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764 0
2010-04-24
如果央企的强势发展已经对民企的发展造成了威胁,甚至有了减少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的趋势,则违背了它建立的初衷。    相比于十年前亏损衰落的形象,央企地位和实力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现有的143家央企正掌控着中国航天、航空、能源、通信等各大国家经济命脉,多为各行业规模超大的龙头企业。2009年中国入选世界500强的43家企业中,85%以上都来自于央企。
    相伴实力而来的是,央企扩张之势风起云涌,争议随之四起。
    央企嬗变
    时间倒回去10年。
    当时,2/3以上国有企业亏损,在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的5.8万户国有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为近千亿元,亏损额年年高幅度增长。“挽救”国企成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热点话题,亦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从当时起,政府不惜重金投入对国企进行减负和扶持。
    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国企改革沿“兼并重组”、“整合”取代“拆分”、“消除垄断”的方向进行。这些改革有效促进了央企的成长。
    另外,国家在启动贷款和补助扶持方面也明显的偏向了央企。央企的融资成本低,易获得廉价信贷等待遇是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的。从2003年到2006年间,仅仅3年间,国资委所管辖的央企就由236家整合成了149家。在2006年,央企利润首次突破1万亿,有19家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比2003年增加了10家。今年3月份刚发布的数字显示,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6586亿元,同比增长44.7%。
    渐趋垄断
    2008年,140多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652.9亿元,中国石油净利润1144.31亿元,中国移动盈利1127.93亿元,中国工商银行税后利润1108亿元。中国石油的国内原油产量占全国的57%,天然气国内年产量占全国的80%,炼化产品占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控制着4.57亿户的移动通讯。
    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胃口超大的央企们已在各自所处行业居于垄断地位。这并不奇怪,随着重组改造的进行,央企数量越来越少,体积越来越大,并且由于有着实力雄厚和贷款相对容易的优势,大量的民营企业被央企收购或者兼并,这样做大做强的直接后果就是促进了垄断。
    国进民退?
    面对央企的垄断优势,民企的前途变得难以确定。
    针对央企和民企发展方向的讨论日益频繁,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要让国有经济绝对控制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
    但立刻有两种声音出现,一部分人认为国企的职能是提供市场自身不能或不愿提供,但市场运行又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如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契约执行、财产保护、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基础设施等,企业则负责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的私人产品。而另一部分人则反对说根据中国宪法和国情,理当对七大行业进行掌控,收缩战线的同时进一步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央企是“国资”,不管它怎么发展、盈多少利,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为中国社会服务,它的使命是促进经济繁荣人民富裕,为民企的发展创造一条平坦的幸福大道。但是如果央企的强势发展已经对民企的发展造成了威胁,甚至有了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的趋势,则违背了它的初衷。
    央企和民企,就像站在天平两端的秤砣,央企既不能让民企沉下去也不能让它过于高高扬起。它们的发展只能是一个适时度量的动态过程,过一分则减,差一分则进,依据市场和国家策略而改变,时时保持央企与民企的相对平衡。
    例如房地产业,目前央企的资产退出预期将成为2010年的必然趋势。之前采取的刺激政策,要“保增长、调结构,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和持续性”是因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但从目前企业利润等核心指标来看,当前经济必将全面回暖,刺激政策的退出已经毫无疑问。近期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明显看到了这个倾向,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了两次,今年的财政政策也必然会将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向民企。民企今年或将有机会与央企一拼天下。



作者: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 周立 来源:《上海国资》2010年第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