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发展从开创至今沿袭了两种思路。即建立在抽象基础上的理论探究分析和建立在现象表述上的理论推理分析。
二者在私密的国富论中都有所体现,即前半部分的劳动价值论都来被李嘉图和马克思所发展,后半部分建立在萨伊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的现象表述理论体系。后者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现代经济学角度来看,无非是只是假定,又有劳动一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区别于萨伊的资本和土地也参与收益分配。
从来也不曾晓得为什么劳动、资本和土地都应当参与收入分配的理由。悲剧的是,现代经济学把它当做了理所当然。。。。
数学分析使得现代经济学拥有了有利的工具。不幸的是,他的深入发展使得经济学愈发的脱离实际。直到最近,经济学界才更注重实际问题的探究,而不是空洞的数理模型。后者就像是一张漏洞百出的网,经不起修补。。
几百年经济学的发展,貌似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的网,但却网不住真正的大鱼。。所以理论体系在现实的冲击下,不断的崩盘。在我看来,或许从一开始,它的基石就是不稳定的。
马克思的理论虽然有所局限,正如之前所言,只是假定劳动作为唯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这方面做的是一个极致。我们在看待他的理论的时候,不应该仅局限于理论本身,更应该结合当时的实际。
你被剥削过么?如果没有,就不要对马克思的理论指指点点。因为你根本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那个时代的意义。像马克思致敬,不仅是理论本身,更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理想而活着,是我根本做不到的。
中国经济学的悲哀在于它总是跟在别人屁股的后面,学习人家已经不用的内容,更别谈应用了。。
什么是经济学模型?严谨复杂的最后,你能经受住现实的冲击么?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我正在试图需找它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