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868 5
2010-04-18
本人这礼拜才开始学习宏观经济学,对于一上来的 IS即投资=储蓄表示疑惑,所以写了点东西求见解!
对于两部门经济收入核算,即C+I=Y=C+S,推导出I=S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成立的条件在于从支出、收入角度看得的消费C是相同的,才可以约去,在两部门经济假设后,GDP=NDP=NI
首先从支出角度看,居民通过消费以购买最终产品,支出额=市场价值的方式增加NDP。也就是说居民消费的来源是在收入法中居民通过劳动得到工资以支出最终成本(劳动),收入额=生产要素收入的方式增加NI
如果把NINDP看做是居民和企业的总和,也就有:
RC+RS=RNI
FC+FS=FNI

(R=resident , F=firm)

RC+RI =RNDP
FC+FI=FNDP


假设现金流是连续的。即2009年初至2010年初图(1)中的各项指向关系变化是连续变动的。


F
1NDP+F1I+F1C=F2NDP-F2C
F
1I+F1C+F2C=F2NDP-F1NDP=FNDP


由于F1I中包含了RI的投入,RC来自于FC对生产要素的支出。
即有

                                                            ∴ I+C=NDP                    ------(1)


(2)




F
1NI+FC+FS=F2NI




FC+FS=F
2NI-F1NI=FNI



(1)
RC+RS=RNI


                                                        ∴       C+S=NI                        ------(2)


(1),(2)式:                                                              I+C=S+C


故                                                                I=S





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图(1)中RC+RS推得2009F1NDP的过程成立,而且该过程成立也就是说RI=RS,即居民手中不存在现金,完全由银行完成,即电子货币时代的论证咯?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 I+C=S+C ” 中两边的C为什么会具有完全一致的表达,从而可以约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18 22:45:28
格式不太对,再发!

图(1) 假设现金流是连续的。即2009年初至2010年初图(1)中的各项指向关系变化是连续变动的。
∵     F1NDP+F1I+F1C=F2NDP-F2C
            F1I+F1C+F2C=F2NDP-F1NDP=FNDP
由于F1I中包含了RI的投入,RC来自于FC对生产要素的支出。
即有
                             ∴ I+C=NDP                            ------(1)




图(2)        ∵        F1NI+FC+FS=F2NI
                     FC+FS=F2NI-F1NI=FNI

  ∵图(1)中  RC+RS=RNI
∴         C+S=NI                        ------(2)

由(1),(2)式:                              I+C=S+C
故                                       I=S   

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图(1)中RC+RS推得2009F1NDP的过程成立,而且该过程成立也就是说RI=RS,即居民手中不存在现金,完全由银行完成,即电子货币时代的论证咯?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 I+C=S+C ” 中两边的C为什么会具有完全一致的表达,从而可以约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8 23:33:21
1、弄清楚什么是两部门经济,两部门经济不仅假设只存在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还有一个你忽略的假设是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只发生在家庭部门,投资行为和生产行为都只发生在企业部门,这样你的推导中那些变量很多都是没有的,C就只由Resident来C,S就只由Resident来S,I就只由Firm来I,RI、FC、FS这些没有的,这是两部门经济本身的假设前提,这样等式两边的C都是家庭部门的C,当然可以消掉;
2、I=S并不代表居民不持有现金,全部存银行了,CCER09年宏观最后一题就是说这个的,楼主能考虑到这个深度很可贵。网上搜答案一直没搜到,我的理解是这里的S是广义的储蓄,不是只有存银行才叫储蓄,家庭持有现金放在枕头底下也是一种储蓄,在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当这种持有现金的储蓄增加后,意味着家庭对企业产品的消费就减少了,企业的非意愿存货(IU)增多,这种非意愿存货的增加就是一种投资的增加,只不过是企业被动地增加投资存货,不是主动的。
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9 13:17:36
3# 厚积薄发
刚我从新看了一下之后有一点其实我没问清楚,就是图(1)中RC+RS=F1NDP的过程,如果等式成立的话隐含就是 RI=RS,也就是引用了结论,这种逻辑使得我很矛盾,也很疑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9 13:33:08
4# 垂天烟树
另外,对于你所说我那篇文章里变量过多时,在文章中我也表示过  “由于F1I中包含了RI的投入,RC来自于FC对生产要素的支出。” 即由于重复而产生的累加以消除了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9 13:35:28
3# 厚积薄发
另外,对于你所说我那篇文章里变量过多时,在文章中我也表示过  “由于F1I中包含了RI的投入,RC来自于FC对生产要素的支出。” 即由于重复而产生的累加以消除了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