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8 06:55 
此话近于武断,我所反对者,盖在于你这个“实质”,你是怎么得出来的?清初被编入上三旗的汉人包衣其身份无疑是确定的,清中期,象王昌这样的这个实质怎么样?一切旗人,未免夸张,您以为那张家谱就那么管用吗?旗主式微,旗民显贵,这种关系能否长久。当然你尽可以据什么清代衰落时的所谓证据,反驳,但是这些个证据最好是中期的,因为清代中期和清初、清末不同。我所一直反对者,也在于某些看似有力的证据,其实是脱离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东西。
我说的是实际,你的东西只是按照那些所谓典章的武断似的判断。
实事求是讲,我觉得您真的相当莫名其妙。谁在提什么“家谱”?谁又谈及旗主和旗人之间的主奴关系了?我们这里唯一的问题是:
旗人和皇帝(而不是旗主)之间的主奴关系,以及由此派生的旗人与内务府之间的关系。这话我已经重复三遍了,您这么个东拉西扯的毛病是不是该改一下了?有清一代,似乎没有皇帝“式微”,或者“由主转奴”的例子吧?呵呵。
您既然口口声声“逻辑”,“范畴”,先把您的基本概念界定下好不好?否则真的是很无谓的争论。
比如,什么是您的意义下所谓“实质上的奴才”?清定制,一切旗人,除亲贵外陛见皆自称“奴才”,如果您觉得这个不够“实质”,那么您的言下之意是不是只有“上三旗包衣”才够得上“实质上的奴才”?
如果我的上述揣测没有脱离您的本意,那么我认为第一,您应该证明王昌的包衣身份而不是继续云山雾绕;第二,即使是包衣出身,也并不能证明其一切职务行为都归内务府管理。年羹尧是包衣出身,但是他最牛的时候,内务府主要官员见了他甚至要磕头。
没有清楚界定的含义,就没有“实质”;而脱离概念的清楚表述动辄以自己的个人理解为“实质”,是这个版面许多网友的通病。这“实质”上倒是在拒绝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