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938 3
2010-04-20
在郎咸平的《谁在谋杀中国的经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中华文化有四个茫然表现:第一就是中国人知道茫然地挣钱,为了挣钱可以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第二就是我们这个文化茫然的自闭,对外面的世界缺少真正的理解,好不容易有所了解也只是浮躁地停留在表面这样就导致了第三个茫然,即我们也很少明白别人如何看我们;我们通常只是茫然地关注其看法,而不去思考这些看法背后的根源在哪里;第四,更可悲的是,与别人对我们的了解相比,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是茫然的,缺乏深刻的认知和反省。”
            第一次读到这样的概括时,觉得形容得很贴切,想必每一位上进的学者都是极其优秀的哲学思想者,因为大家都在关注中国的现状,无论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哪个领域的问题,都离不开对人性的关注。所以研究经济的学者也会想为什么我们跟发达国家会有这么大差距呢,人数成倍地大于人家,可是创新、技术、管理却远远落后,一部分人最终也会将研究的兴趣转到对人性的描述上。
           我们已经进入分工明确的社会,每个环节的问题都有专人负责。社会实践过程中,生产环节应该是做得比较好的,因为我国出口商品都是靠产业工人一手一脚完成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技术,因为很多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在老外的手里,我们做的只是代工、组装等等,但是即便这些是为很多脑力人士不屑的体力活,却被我们的工人完成得非常完美,所以国外才会大量进口我们的商品。也就是说,我们拥有非常优秀的工人,他们创造了被世界认可的价值。相反的,在很多其他领域“中国制造”无法获得世界认可,包括开发的软件、科学技术以及各色脑力作品等。造成这个局面是社会环境的原因,还是人性的弱点,或者说是从事脑力劳动者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
             在郎咸平的概述中至少指出了两个缺点——“浮躁”和“自闭”。浮躁是国人的共性,例子就不必举了,似乎照照镜子,就可以觉察一、二。“浮躁”与巴菲特和盖茨最推崇的“专注”品质,恰好构成一组反义。以我自己的人生阅历还无法理解两位成功人士如此看重“专注”品质的原因,但是我觉得与其心猿意马,整天忧心忡忡,不如着手眼前的事务,干一件就成一件。深谋远虑是好事,干大事的人需要有这个气魄,但是人永远不是神,否则人人都是预言家,想什么成什么,还要什么酸甜苦辣。成败只是对结果而言,过程中的磨练才是帮助自己未来走得更远的动力,殊途也可同归。
           另外,关于“自闭”的理解,我想找个近义词“自负”。自闭的人多自负,因为井底蛙寡知闻。也许不是主观刻意为之,但是心态往往是关键。就好比到异国他乡留学的高材生,同一片天地下学习,回国后思想、见解可能差异很大,有的人就像一个开放的系统,用心去观察学习感受融入各种环境中,所以学到了很多新鲜有用的知识;有的人却喜欢先入为主,造成了对外界的一系列的误判、阻隔。这并不是说开放的系统一定是最优的,因为鲜花毒草有时也很难区分,没有足够定力的开放,会引发很大的风险。
          定力需要相当的智慧做基础,也就是郎咸平说的理解能力。理解力这东西说来玄乎,一分天赋,二分经验。为什么人会成长,为什么大家各个阶段的想法会改变,改变的其实就是对事物的各种看法。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人的理解也会不同。理解受限于我们的经历、阅读积累、视野、心胸等等。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我们一系列优秀品质的形成,也可以及时纠正思想上的偏差。价值观的竞争是无形的,却也是国与国文化竞争的重要部分。日本人的团队价值观就是他们取得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族文化的形成依赖的是千年万年历史的积淀,诸子百家时期,各个思想流派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虽然最后孔孟之道对我们民族影响最为深远,但从其传播到广为流传却历时多少年,经历了很多朝代的变迁,最终也是政治王权的选择,才使其荣登独尊儒术的地位。儒家文化不是最优的,却是最终被接受推广的,其中有种必然就是贯彻了统治阶级意志。也只有王权才能将个人涣散的思想凝聚,一种优秀文化的形成与巩固,就需要机遇、时间,也需要权力赋予的必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7 21:54:34
原来是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07:28:24
不错 有些认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9 12:45:14
不错 有些认同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65892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