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1 发表于 2020-3-11 08:54 
重大人物做决策时,也只是画个圈而已,比如深圳特区的建立。但是,这要他付出多么大的思索与决策辛苦与责 ...
理解这个问题也是难点之一。对于所有重大的思索,是否作为劳动看待呢?我认为,思索本身虽是一种耗费,但不能作为生产的耗费,因为它本身没有实际生产出这样使用价值。就算他在脑中完美地构建出共产主义,并且具有在在现实中实现它的一切可能和操作。但如果他在完成思索的那刻死亡,那么它的思索就永远成不了现实的使用价值,更别说用来交换。
所以,为什么强调交换的成立是价值成立的条件。因为耗费本身并不都成立价值。只有实际的,生产使用价值的耗费,才会向价值转化。如果不是这样,每天的24小时都会成为“我”思索使用价值生产的时间,“我”的价值付出永远是24小时。谁也无法证明是不是,因为个人的意识无法被观测,这就使价值的决定陷入主观随意性之中。
决策通常不是实际的生产,只有执行下去,成为现实,才是生产。决策者的劳动应当怎么评价呢?决策者使他的决策被传达并执行的行为,才是生产,比如说开会布置,讲解,实际的监督调整,直到决策的目的最终实现,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它对执行过程的实际控制行为才是他的劳动。
空想家与决策者,在单单讲演他们的思想的时候,他们之间实际上看不出什么区别,决策者,只有当他的决策被实际应用了,才是真正的决策者,不然与空想家无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