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17 07:48
3# 吴本龙
创造2字不论是不是经济学的精髓,都要符合一般人说话的逻辑。预先不规划出来的东西,不设计出来的东西,你能创造吗?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都在争论价值是什么,普通人怎么会创造价值呢?经济学是让普通人都明白的学问,不是经济学家才懂得的学问。让普通人明白经济学,却不使用普通人说话的逻辑,这是科学吗?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1
历史也不是预先规划和设计出来的东西;既然普通人能够“创造”历史,为什么不能够“创造”价值呢?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17 20:01
5# 吴本龙
为“创造”一词设立这么多前提条件有些过分了——暂且不论。
吴兄认为:“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后,产品交换的主导思想改变了,互相交换的产品不再是因为它们包含了等量的劳动。”
……如果真是这样,那劳动价值论还有什么用处呢?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18 07:50
7# 吴本龙
赫赫铭儿:吴兄认为:“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后,产品交换的主导思想改变了,互相交换的产品不再是因为它们包含了等量的劳动。”……如果真是这样,那劳动价值论还有什么用处呢?
吴本龙:劳动价值论本来就没有用处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74396&page=1
我现在才明白:原来吴兄既不同意效用价值论,也不同意劳动价值论,而是主张演化价值论!
……但效用价值论的价值基础是“效用”,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基础是“劳动”;可演化价值论的价值基础又是什么呢?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19 07:42
在吴兄的生产价格中:
“等量的劳动要求等量的工资”——仍然是建立在劳动(时间)价值的基础上;而“等量的投资要求等量的利润”——则不再建立在劳动(时间)价值的基础上。
但如果一定量(例如100万元)工资的价值基础,仍然是一定量劳动时间的话;那一定量(例如100万元)投资的价值基础,又是什么呢?
);只是因为缺失某个理论环节,后来有所退缩罢了。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10-4-20 10:50
利润是产品货币价格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来看斯密是如何看待货币价格的:
斯密说“按照通俗的说法,劳动也象商品一样可以说有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所谓真实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所谓名义价格,就是报酬劳动的一定数量的货币。”
又说“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方,一切物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都成正比例。……所得货币愈多,那么在那个时间,它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量亦愈多;所得货币愈少,它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亦愈少。”(《国富论》第五章)
所以在斯密看来:产品的货币价格,以及它所包含的利润价格,都是以劳动量为基础的。
至于马克思的生产价格就更不在话下了,因为马克思一贯认为利润是瓜分到的劳动量(劝君多看《资本论》第一卷,少看连马克思自己都不认可的第二、三卷)。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