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3115 5
2006-03-29

1、公司治理角度。股权分置改革仅仅是法律上确认可以转让非流通股,并不意味着国有股股东一定会转让;退一步来讲,股权多元化了,上市公司能摆脱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2、股票市场法治问题。作为一个大陆法系的国家,中国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不够几乎是一个内生的问题,能指望股权分置改革后就有改善?利益集团必然会对立法产生重大影响,这是股权分置能够解决的吗?

3、投资者预期问题。作为仅有10多年历史的投资者,能够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走向理性吗?其投资理念能够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吗?行为金融学似乎一再证明即便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也表现出各种认识偏差等非理性特征。

4、股市和银行相比,其融资功能熟轻熟重,短期内似乎难以扭转局势,这也是股权分置改革能够解决的问题吗?或者说,学者对于资本市场的鼓吹,仅仅是出于宗教式信仰?

俺看了06年1月资本市场论坛的有关材料,发现其中的论断多于证据,实证分析多于文字叙述,请问这样的文本到底有没有说服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9 21:51: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29 21:56:00

1、不能

2、可以有一定改善,但是,看了很多公司的股改方案,基本上都是送股,很少有缩股,这就是说公司仍然坚持控制权

3、理性与否不该说,但是这是必经之路。而且,席勒说过,行为金融学在新兴市场会更有效果,这是必然的,因为新兴市场的体制不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市场参与者已经逐渐走向理性

4、现在融资是哪个更有优势呢?您说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22:06:00

银行和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显然银行更为重要的多——无论是从存量还是流量。

在市场主导和银行主导哪个更占优势的问题上,我持保留的态度。问题是,为什么在目前银行作用要重要的多的时候,我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上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0:32:00

2楼的朋友,在公司等值法中,送股和缩股本身对于控股权没有影响的,那些网上文字性的推断是错误的。

不信你可以根据那些假设自己推导一下,给定一定的送出率,绝大多数情况既可以用送股完成,也可以用缩股完成。

这两种方式的区别不在这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 18:09:00
以下是引用szifeng在2006-3-30 0:32:00的发言:

2楼的朋友,在公司等值法中,送股和缩股本身对于控股权没有影响的,那些网上文字性的推断是错误的。

不信你可以根据那些假设自己推导一下,给定一定的送出率,绝大多数情况既可以用送股完成,也可以用缩股完成。

这两种方式的区别不在这里。

版主,可是在现实中两者区别很大的。据个简单的例子,在推理中可以摒弃交易成本(假设其为0),但是现实中这是不能忽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 18:11: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 18:11:00
以下是引用cage在2006-3-29 22:06:00的发言:

银行和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的重要性,就目前来看,显然银行更为重要的多——无论是从存量还是流量。

在市场主导和银行主导哪个更占优势的问题上,我持保留的态度。问题是,为什么在目前银行作用要重要的多的时候,我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上面?

建议你看看行为金融学,里面有个概念--锚定

虽然现在间接融资方式更受关注,但是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的深入,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必然要进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