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4-23 12:08:39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3 10:44

你的公式是:
劳动量×标准工资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生产工人平均耗费的劳动量)= 标准工资;
资本量×标准利润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资本家需要使用的资本量)= 标准利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5&from^^uid=1123236

我把它们简化为:
劳动量×货币价格/劳动量=工资价格;
资本量×货币价格/资本量=利润价格;
(其中的货币价格/劳动量——就是“标准”工资率,而货币价格/资本量——就是“标准”利润率。)

它们之间有矛盾吗?
   当然有矛盾了,你自己品吧。我只提醒你,这里所说的货币是金银本位制以前的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2:26:42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3 10:21

1 与吴兄讨论问题常常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例如我现在知道:“人体的体力活动归根结底应溯源于所摄入的食物的化学能量与热能量”——这个重要的发现是1885年才提出的。……不过即使斯密当时已经知道这个道理,我觉得,他还是只会把“劳动时间”纳入经济学范畴——因为这已经足够了!
2 我不会主动向你兜售“新概念”(因为你已经有所了解),除非你追问相关的问题。
  呵呵,赫兄真乃顽固不化也。我在31楼才说,斯密的劳动量 = 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 劳动技巧,你怎么会说,斯密只会把“劳动时间”纳入经济学范畴呢?其实,斯密的劳动量规定已经接近物理学中的劳动量了。即,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就是因为他没赶上经典力学成熟期,才多了一个“劳动技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2:29:39
用效用论非常容易解释: 创造价值就是使效用在原有的水平量上产生一个效用增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2:36:23
kejianwang 发表于 2010-4-23 11:45

人的劳动量用能量单位公斤米来表示和计量,对于确定产品价格有意义吗?我做了一件衣服,耗费了我100公斤米的能量,你做了一双鞋,耗费了你100公斤米的能量,结论是我用衣服交换你的鞋子是等价交换。可这100公斤米的能量如何测量?
资本用来购买的原材料与产品耗费的劳动量是什么关系?
   当然有意义。古人对劳动强度的大小是有直观感觉的。当两种劳动的强度明显不同时,劳动强度大的劳动者在交换产品时会要求对方用较多的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来交换。如果按等量的劳动时间耗费互相交换产品,那么,轻体力劳动者将会无偿占有重体力劳动者的一部分体力消耗。这样的交换必然会怂恿劳动者都去从事轻体力劳动。至于价格是交换产生以后的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4:33:40
61# 吴本龙

赫赫铭儿:
你的公式是:
劳动量×标准工资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生产工人平均耗费的劳动量)= 标准工资;
资本量×标准利润率(货币数量 / 得到该数量的货币资本家需要使用的资本量)= 标准利润。
我把它们简化为:
劳动量×货币价格/劳动量=工资价格;
资本量×货币价格/资本量=利润价格;
(其中的货币价格/劳动量——就是“标准”工资率,而货币价格/资本量——就是“标准”利润率。)
它们之间有矛盾吗?

吴本龙:当然有矛盾了,你自己品吧。我只提醒你,这里所说的货币是金银本位制以前的货币。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

看来吴兄提不出什么矛盾了。……其实你不必担心我会误解你,而且我也知道你“所说的货币是金银本位制以前的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4:52:59
62# 吴本龙
呵呵,赫兄真乃顽固不化也。我在31楼才说,斯密的劳动量 = 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 劳动技巧,你怎么会说,斯密只会把“劳动时间”纳入经济学范畴呢?其实,斯密的劳动量规定已经接近物理学中的劳动量了。即,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就是因为他没赶上经典力学成熟期,才多了一个“劳动技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from^^uid=1123236

纳入经济学的劳动时间当然包含一定的劳动强度,否则“劳动时间”还有什么意义呢?
斯密一定会把已经包含了“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纳入经济学,但不会把“公斤米”纳入经济学。——其实当时已经有了“公斤米”的概念,即使没有,“焦耳”总该是有了吧?……斯密为什么不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4:59:14
63# ruoyan
用效用论非常容易解释: 创造价值就是使效用在原有的水平量上产生一个效用增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from^^uid=1123236

吴兄最反对有人说“创造价值”,你怎么还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7:52:54
64# 吴本龙
当然有意义。古人对劳动强度的大小是有直观感觉的。当两种劳动的强度明显不同时,劳动强度大的劳动者在交换产品时会要求对方用较多的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来交换。如果按等量的劳动时间耗费互相交换产品,那么,轻体力劳动者将会无偿占有重体力劳动者的一部分体力消耗。这样的交换必然会怂恿劳动者都去从事轻体力劳动。至于价格是交换产生以后的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

吴兄说“劳动强度大的劳动者在交换产品时会要求对方用较多的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来交换。”——这显然是违背客观事实的!
例如铁匠的劳动强度较大,钟表匠的劳动强度较小;但前者的劳动报酬较低,反而后者的劳动报酬较高。
例如搬运工和建筑工的劳动强度较大,公司职员的劳动强度较小;但前者的劳动报酬较低,反而后者的劳动报酬较高。
……如此等等。
所以吴兄千万不要试图用劳动强度,用“公斤米”,用“焦耳”去衡量产品的价格;更不要试图把“技巧”从斯密的公式里剔除出去。因为在测定劳动量的时候,(隐含了生产资料的)“技巧”要比“强度”重要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7:55:1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3 14:59
63# ruoyan
用效用论非常容易解释: 创造价值就是使效用在原有的水平量上产生一个效用增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from^^uid=1123236

吴兄最反对有人说“创造价值”,你怎么还用呢?
   赫兄啊。你这是怎么了?你引用的那句话是我说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8:07:59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3 14:52
62# 吴本龙
呵呵,赫兄真乃顽固不化也。我在31楼才说,斯密的劳动量 = 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 劳动技巧,你怎么会说,斯密只会把“劳动时间”纳入经济学范畴呢?其实,斯密的劳动量规定已经接近物理学中的劳动量了。即,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就是因为他没赶上经典力学成熟期,才多了一个“劳动技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from^^uid=1123236

纳入经济学的劳动时间当然包含一定的劳动强度,否则“劳动时间”还有什么意义呢?
斯密一定会把已经包含了“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纳入经济学,但不会把“公斤米”纳入经济学。——其实当时已经有了“公斤米”的概念,即使没有,“焦耳”总该是有了吧?……斯密为什么不用呢?
   “包含了‘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这是什么话?不是狡辩,就是不尊重自然科学。
       你怎么知道斯密时代已经有了“公斤米”和“焦耳”的概念呢?据物理学史记载,1807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扬(1773~1829年)创造了“能”这个词。1826年,物理学家让·维克多·蓬瑟勒(1788~1867年)又创造了“功”这个词。而斯密1790年就去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18:17:23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3 17:52
64# 吴本龙
当然有意义。古人对劳动强度的大小是有直观感觉的。当两种劳动的强度明显不同时,劳动强度大的劳动者在交换产品时会要求对方用较多的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来交换。如果按等量的劳动时间耗费互相交换产品,那么,轻体力劳动者将会无偿占有重体力劳动者的一部分体力消耗。这样的交换必然会怂恿劳动者都去从事轻体力劳动。至于价格是交换产生以后的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

吴兄说“劳动强度大的劳动者在交换产品时会要求对方用较多的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来交换。”——这显然是违背客观事实的!
例如铁匠的劳动强度较大,钟表匠的劳动强度较小;但前者的劳动报酬较低,反而后者的劳动报酬较高。
例如搬运工和建筑工的劳动强度较大,公司职员的劳动强度较小;但前者的劳动报酬较低,反而后者的劳动报酬较高。
   赫兄怎么总是马马虎虎,你没看见我在说古人吗?以农耕狩猎为主的古代哪有什么钟表匠!哪来什么公司职员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20:33:16
69# 吴本龙
63# ruoyan
用效用论非常容易解释: 创造价值就是使效用在原有的水平量上产生一个效用增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from^^uid=1123236
赫赫铭儿:吴兄最反对有人说“创造价值”,你怎么还用呢?
   
吴本龙:赫兄啊。你这是怎么了?你引用的那句话是我说的吗?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from^^uid=1123236

我那是对63# ruoyan 说的话,你看马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20:49:43
70# 吴本龙
“包含了‘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这是什么话?不是狡辩,就是不尊重自然科学。
       你怎么知道斯密时代已经有了“公斤米”和“焦耳”的概念呢?据物理学史记载,1807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扬(1773~1829年)创造了“能”这个词。1826年,物理学家让·维克多·蓬瑟勒(1788~1867年)又创造了“功”这个词。而斯密1790年就去世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from^^uid=1123236

1 任何劳动都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所以任何劳动时间当然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难道还有不包含“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吗?
1 我本来以为斯密之前的牛顿时代已有“功”和“能”的概念,现在看来不对了。——多谢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3 21:19:40
71# 吴本龙
赫兄怎么总是马马虎虎,你没看见我在说古人吗?以农耕狩猎为主的古代哪有什么钟表匠!哪来什么公司职员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8&from^^uid=1123236

是看马虎了!
不过我还是要说:吴兄过于强调劳动强度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早在奴隶经济阶段,劳动强度就差不多达到了生理限度,并一直持续稳定到今天。
所以在近代和现代社会里,劳动量和价格量的变化,实际上都与“劳动强度”的变化没有多少关系,而主要是与(隐含了生产资料作用的)“劳动技巧”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07:46:52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3 20:49

1 任何劳动都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所以任何劳动时间当然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难道还有不包含“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吗?
   任何劳动都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这句话没有错误。错误的是你的推理。即,所以任何劳动时间当然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这是彻头彻尾的逻辑错误。你怎么不说:任何劳动都是一定“时间”的劳动,所以任何劳动时间当然是一定时间的劳动时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08:12:32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3 21:19

不过我还是要说:吴兄过于强调劳动强度的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早在奴隶经济阶段,劳动强度就差不多达到了生理限度,并一直持续稳定到今天。
   “过于强调”这个词不能用来指责量纲研究。劳动量是“有量纲量”,能影响劳动量的因素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不存在“过于强调”的问题。也许无量纲量研究可以存在“过于强调” 的说法,例如,效用的大小,复杂程度的高低,危险程度的高低,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10:15:50
75# 吴本龙
  任何劳动都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这句话没有错误。错误的是你的推理。即,所以任何劳动时间当然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这是彻头彻尾的逻辑错误。你怎么不说:任何劳动都是一定“时间”的劳动,所以任何劳动时间当然是一定时间的劳动时间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8

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任何劳动都是都是一定时间、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所以任何劳动时间都是一定时间、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
但由于说到“劳动时间”的时候,已经有了“时间”的概念;所以说任何劳动时间都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就绝不是“彻头彻尾的逻辑错误”;反而是更加合乎逻辑,并且连形式逻辑也一并包含在其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10:54:18
76# 吴本龙
“过于强调”这个词不能用来指责量纲研究。劳动量是“有量纲量”,能影响劳动量的因素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不存在“过于强调”的问题。也许无量纲量研究可以存在“过于强调” 的说法,例如,效用的大小,复杂程度的高低,危险程度的高低,等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8&from^^uid=1123236

1 我之所以说“过于强调”,是因为看出你企图用反映劳动强度的“功”“能”“公斤米”等等,来测定劳动量和价格量;甚至企图将“时间”和“技巧”排除在斯密的劳动量公式之外。……这是不是有些“过于强调”呢?
2 我不太赞成有什么“无量纲量”,因为任何“纲”都可以用特定的方式来计量。例如效用可以扩大一倍、二倍……,复杂程度和危险程度可以定为一级、二级……;甚至东西南北都可以计量为:东偏北20°,南偏西15°等等……。不知道这是不是又违背了“全世界的共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18:57:55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4 10:15
75# 吴本龙
  任何劳动都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这句话没有错误。错误的是你的推理。即,所以任何劳动时间当然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这是彻头彻尾的逻辑错误。你怎么不说:任何劳动都是一定“时间”的劳动,所以任何劳动时间当然是一定时间的劳动时间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8

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任何劳动都是都是一定时间、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所以任何劳动时间都是一定时间、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
但由于说到“劳动时间”的时候,已经有了“时间”的概念;所以说任何劳动时间都是一定“强度”和“技巧”的劳动时间,就绝不是“彻头彻尾的逻辑错误”;反而是更加合乎逻辑,并且连形式逻辑也一并包含在其中了!
   怎么说你才能开窍呢?你还是自己玩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19:05:32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4 10:54

1 我之所以说“过于强调”,是因为看出你企图用表示劳动强度的“功”“能”“公斤米”等等,来测定劳动量和价格量;甚至企图将“时间”和“技巧”排除在斯密的劳动量公式之外。……这是不是有些“过于强调”呢?
2 我不太赞成有什么“无量纲量”,因为任何“纲”都可以用特定的方式来计量。例如效用可以扩大一倍、二倍……,复杂程度和危险程度可以定为一级、二级……;甚至东西南北都可以计量为:东偏北20°,南偏西15°等等……。不知道这是不是又违背了“全世界的共识”!
   你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学得太少了。我简直没有办法与你交流。你看出我企图用表示劳动强度的“功”“能”“公斤米”等等,来测定劳动量和价格量;呵呵,你还是问问你的孩子吧,“功”、“能”、“公斤米”还能表示劳动强度?那“公斤米/秒”、“马力”、“瓦特”表示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20:34:17
80# 吴本龙
你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学得太少了。我简直没有办法与你交流。你看出我企图用表示劳动强度的“功”“能”“公斤米”等等,来测定劳动量和价格量;呵呵,你还是问问你的孩子吧,“功”、“能”、“公斤米”还能表示劳动强度?那“公斤米/秒”、“马力”、“瓦特”表示什么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8

“其实,斯密的劳动量规定已经接近物理学中的劳动量了,即,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from^^uid=1123236

请问:你这个测定劳动量的公式——“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它是表示“功”、“能”、“公斤米”呢?还是表示“公斤米/秒”、“马力”、“瓦特”呢?
……不要用文字游戏来回避要害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4 20:47:52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4 20:34
80# 吴本龙
你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学得太少了。我简直没有办法与你交流。你看出我企图用表示劳动强度的“功”“能”“公斤米”等等,来测定劳动量和价格量;呵呵,你还是问问你的孩子吧,“功”、“能”、“公斤米”还能表示劳动强度?那“公斤米/秒”、“马力”、“瓦特”表示什么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8

“其实,斯密的劳动量规定已经接近物理学中的劳动量了,即,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 。”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7&from^^uid=1123236

请问:你这个测定劳动量的公式——“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它是表示“功”、“能”、“公斤米”呢?还是表示“公斤米/秒”、“马力”、“瓦特”呢?
……不要用文字游戏来回避要害问题!
   算了,你别问我了。“功”、“能”、“公斤米”是并列关系吗?我所说的“公斤米/秒”、“马力”、“瓦特”却是并列关系。我什么时候玩过文字游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5 08:14:21
82# 吴本龙
   算了,你别问我了。“功”、“能”、“公斤米”是并列关系吗?我所说的“公斤米/秒”、“马力”、“瓦特”却是并列关系。我什么时候玩过文字游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9

再问一遍:你这个测定劳动量的公式——“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它是表示“功”、“能”、“公斤米”呢?还是表示“公斤米/秒”、“马力”、“瓦特”呢?
……为什么不敢正面回答问题呢?为什么不愿承认自己的真实观点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5 09:24:49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5 08:14
82# 吴本龙
   算了,你别问我了。“功”、“能”、“公斤米”是并列关系吗?我所说的“公斤米/秒”、“马力”、“瓦特”却是并列关系。我什么时候玩过文字游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9

再问一遍:你这个测定劳动量的公式——“劳动时间 × 劳动强度”;它是表示“功”、“能”、“公斤米”呢?还是表示“公斤米/秒”、“马力”、“瓦特”呢?
……为什么不敢正面回答问题呢?为什么不愿承认自己的真实观点呢?
   什么叫不敢正面回答,你整个一个外行。你应该去请教你周围的人,你应不应该这么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5 11:48:27
84# 吴本龙
什么叫不敢正面回答,你整个一个外行。你应该去请教你周围的人,你应不应该这么问。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9

等你回答了问题再说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26 23:12:55
84# 吴本龙 晕!老龙 兄弟俺可是回帖了呀!怎么的?看不见了呢?是俺的理论太~~~恐~~~怖  吓到你们了?还是 河蟹的 需要呀???我就说吗~~~俺不来 这不 俺来了 你们就晕了呀!?那好 俺不说话了 俺看 俺憋着 俺憋死!!!反正 整个人类社会 都不需要我 我就自己玩儿呗 你也可以说我 苟且偷生 好了~~~反正 俺就应该这样的 生错时代了 被时代抛弃 了!!!俺就是 这个世界的一个小原子 俺自己就是爆炸了 起能量 也烧不开 一杯水 那俺 还到 杯具里 做什么呢?瞎折腾!!!俺 继续 隐居 俺是 龟仙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 00:28:57
很新的观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