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12772 28
2004-07-15

805.rar
大小:(273.72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时间贴现和时间偏好评价.pdf

Shane Frederick,George Loewenstein,Ted O’Donoghue

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 A Critical Review

806.rar
大小:(374.02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龚六堂贴现因子和行为经济学.pdf

龚六堂

贴现因子、偏好和行为经济学

这是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写的同样主题的文章,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大多数文献应该类似或一致。

在第一篇文献中,作者们从回顾跨期选择和贴现因子的理论渊源出发,从理论模型和经验测度两方面进行乐综述和讨论,不仅在讨论上非常细致,而且视野开阔,能够融入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这样读者看后就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也就是说,一篇好的综述性文章应该是能够知道读者进一步研究的。

在第二篇文章中,龚六堂明确说明是“讨论了在行为经济学中影响人们跨时选择的重要因素—贴现因子—的最新进展和他们经济学和金融中的主要应用,给出了目前关于改变贴现因子的模型”。 从整个文章看,综述为主,拿来比较应该不过分。而且这篇文献曾在天则宣读。

对比两篇文献,后者关注的是贴现因子的外生和内生的讨论文献的总结,并试图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但龚的综述明显不足在于:1,对理论脉络的把握几乎没有,更多的是数学模型技巧的陈述,而且缺乏一致的模型统一分析,应该还是国内流行的综述模式——板块结构和拚图写法。

2、文章几乎没有给出内生贴现因子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发展,这一点比给出的国外文献相差甚远。

3、文章也没有给出公式和图形的经济学含义。

4、更重要的是他的文章在一些地方没有规范的引用,比如给出的图形没有表明来自何处。不知这些图形是自己画的,还是引自他人的文章。

另外,他的文章也没有引用类似弗里德里克等人的综述文章,尽管后者对行为经济学中跨期选择的综述非常重要。特别是对贴现因子的理论追溯(文章开头)和弗里德里克等人的文章的材料一致,比如关于苏格兰经济学家John Rae的看法,不管龚是否读过这些古典文献,弗里德里克等人的文献写得更早,应该提及相关的研究的。

总的来说,龚的文献是国内较早介绍跨期贴现因子的经济学处理的,但从这两篇文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和国外在把握经济学文献以及规范研究方面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国内的文献缺乏经济学思想,更关注处理的技术方法,忽略了其经济意义,就象没有大脑的机器。

建议:1、国内做综述文章一定要尽可能引用国外相关的权威的综述文献,以弥补自身知识缺乏的局限,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相关的研究进展。而不能以和主题不相干为由舍弃或故意不用。

2、国内做综述文章一定要尽可能说明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国外文献中相关模型的经济含义,而不是技术或技巧。否则对国内相关主题的研究没有一点参考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7-16 12:17:00

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7-18 22:12:00

在国外,我想综述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写的,都是本领域最权威的人负责撰写,而且很可能都是约稿。像《经济学动态》那样的“综述”,偶一个星期绝对可以应付一篇——称简介(letters)还差不多,呵呵。

楼主说的对,写综述的真应该注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2-29 20:43:00

做学问国外景致,国内浮躁,

很多事情原本如此,只求数量不求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2-29 23:03:00

我感觉中国的研究方式,虽然引进了实证的方法,但却忽略了实证方法背后的哲学背景

所以,看了很多国内的文章,感觉还是主观的东西更多,而国外的文献,则尽量引用别人的实证结果来作为佐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12-29 23:58:00
深受启发,纠正了一些错误认识.闲人出手,不同凡响.PFP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