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20 5
2006-03-29

变人口压力为优势,扩大内需,创建和谐社会

今天中国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三农问题,内需不足,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就业市场供远大于求,贫富差距。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我看来,在工资水平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变现在的一人8小时工作制为两人十小时,即每人只工作半天,为5小时。建设一个“半天”社会。

这样做的优点:

1对劳动力的需求将非常强劲,实现就业市场的平衡。

2企业雇员增多,分工更细,而且每人只工作半天,人的注意力集中,会提高生产效率。

3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推进中国的城市化,促进“三农”的解决。

4原来没有购买力的人拥有了购买力,有购买力的人增加了消费的时间,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必将上升,既消耗部分产业过剩的供给,又提高一些产业的供给,就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高劳动力的收入,增加总需求…循环往复,使经济不断发展.

5由于有半天的闲暇,人们可以去消费,去娱乐,去学习,心理满足感大大提高。

6内需扩大,出口的一部分将在国内被消费,使出口减少,从而减轻外国对中国的贸易压力,汇率压力。

7由于每天工时增加2小时,整个经济增长更快。

8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

这一做法要求作出牺牲的只是企业主,但我认为牺牲只是暂时的,而且所带来的收益大于牺牲。原因如下:

1当人们都有工作时,当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时,他们对未来的信心提高,安全感提高,也更快乐。治安的好转,社会的和谐是水到渠成的。对企业主来说,只是少赚了一些,然而出门面对的是微笑的同胞,愉快安全的心情将取代雇佣的保镖。

2 因为将来全社会总需求的提高,必将抵补工资支出的牺牲。

这样一个工作制下的社会的最大优点是: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让人们更快乐。且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丝毫不感到压力。这必将使国民的素质快速提高。倘若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提高了,没有什么是不可完成的。

这里有一个前提是:政府前期必须投入大量经费用于培训低素质劳动力,一旦他们掌握了技能,拥有了工作,获得收入后,他们会主动去寻求培训,以提升个人竞争力,不再依靠政府。

其它国家这样做,也许不行,然而对我们中国来说,这将把长久以来的人口压力转为优势,是完全可行的。

为了保证它的实行,可以改革现行税收制度,降低税率。也就是说,从政府手中转移一部分财富到人民手里,来盘活整个经济。

同时,一定要大力建设多样化的教育,给予教育绝对的政策倾斜与补贴。

前期教育的投入,税收的损失,从哪里来?我想,每年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出国的9000亿人民币中还是可以挤出一些的。

可以在某一公司,某一行业,某一地区搞试点,检验它的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29 12:45:00
这样做的话,会不会成本太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10:55:00
其实,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机器吃人的阶段,劳动力为什么过剩?为什么农民工这么多?机器吃人啊!!!!当人的价值被效率越来越高的机器替代以后,他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房子\教育\孩子养老\看病又一个都不能少???无奈啊!!!!他那什么来购买需求啊?部分的产能能不过剩吗?说实在的,市场经济就是在搞淘汰啊!!!!那淘汰谁呢?只能淘汰弱者了,难道不是吗????我的讨论范围仅在京广线以东的中国大陆版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15:30:00

直接说中国的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未免有点简单。

当一个国家正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时候,出现了普通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却“供过于求”。

那就同时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结构产业结构是扭曲的,;另一方面整个教育和培训体系效率是相当低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18:52:00
呵呵,多么天真的想法。在现在这个资本制度下面可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1 17:58:00
成本过高,可行性不太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