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罗马的富强模式吸引了其他人的模仿,从而引申出多种模式。
1、横冈模式。橫冈人以一条筋最为出名,毕竟人家是以采石为己任。在模仿罗马模式之前,就喜欢采石,其他花里胡哨的东西通通没兴趣。不过再一条筋也架不住罗马的“吸引”!于是乎橫冈的石料场价格飞涨啊。到了最后居然其价格=罗马葡萄酒庄园总价。
2、海岛模式。生存环境决定了此类海岛上的人的发展模式。啥流行干啥。全赖短平快!当然此种模式的缺点也是短平快!
3、日耳曼驴子模式。 出了名的“犟”。就只按其既有方针进行。缺点嘛,反应迟钝,发展慢(基础非常扎实)。优点么,就是乌龟了。
4、北方森林里的野蛮人。没法子,优势就是老天爷给其留下了大把森林了,没钱了砍两棵。当然人家其他闲暇时间就可以干点野蛮人的最爱。造大刀了(虽然是二流的)。
说个其他的;几个人坐在一起打“拱猪”
打拱猪嘛,就是谁得到“羊”,“梅花”,就喜不自禁。谁得到“猪”,就倒霉。当然最最厉害的就是玩个通杀,拿到所有红桃。
能拿到全部红桃的人不光牌技要一流,而且牌桌下面也是一等威名啊。当然为了体现红桃老大的威名,一般情况下,他会主动将”猪“收入囊中(备用啊)。
接着说富强模式。从历史上看富强模式(总)都是一阶段的增长,一阶段的停滞(徘徊)。然后螺旋上升。
罗马的葡萄酒庄园模式富强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生崩盘。总结其理由太多了,比如可能是这几年酒产量太高?可能是海运水平提高(翻船少)?可能是这几年天气变冷?可能其他。。。
罗马为了避免罗马的崩溃,出台了措施:1、借钱啊(管你乐意不乐意) 2、把部分太烂的葡萄酒庄园收归元老院 (国有化)3、玩起了托底游戏(保证穷人的衣食,并新增x项目)
罗马的问题也影响了 其他模式。但是大家都看在眼里不敢学习,为啥?
1、橫冈模式的解决方法: 对外宣布坚决支持大佬的借钱行为(毕竟老二给人抓着呢);橫冈还是留了底的,采石场的热炒,炒来炒去就那么几个采石场在市场上真正交易,其他采石场只是名义价格跟着涨点,外加其本身的良好托底政策(虽然近来缩水)
2、海岛模式: 没法子了,有能力的,能逃就逃,能转移就转移。穷人嘛,接着住X窝吧,来日再接着炒,反正短平快。反复如此造成 阶层差距巨大。
3、日耳曼驴子: 乌龟法则不是盖得。
4、北方森林里的野蛮人:啊,管我啥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