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全同粒子
因为电子的波动性,使得它不可能像经典粒子一样被准确“跟踪”,因而便不可能因不同 的“轨道”而被互相区分。所以,量子力学认为同一种类的微观粒子是“全同”的、不可 区分的。而全同粒子又可分类为玻色子和费米子。这两类粒子分别遵循不同的统计规律: 玻色子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费米子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在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中, 组成物质结构的质子、中子、电子等,均为费米子,四种相互作用的传播粒子,包括光子、 胶子等等,都是玻色子。
不同微观粒子的不同统计性质,是来源于它们不同的自旋波函数,以及不同自旋波函数导 致的不同对称性。玻色子是自旋为整数的粒子,比如光子的自旋为 1。两个玻色子的波函 数是交换对称的。也就是说,当两个玻色子的角色互相交换后,总的波函数不变。另一类 称为费米子的粒子,自旋为半整数。例如,电子的自旋是二分之一。由两个费米子构成的 系统的波函数,是交换反对称的。也就是说,当两个费米子的角色互相交换后,系统总的 波函数只改变符号,见图 1-3。无论波函数是对称或反对称,不会影响平方后得到的概率, 但却影响到两类粒子的统计性质。

两种统计规律不仅仅应用于基本粒子,也应用于复合粒子,比如夸克结合而成的质子、中 子、及各类型的介子、以及由质子中子结合而成的原子核等,都属于复合粒子,对复合粒 子来说,如果由奇数个费米子构成,则为费米子;由偶数个费米子构成,则为波色子。 根据统计规律来定义的玻色子费米子概念,也可以推广到固体和凝聚态中的“准粒子”。
例如,在半导体中运动的电子,受到来自原子核以及其它电子的作用,然而,电子的行为 可以视作带有不同质量的自由电子,或称为“准电子”,还有半导体中的“空穴”,也并 非真实粒子,这些准粒子都是费米子。然而,准粒子也可能是玻色子,比如库柏对、等离 体子、声子等。
多个玻色子可以同时占有同样的量子态,两个费米子不能同时占有同样的量子态,这是两 者很重要的区别。或者说,玻色子是一群友好的朋友;费米子是互相排斥的一个个独立大 侠。如果有一伙玻色子去住汽车旅馆,它们愿意大家共处一室,住一间大房间就够了;而 如果一伙费米子去住汽车旅馆,便需要供给它们每人一间独立的小房间。
所有费米子都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电子遵循这一原理,在原子中分层排列,由此而 解释了元素周期律,这个规律描述了物质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
因为玻色子喜欢大家同居一室,大家都拼命挤到能量最低的状态。比如,光子就是一种玻 色子,因此,许多光子可以处于相同的能级,所以,我们才能得到像激光这种“所有的光 子都有相同频率、相位、前进方向”这种超强度的光束。
如上所述的玻色子和费米子的不同统计行为,也是量子力学中最神秘的侧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