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1419 2
2010-04-16
中国最可能出现的世界级品牌    什么是成长?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企业实力的增强和行业竞争地位的提升,称为成长。仅仅是规模的扩张或数量的增加,只能称之为增长。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增长,但增长不等于成长。因此成长既表现为量的增长,更表现为质的提升。
    不断成长的优秀企业需要解答两个问题:一是办什么样的企业;二是怎么办企业。
    不同的长青品牌,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同的。我的答案是,现阶段应该创建国际化的大众品牌。这应该是企业未来的远大目标。
    这里有几个限定:
    一是国际化。我们的市场已经国际化了,不能关起门来只在中国的消费者基数上讨论长青品牌,必须放在国际化的层面上来思考。
    二是大众品牌。我国企业整体上还不具备创建国际化高端品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因为这要求对方的消费者认同你的文化、制度和文明,认同你的生活方式,甚至想过上你的生活。
    所以,我建议把目光瞄准世界范围的大众市场。就像可口可乐、诺基亚、宜家、ZARA这些耳熟能详的国际化大众品牌一样,进入发达国家的终端市场,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和印尼、尼日利亚等人口大国。那里正涌现出一批新兴的中产阶级,瞄准这个市场,创建国际化的大众品牌。
    这个方向,将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机会,必须有所作为。这个中国突围世界的机遇期一旦错过,世界市场格局就要发生变化了。
    中国饮料(比如王老吉)、鞋类、服姨、家具、啤酒、个人电脑甚至是轿车,都具有成为世界知名品牌的潜力。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这些品牌,创建成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让世界人民都知道、都喜爱、都离不开,这是对中国优秀企业的真正挑战。
    走向世界的企业思维
    怎样才能迎接这个挑战呢?不妨研究一下2000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都江堰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深淘滩,低作堰”,这一诀窍同样可以应用于中国打造世界级的长青品牌。
    “淘深滩”的管理含义,就是企业对质量、研发、员工培训、战略市场、信息管理系统等进行长期投入。我们和华为公司一起起草《华为公司基本法》时, “保证按销售额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时还将加大拨付比例”这句话,是企业每年预算的一条规则,宁肯牺牲当期的利润,也不能降低投入比例。十几年过去了,目前仍然在坚持这个投入比例,今年的研发投入大概会到150亿。
    如果你的标杆是世界级的跨国公司,那么你至少要达到他的投入比例,你要追赶他,甚至还要超过他的比例。超越需要投入,投入需要决心。
    而当前很多企业的投入逻辑是:投入的前提是利润率不能低于多少。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事先确定了利润水平,之后就只能拼命做销售额,拼命做销售额,又会导致价格快速下降,最终只得压缩成本。在这种预算逻辑之下,大多数企业是做不长远的。
    “低作堰”,就是节制对利润的贪欲,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多一些让利给客户,并善待上游供应商。因为,将来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从上游到下游的产业链整体强健,是大企业的生存之本。
    “低作堰”就是企业的利润率不要定得太高,更不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最大化纯粹是短期效应,是葬送企业的一种行为。
    企业应该追求的,是合理的利润率,追求能确保长期投入基础上的可持续利润。
    “低作堰”的核心思维,就是自觉地把价格控制在产业的边际水平上。哪怕是你拥有垄断地位,也不要追求垄断的超额利润,不去追求短期的利润最大位。这样,你就设下了产业门槛:当产业的价格水平在边际成本上时,对手进来就意味着亏损。未来世界级的长青品牌都要设门槛,不做门槛不可能长青。



作者:黄卫伟 来源:《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10年第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16 12:11:16
不同行业内的企业,选择应该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不只一条。
国际化可以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如果当成一个手段,应该不太合适。不能为国际化而国际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6 15:09:06
深淘滩,低作堰
很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