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北京、河北、内蒙古包头等地出现了当地将发生地震的谣言。国家地震局和这些地方的地震局均出面辟谣,安定民心。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虽然这次地震不能和汶川地震相比,但同样牵动亿万民众。就在大家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节骨眼上,一些地方传出谣言,不能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好在国家地震局和这些地方的地震局反应迅速,并没有造成山西和包头的恐慌现象。
  其实地震谣言这东西,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接长不短就会出现。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凡是有谣传,不管有没有引起恐慌,就基本不会发生地震。真正发生的,都是在人们预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尽管每次大地震之后都有人宣称曾经作出预测,但马后炮的真实性令人怀疑。
  昨天,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世界上一些地方也都出现过关于地震方面的谣传,但是总体来看,地震知识普及得比较好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方面的情况就好一些。中国是一个多震灾的国家,我们地震知识的普及应该从小就要抓起……
  的确,大家应该做到 “不信谣、不传谣”,而 “不信谣、不传谣”的前提是地震知识的普及。而作为一个多地震国家,我们这方面工作做得并不好。每次大地震发生,普及地震知识就被重点提出,每次地震过后,就又变得可有可无。比如玉树地震后,又有不少评论提出学习日本——一个骨灰级的老话题,还有机会出来露脸。
  道理谁都清楚,关键是各级有关部门要有行动。因为不做或者做得少,反而更不敢做——媒体通常不刊登地震知识,怕引起猜测;各单位通常不敢组织演习,怕引起恐慌;百姓自己也通常不会谈论地震话题,怕不吉利——一旦谈论了,差不多就是谣言已经产生了……
  张晓东昨天还说,中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是20次,6级以上地震4次,7级以上平均三年两次。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古老文明传承至今,足以证明我们并不畏惧地震;但为了让我们的发展更有效,生活更幸福,我们必须学会更好地应对地震。
  不妨以玉树地震为起点,把普及地震知识上升到“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高度,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地震已经陪伴我们数千年,今后还要一路同行。届时,应对谣传,或许只是这项工作的一个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