劳动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什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就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593214

从吴兄的上述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其演化论的内容了。赫兄的理解是对的,吴兄确实是“一要素”演化为“三要素”,而不是“隐性三要素”演化为“显性三要素”。这与马克思对斯密的评价是一致的,一会儿是劳动力决定价值,一会儿是三要素决定价值,都是弯曲斯密理论的逻辑一致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05:54:47
王书记 发表于 2010-4-21 22:43
吴本龙 发表于 2010-4-21 22:35
我反对“创造价值”的说法,并不是要指责那些不小心使用了“创造”一词的人。而是防止那些不承认利润可以成为价值源泉的说法。如果承认了价值可以创造的说法,那么,只有人才可以创造价值,资本是非生命,怎么可能创造价值呢?利润也就不可能成为价值的源泉了。
利润本来就是价值的一部分即剩余价值,价值本来就是人才可以创造的。利润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而已。你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经主义者,还是折衷主义者啊?马克思似乎早就说过资本中只有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人力资本可以产生价值啊
   我只知道人是怎样创造财富的,给木匠需要的木板、刨子、锯、凿子等木工工具,他按照事先预定的样式,就能创造出适用的家具。这家具的价值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我不能用正常人的逻辑语言说出来。你如果是神经正常的人,请你用正常人的逻辑语言说说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11:12:52
31# 吴本龙
斯密与马克思对劳动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什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就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斯密认为,劳动量 = 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 劳动技巧。马克思认为,劳动量 = 劳动时间 × 劳动的复杂程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4

“斯密与马克思对劳动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什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就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这个说明是客观的。
但问题在于,不论是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技巧”一项中,还是在“劳动复杂程度”一项中,都已经隐含了资本的作用。
所以我们现在面临两种选择:
一条是继续坚持劳动“就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从而势必需要建立一种把“一要素”决定论,演化成“二要素”或者“三要素”的——价值演化论(正如吴兄所为!)。
还有一条则是把“一要素”(劳动力)劳动论,演化成“二要素”(劳动力和资本)或者“三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劳动演化论(正如在下所为!)。
就是说:所谓劳动,并不仅仅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即便个体劳动也有生产资料的作用),而应该是将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劳动过程。
其实也可以这样说:劳动就是生产力的表现形式!……而既然生产力包含“三要素”,所以劳动也必然包含“三要素”。

直接判断这两种选择的正确与否,不免武断;不妨先来衡量一下各自的利弊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11:49:21
36# 吴本龙
我反对“创造价值”的说法,并不是要指责那些不小心使用了“创造”一词的人。而是防止那些不承认利润可以成为价值源泉的说法。如果承认了价值可以创造的说法,那么,只有人才可以创造价值,资本是非生命,怎么可能创造价值呢?利润也就不可能成为价值的源泉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4&from^^uid=1123236

吴兄反对“创造”一词的良苦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还可以用另外一个更彻底的方式,来反驳那些否定资本(利润)可以成为价值源泉的人。
就是说:并不是“只有人才可以创造价值”;而是只有“使用生产资料的人”,才可以进行创造价值的劳动!
而既然现代社会里的生产资料,已经集中体现为“资本”(利润);所以进一步的说法应该是:
在现代社会里,只有“劳动力”和“资本”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创造价值的劳动!——所以,不仅劳动力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资本(利润)也是价值的源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11:52:08
30# 吴本龙
你的1、3条我就不评论了。就评论一下你的第2条吧。钱是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你是怎么把劳动转化为货币单位的呢?这个问题不弄清楚,你的其他解释就是苍白无力。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3&from^^uid=1123236

这个问题稍晚一些再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11:53:5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2 11:12

“斯密与马克思对劳动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什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就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这个说明是客观的。
但问题在于,不论是在“劳动强度和劳动技巧”一项中,还是在“劳动复杂程度”一项中,都已经隐含了资本的作用。
所以我们现在面临两种选择:
一条是继续坚持劳动“就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从而势必需要建立一种把“一要素”决定论,演化成“二要素”或者“三要素”的——价值演化论(正如吴兄所为!)。
还有一条则是把“一要素”(劳动力)劳动论,演化成“二要素”(劳动力和资本)或者“三要素”(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劳动演化论(正如在下所为!)。
就是说:所谓劳动,并不仅仅是“单纯运作劳动力的劳动”(即便个体劳动也有生产资料的作用),而应该是将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劳动过程。
其实也可以这样说:劳动就是生产力的表现形式!……而既然生产力包含“三要素”,所以劳动也必然包含“三要素”。

直接判断这两种选择的正确与否,不免武断;不妨先来衡量一下各自的利弊吧……。
   问题不在于隐含了资本的作用,而在于斯密与马克思对劳动量的解释存在错误。劳动量的全称是劳动耗费量。劳动耗费了体力与脑力,耗费的体力与脑力实际上是用能量单位计量的。机器取代体力劳动,电脑取代脑力劳动,不都是用能量单位计量的吗?既然如此,劳动量也应该用能量单位计量。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就是时间×公斤米/秒=公斤米,公斤米就是能量单位。显然,劳动量应该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斯密的劳动量多了一个劳动技巧,马克思的劳动量根本就没有劳动强度,离科学的劳动量更远,还不如斯密呐。如果说资本有作用,那么这个资本实际上是指机器设备等。在机器设备逐渐取代体力劳动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品耗费的劳动量在逐渐地减少。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反比规律就是这个道理。劳动量本身不应该再反映什么资本的作用了。劳动量的减少才反映了资本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11:59:08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2 11:49

吴兄反对“创造”一词的良苦用心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还可以用另外一个更彻底的方式,来反驳那些否定资本(利润)可以成为价值源泉的人。
就是说:并不是“只有人才可以创造价值”;而是只有“使用生产资料的人”,才可以进行创造价值的劳动!
而既然现代社会里的生产资料,已经集中体现为“资本”(利润);所以进一步的说法应该是:
在现代社会里,只有“劳动力”和“资本”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创造价值的劳动!——所以,不仅劳动力是价值的源泉,而且资本(利润)也是价值的源泉!
   你这种解释不符合正常人的逻辑,经济学家都在争论价值是什么,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怎么去创造价值?你都不知道价值是什么,你怎么创造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15:18:41
43# 吴本龙
吴本龙:问题不在于隐含了资本的作用,而在于斯密与马克思对劳动量的解释存在错误。
赫赫铭儿:斯密和马克思对劳动量的解释的确存在错误,但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例如:

吴本龙:劳动量的全称是劳动耗费量。劳动耗费了体力与脑力,耗费的体力与脑力实际上是用能量单位计量的。机器取代体力劳动,电脑取代脑力劳动,不都是用能量单位计量的吗?既然如此,劳动量也应该用能量单位计量。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就是时间×公斤米/秒=公斤米,公斤米就是能量单位。显然,劳动量应该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斯密的劳动量多了一个劳动技巧,马克思的劳动量根本就没有劳动强度,离科学的劳动量更远,还不如斯密呐。

赫赫铭儿:劳动耗费量可以有两种计量方式,一种是计算它的“物能量”,可用“公斤米”表示;一种是计算它的“时间量”,可用“小时”表示。前者属于物理学,后者才属于经济学。
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技巧的公式中,前两者是大体稳定的(从而物能量也稳定),变化主要是“技巧”即生产机械(资本)的变化。
如果因为生产机械的变化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上述公式就成为劳动时间×1×2,其单位仍然是劳动时间。

吴本龙:如果说资本有作用,那么这个资本实际上是指机器设备等。在机器设备逐渐取代体力劳动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品耗费的劳动量在逐渐地减少。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反比规律就是这个道理。劳动量本身不应该再反映什么资本的作用了。劳动量的减少才反映了资本的作用。

赫赫铭儿:计算劳动量实际上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只有理论意义的“价值”原理的方式,即直接用实际的劳动时间去计算劳动量。
例如甲8小时个体劳动可以(净)生产2米棉布,乙8小时集中劳动可以(净)生产8米棉布;如果甲乙双方直接用实际的劳动时间去计算劳动量,就会出现(甲)1米棉布=(乙)4米棉布的咄咄怪事。
一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价格”原理的方式,而这个(源于价值原理的)价格原理的核心则正是——个体劳动!
例如在上述的实例中,甲生产2米棉布的劳动量=8小时“个体”劳动,而乙生产8米棉布的劳动量=8小时×4=32小时“个体”劳动。
所以从价格原理的角度去看,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并不是成反比的关系,而是成正比的关系。——而这与客观实际是完全符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17:10:48
44# 吴本龙
你这种解释不符合正常人的逻辑,经济学家都在争论价值是什么,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怎么去创造价值?你都不知道价值是什么,你怎么创造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5

我的解释虽然不符合正常人思维,但理论上说得通。因为只有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本)都纳入“劳动”的范畴;工资+利润+地租……等等,才能够在同一的基础(劳动)上形成统一的产品价格。
你的演化论虽然符合正常人思维,但理论上说不通。因为工资的基础是“劳动量”,利润的基础是“资本量”,而地租的基础又是“土地量”,从而工资+利润+地租……等等,就象2只苹果+三头大象+4条帆船……等等一样,不能够在同一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产品价格。

至于“创造价值”还是你说的对,我就不和你争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18:32:03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2 15:18
43# 吴本龙
吴本龙:问题不在于隐含了资本的作用,而在于斯密与马克思对劳动量的解释存在错误。
赫赫铭儿:斯密和马克思对劳动量的解释的确存在错误,但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例如:

吴本龙:劳动量的全称是劳动耗费量。劳动耗费了体力与脑力,耗费的体力与脑力实际上是用能量单位计量的。机器取代体力劳动,电脑取代脑力劳动,不都是用能量单位计量的吗?既然如此,劳动量也应该用能量单位计量。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就是时间×公斤米/秒=公斤米,公斤米就是能量单位。显然,劳动量应该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斯密的劳动量多了一个劳动技巧,马克思的劳动量根本就没有劳动强度,离科学的劳动量更远,还不如斯密呐。

赫赫铭儿:劳动耗费量可以有两种计量方式,一种是计算它的“物能量”,可用“公斤米”表示;一种是计算它的“时间量”,可用“小时”表示。前者属于物理学,后者才属于经济学。
在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技巧的公式中,前两者是大体稳定的(从而物能量也稳定),变化主要是“技巧”即生产机械(资本)的变化。
如果因为生产机械的变化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上述公式就成为劳动时间×1×2,其单位仍然是劳动时间。

吴本龙:如果说资本有作用,那么这个资本实际上是指机器设备等。在机器设备逐渐取代体力劳动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品耗费的劳动量在逐渐地减少。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反比规律就是这个道理。劳动量本身不应该再反映什么资本的作用了。劳动量的减少才反映了资本的作用。

赫赫铭儿:计算劳动量实际上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只有理论意义的“价值”原理的方式,即直接用实际的劳动时间去计算劳动量。
例如甲8小时个体劳动可以(净)生产2米棉布,乙8小时集中劳动可以(净)生产8米棉布;如果甲乙双方直接用实际的劳动时间去计算劳动量,就会出现(甲)1米棉布=(乙)4米棉布的咄咄怪事。
一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价格”原理的方式,而这个(源于价值原理的)价格原理的核心则正是——个体劳动!
例如在上述的实例中,甲生产2米棉布的劳动量=8小时“个体”劳动,而乙生产8米棉布的劳动量=8小时×4=32小时“个体”劳动。
所以从价格原理的角度去看,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并不是成反比的关系,而是成正比的关系。——而这与客观实际是完全符合的!
   你说“劳动耗费量可以有两种计量方式”。我不同意。能量是物理量,时间也照样是物理量。用能量计量劳动量是科学的,用时间计量劳动量只是近似的替代尺度而已。如果经济学是科学,那么,经济学中的劳动量必须符合物理学的要求。除非你能找到第二个量词在物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中有两种解释的。
        你说,“所以从价格原理的角度去看,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并不是成反比的关系,而是成正比的关系。——而这与客观实际是完全符合的”。你这恰恰是违背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是,谁也没有测量过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正比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18:50:41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2 17:10

我的解释虽然不符合正常人思维,但理论上说得通。因为只有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本)都纳入“劳动”的范畴;工资+利润+地租……等等,才能够在同一的基础(劳动)上形成统一的产品价格。
你的演化论虽然符合正常人思维,但理论上说不通。因为工资的基础是“劳动量”,利润的基础是“资本量”,而地租的基础又是“土地量”,从而工资+利润+地租……等等,就象2只苹果+三头大象+4条帆船……等等一样,不能够在同一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产品价格。

至于“创造价值”还是你说的对,我就不和你争辩了。
   理论上说得通的原理,一定是用正常人的思维逐步深入的。价值演化论既符合正常人的思维,又在理论上说得通。劳动量×标准工资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生产工人平均耗费的劳动量)= 标准工资;资本量×标准利润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资本家需要使用的资本量)= 标准利润。“标准工资+标准利润”还像是“2只苹果+三头大象”吗?呵呵,不多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20:21:28
47# 吴本龙
你说“劳动耗费量可以有两种计量方式”。我不同意。能量是物理量,时间也照样是物理量。用能量计量劳动量是科学的,用时间计量劳动量只是近似的替代尺度而已。如果经济学是科学,那么,经济学中的劳动量必须符合物理学的要求。除非你能找到第二个量词在物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中有两种解释的。
        你说,“所以从价格原理的角度去看,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并不是成反比的关系,而是成正比的关系。——而这与客观实际是完全符合的”。你这恰恰是违背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是,谁也没有测量过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正比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5

1 “时间量”的确也是物理量;不过经济学还是可以把其它物理量排除在外,而唯独把时间量(哪怕只是近似的替代尺度)纳入其中。
2 中国(或其它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年年都在增长,而反映劳动量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年年都在增长。——这应该是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正比的一个很客观的例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20:45:31
48# 吴本龙
理论上说得通的原理,一定是用正常人的思维逐步深入的。价值演化论既符合正常人的思维,又在理论上说得通。劳动量×标准工资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生产工人平均耗费的劳动量)= 标准工资;资本量×标准利润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资本家需要使用的资本量)= 标准利润。“标准工资+标准利润”还像是“2只苹果+三头大象”吗?呵呵,不多说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5&from^^uid=1123236

我就知道你会用“货币”来做演化论的同一性基础!可问题是:
工资价格=劳动量×货币价格/劳动量,这里的“货币价格”,是一种建立在“劳动量”基础上的货币价格。
利润价格=资本量×货币价格/资本量,这里的“货币价格”,则是一种建立在“资本量”基础上的货币价格。
由于这两种“货币价格”的计价基础是不同的;所以“工资+利润”(很遗憾!)还是象“2只苹果+三头大象”……仔细想想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21:10:1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2 20:21

1 “时间量”的确也是物理量;不过经济学还是可以把其它物理量排除在外,而唯独把时间量(哪怕只是近似的替代尺度)纳入其中。
2 中国(或其它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年年都在增长,而反映劳动量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年年都在增长。——这应该是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正比的一个很客观的例证。
   明明有能量单位你不用,偏偏要用时间计量劳动量。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用时间单位计量劳动量有情可原。因为德国的生理学家麦克斯•鲁布纳在1885年开始测定食物的热值以后,科学家们才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出结论,“人体的体力活动归根结底应溯源于所摄入的食物的化学能量与热能量”(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下册,第356页)。由于这个科学的观点产生得较晚,因此,马克思(去世于1883年)以前的经济学家不可能知道能量单位是劳动量的真实尺度。20世纪以后的学者再用时间单位去计量劳动量不是无知,就是弱智。
        谁都知道,中国(或其它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年年都在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年年都在增长的确是事实。不过,这根本不能证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正比。原因我就不说了,我也不想继续与你争论这个问题。以免你又要兜售你所创造的劳动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2 21:12:59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2 20:45

我就知道你会用“货币”来做演化论的同一性基础!可问题是:
工资价格=劳动量×货币价格/劳动量,这里的“货币价格”,是一种建立在“劳动量”基础上的货币价格。
利润价格=资本量×货币价格/资本量,这里的“货币价格”,则是一种建立在“资本量”基础上的货币价格。
由于这两种“货币价格”的计价基础是不同的;所以“工资+利润”(很遗憾!)还是象“2只苹果+三头大象”……仔细想想看!
   工资价格=劳动量×货币价格/劳动量?呵呵,这个公式哪来的?你在批判谁?我可没告诉过你这个公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03:07:07
亚当·斯密是价值演化论者。他认为,在小商品生产时代,“等量的劳动互相交换”是产品交换的主导思想。由于这个思想的允许,劳动量才成为商品的价值,并不是劳动创造了价值。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后,产品交换的主导思想改变了,互相交换的产品不再是因为它们包含了等量的劳动。于是,斯密又认为,生产价格成了商品的价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1
吴兄研究斯密的价值演化论很重要,这关系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来源问题。
(一)野蛮社会
环境描述:
土地、动物、植物、水等资源共有,共有的概念是所有资源既归你,也归我。原始社会没有国家,每个人都认为这个世界是自己的,因此出现了对同一物交叉所有的问题,比如二人同时发现了一只鹿,甲、乙均认为鹿是自己的财产。共有实际上也是最大的私有。
劳动现象:
原始人甲猎到了两只兔子,原始人乙捕到了20条鱼,甲用一只兔子交换乙10条鱼,双方成交。斯密描绘的私人劳动应该是原始野蛮社会环境下劳动产品的交换。
事实上,甲、乙各自劳动产品不仅仅耗费了各自的劳动力,还耗费了属于共有的土地资源和资本工具,事实上是三要素决定了兔子和鱼的交换价值。鉴于原始野蛮社会资源共有,相互抵消了土地和资本在交换价值中的两种成分,只考虑二人运作劳动力的活动,因此甲抓一只兔子耗费的劳动量等于乙抓10条鱼耗费的劳动量。但这并不等于劳动量等于兔子或鱼的全部交换价值,更不是二人的劳动“创造”了兔子或鱼的价值。用数学等式解释,等号左右各自三项,如一只兔子的交换价值=A+B+C,10条鱼的交换价值=X+Y+Z,A+B+C= X+Y+Z。由于B+C=Y+Z=土地+资本,所以A=X=相同劳动量,但是一只兔子的交换价值不等于A。
(二)进步社会
环境描述:
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既存在个体生产者、个体商贩,也存在私人企业、股份公司。
劳动现象:
(1)        个体户裁缝A的劳动
(2)        个体户鞋匠B的劳动
(3)        资本家制衣厂工人C的劳动
(4)        资本家制鞋厂工人D的劳动
A用一件衣服交换B一双鞋,这是资本主义时代小商品生产者的产品交换。这里虽然也是私人劳动,但与原始野蛮社会的私人劳动完全不同。因为资本主义时代,土地、资本已经完全私有化,A的一件衣服的价格包括了房租、缝纫机等摊销,布料,裁缝的劳动。B的一双鞋的价格包括了房租、制鞋机具等摊销,材料,鞋匠的劳动。此时,交换已经不仅是“等量的劳动”的交换。
斯密在论述资本主义企业,其三要素决定论比较鲜明,产品的价格分别由资本提供者、土地提供者、劳动提供者提供,三要素共同决定。
    综上所述,我认为斯密价值论的逻辑性是一贯的。人们之所以争议,只是由于马克思利用了斯密对原始人劳动的描述,尤其斯密未曾对原始社会共有资源在劳动产品中作用做更多的说明,马克思也借机以原始社会原始人劳动为例,发表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而且震撼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这才引起人们对斯密所谓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与争论。一句话,都是没弄清“共有”惹的祸。斯密也是,为什么非要拿原始人劳动去说明劳动呢?被马克思利用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09:45: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0:00:58
53# kejianwang
斯密在论述资本主义企业,其三要素决定论比较鲜明,产品的价格分别由资本提供者、土地提供者、劳动提供者提供,三要素共同决定。
    综上所述,我认为斯密价值论的逻辑性是一贯的。人们之所以争议,只是由于马克思利用了斯密对原始人劳动的描述,尤其斯密未曾对原始社会共有资源在劳动产品中作用做更多的说明,马克思也借机以原始社会原始人劳动为例,发表了自己的劳动价值论,而且震撼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这才引起人们对斯密所谓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与争论。一句话,都是没弄清“共有”惹的祸。斯密也是,为什么非要拿原始人劳动去说明劳动呢?被马克思利用了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6

k、吴、赫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大家都同意“耗费”,都同意“三要素”,都同意“演化论”,甚至都同意“隐性”三要素演化成“显性”三要素(吴兄并未否定)。
所以现在的分歧在于:
究竟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共同组成同一的“劳动”,再由同一的“劳动”形成统一的价格呢?(赫的观点)
还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分别构成各自的价格,再由各自的价格共同组成统一的价格呢?(吴的观点)
……很愿意听听k兄的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0:21:13
51# 吴本龙
明明有能量单位你不用,偏偏要用时间计量劳动量。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用时间单位计量劳动量有情可原。因为德国的生理学家麦克斯•鲁布纳在1885年开始测定食物的热值以后,科学家们才从反复的实验中得出结论,“人体的体力活动归根结底应溯源于所摄入的食物的化学能量与热能量”(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下册,第356页)。由于这个科学的观点产生得较晚,因此,马克思(去世于1883年)以前的经济学家不可能知道能量单位是劳动量的真实尺度。20世纪以后的学者再用时间单位去计量劳动量不是无知,就是弱智。
        谁都知道,中国(或其它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年年都在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也年年都在增长的确是事实。不过,这根本不能证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正比。原因我就不说了,我也不想继续与你争论这个问题。以免你又要兜售你所创造的劳动概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6&from^^uid=1123236

1 与吴兄讨论问题常常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例如我现在知道:“人体的体力活动归根结底应溯源于所摄入的食物的化学能量与热能量”——这个重要的发现是1885年才提出的。……不过即使斯密当时已经知道这个道理,我觉得,他还是只会把“劳动时间”纳入经济学范畴——因为这已经足够了!
2 我不会主动向你兜售“新概念”(因为你已经有所了解),除非你追问相关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0:44:32
52# 吴本龙
  工资价格=劳动量×货币价格/劳动量?呵呵,这个公式哪来的?你在批判谁?我可没告诉过你这个公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6&from^^uid=1123236

你的公式是:
劳动量×标准工资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生产工人平均耗费的劳动量)= 标准工资;
资本量×标准利润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资本家需要使用的资本量)= 标准利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5&from^^uid=1123236

我把它们简化为:
劳动量×货币价格/劳动量=工资价格;
资本量×货币价格/资本量=利润价格;
(其中的货币价格/劳动量——就是“标准”工资率,而货币价格/资本量——就是“标准”利润率。)

它们之间有矛盾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1:01:01
简:你这种模型,只能解释为什么2只兔子的价值为什么比1只兔子的价格高,不能解释一只兔子和10条鱼的问题。
K:你要说明什么?

简:出没兔子的百亩森林和池阔任鱼跃的湖泊,怎么能说共有呢?分别属于甲和乙,
K:谁规定的?原始社会有法律吗?有国家吗?

简:只有在甲乙共同在百亩森林里打猎的时候才能相减。
K:如果鱼塘就位于百亩森林里面怎么办?

简:结果倒是为唯一的推论:对不同的人,劳动相同,劳动生产率有可能不同。不能得到别的推论。
K:我们似乎没有讨论这个问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1:13:58
究竟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共同组成同一的“劳动”,再由同一的“劳动”形成统一的价格呢?(赫的观点)
还是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要素分别构成各自的价格,再由各自的价格共同组成统一的价格呢?(吴的观点)
……很愿意听听k兄的意见!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593214

有关斯密对资本主义企业商品价格的三要素决定论,已经没有大的分歧,我同意斯密的观点。文字表达的不同并不影响对斯密本意的理解。需要统一思想的地方到是原始人劳动产品的价值交换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1:45:37
劳动量的全称是劳动耗费量。劳动耗费了体力与脑力,耗费的体力与脑力实际上是用能量单位计量的。机器取代体力劳动,电脑取代脑力劳动,不都是用能量单位计量的吗?既然如此,劳动量也应该用能量单位计量。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就是时间×公斤米/秒=公斤米,公斤米就是能量单位。显然,劳动量应该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斯密的劳动量多了一个劳动技巧,马克思的劳动量根本就没有劳动强度,离科学的劳动量更远,还不如斯密呐。如果说资本有作用,那么这个资本实际上是指机器设备等。在机器设备逐渐取代体力劳动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产品耗费的劳动量在逐渐地减少。劳动生产率与劳动量成反比规律就是这个道理。劳动量本身不应该再反映什么资本的作用了。劳动量的减少才反映了资本的作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593214

人的劳动量用能量单位公斤米来表示和计量,对于确定产品价格有意义吗?我做了一件衣服,耗费了我100公斤米的能量,你做了一双鞋,耗费了你100公斤米的能量,结论是我用衣服交换你的鞋子是等价交换。可这100公斤米的能量如何测量?
资本用来购买的原材料与产品耗费的劳动量是什么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