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量化宽松,其实就是一种货币公开市场操作,央行以购债的名义扩大本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从而降低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流动性风险。
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为了向市场注入信心和流动性而推出QE。当时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一度出现流动性枯竭现象,不是市场真没钱了,而是手里拽着钱的资本家们不敢把钱拿出来投资了。这个时候ZF必须承担起责任来,给予市场信心,同时增加现金来促进市场的运转。
一方面,通过购买国债(长短配) 让财政部可以开动印钞机向公共部门撒钱,扩大公共支出,保护一部分就业,提升大众对公共部门的信心。
另一方面,购买公司债,金融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配合以降低联邦利率,再贷款向金融部门提供流动性从而降低借贷成本,使得短期到中期内市场的挥发性波动维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从侧面来说可以降低私营部门对长期借贷成本的期望,旨在提振制造业和服务业,带动产出。
举个简单例子:
假设一个经济体是人体,那么货币便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血液。央行是供给血液的心脏。而银行、房贷机构等其他信贷机构是其他造血器官。
在次贷危机发生后,造血器官出现了故障,部分器官(实体经济)出现坏死,逐渐演变为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
美联储责无旁贷,必须通过资产购买,增加负债端的基础货币,将血液传导到各个器官。同时,由于资产购买,原资产购买者可以通过变现摆脱资产减值的困境,从而增加实体经济的货币流通。
简单来讲就是货币供应的调整来拯救经济。
ps:有人把QE简单总结为美国通过不断印钞将危机转嫁全球,我觉得理解上倒也是可以的,真要较真从理论体系来纠结这个,起码我是不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