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5-5 09:12:07
不知道你是无知还是怎么回事。我说的东西例如敕书吧,有一部分是满文,那时满文看懂的不多,第二,清朝虽亡,一般人家也轻易不会把这种“宝贝”给郑先生看的。第三,文革结束,郑先生不久就去世了。第四,你不懂修史的原则,清朝灭亡很近,若干问题可能出错。
    你不是要证据吗?随便找一个当年为满城或者马厂的地方研究一下地方史就行,给你几个地方,赤峰关家营,山西右玉满城,围场。呼和浩特旧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5 09:44:23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5 09:12
不知道你是无知还是怎么回事。我说的东西例如敕书吧,有一部分是满文,那时满文看懂的不多,第二,清朝虽亡,一般人家也轻易不会把这种“宝贝”给郑先生看的。第三,文革结束,郑先生不久就去世了。第四,你不懂修史的原则,清朝灭亡很近,若干问题可能出错。
    你不是要证据吗?随便找一个当年为满城或者马厂的地方研究一下地方史就行,给你几个地方,赤峰关家营,山西右玉满城,围场。呼和浩特旧城。
那就分析一下你这看似有知的话:
一,郑先生自己倒是自称不懂满文,但是由其《关于学习满文的一封信》来看,他至少应当是粗通。更不要说,关于你所怀疑的问题,难道仅仅只有满文才有记载么?同时,你是否精通满文呢?如果是的话,那你何不把你从满文记载的相关反驳郑先生的资料拿出来呢?二,郑先生如果以史学大家的身份尚不得看到的资料,你倒是能够看得到了?那么还是哪句话,你就拿出来嘛。三,你之前说,一些资料文革中损毁,那么郑在文革后不久即去世,并不影响他会涉猎到那些资料。倒是你应当看不到才对。第四,我当然不懂得这什么修史的原则,但奇怪的是,在你看来,愈是近代的,倒愈不可靠了,这是什么逻辑呢?五,既然问题由你提出,当然由你举证——你是历史的研究者嘛。所以,相关资料应当你来拿出才对,何以让我去找什么地方史?六,退一步说,如果我或者说你随便找到的一个资料都能反驳得了郑先生的观点,那么这个郑先生可真是浪得虚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5 10:21:28
你可真会杜撰,尽管郑先生学习满文,但那时主要是由于反苏的必要性,况且文革中应该中断了。我不懂满文,但前人中有通老满文的。涉猎可能有,但是跟你说了这是帝王的敕书,有这种东西的人家是轻易不给人看的,更别说清末那种社会状况了。郑先生的说法你仔细看过没有,那里面并没有绝对的说内务府的问题的。这才是郑先生史学大家的态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5 10:40:22
至少我知道的情况是这样的,苏联人和我国谈判,声称若干边界云云如何,我国学者从故宫一堆麻袋中找出满文若干记录反驳,俄人无语。你自己看看吧,满文在一堆麻袋里,你说我的怀疑是否有点根据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5 11:52:43
你可真会杜撰,尽管郑先生学习满文,但那时主要是由于反苏的必要性,况且文革中应该中断了。我不懂满文,但前人中有通老满文的。涉猎可能有,但是跟你说了这是帝王的敕书,有这种东西的人家是轻易不给人看的,更别说清末那种社会状况了。郑先生的说法你仔细看过没有,那里面并没有绝对的说内务府的问题的。这才是郑先生史学大家的态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91657&page=7&from^^uid=1630845 至少我知道的情况是这样的,苏联人和我国谈判,声称若干边界云云如何,我国学者从故宫一堆麻袋中找出满文若干记录反驳,俄人无语。你自己看看吧,满文在一堆麻袋里,你说我的怀疑是否有点根据呢?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91657&page=7&from^^uid=1630845
真是奇怪,我杜撰了什么呢?郑先生学习满文是由于反苏的必要性?建议你去看一看他的那封信,他为什么主张学习满文再说不迟。
既然不轻易给人看,那么你看了没有?你肯定没看,因为你说了你不懂满文。那么你既然根本不知道那上面说了什么,你又根据什么来反对郑的说法呢?他的文章我早就看过了,不然,我又根据什么不同意你的观点呢?而你又认为郑怎么说才叫做绝对呢?
你说的边界问题云云,又如何构成对郑的反驳呢?——你不过在猜测满文中有与郑观点不同的记载,可是,你即不懂满文,也没拿出其他相关证据,那么说你什么好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5 14:12:59
因为那个叫旁证,而你的才叫推测。算啦,和你在多言这类问题,真是浪费文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5 14:42:3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5 14:12
因为那个叫旁证而你的才叫推测。算啦,和你在多言这类问题,真是浪费文字?
呵呵,真是笑话,仅仅知道存在某些满文资料,但却不知道资料的内容是什么,就能够做为反驳郑观点的旁证?这是哪个教你的修史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6 12:13:47
算了,这个问题本来就与我的帖子主题有点远,我是让你解释一下你的那些经济历史观方面的东西。别总是用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说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句话在你嘴里太不合适了,你压根不懂它的意思,这话成了你的狡辩的挡箭牌。就像我说的,你一直在曲解马克思一样,这话就是你的曲解的一个例证。
    您那么喜欢关公战秦琼,不妨解释一下它有多合理?
    省的我这里打笔墨官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6 12:20:51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6 12:13
算了,这个问题本来就与我的帖子主题有点远,我是让你解释一下你的那些经济历史观方面的东西。别总是用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说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句话在你嘴里太不合适了,你压根不懂它的意思,这话成了你的狡辩的挡箭牌。就像我说的,你一直在曲解马克思一样,这话就是你的曲解的一个例证。
    您那么喜欢关公战秦琼,不妨解释一下它有多合理?
    省的我这里打笔墨官司。
呵呵,如此说来,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喽?——这是你的一贯打法。凡是自己解释不了的问题,便放弃自己本来坚持的立场,但总要找点什么借口。就如你解释不了亚洲素食论问题,于是便把其推向别人乃至效用论一样。有位同志说丁经是BAO子经济学,这话其实用在你的“学”上最合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6 13:38:19
你的逻辑水平我已经说过,根本就是非A即B的那种无知者,只会从一个极端推到另一个极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6 14:29:54
呵呵,如此说来,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喽?——这是你的一贯打法。凡是自己解释不了的问题,便放弃自己本来坚持的立场,但总要找点什么借口。就如你解释不了亚洲素食论问题,于是便把其推向别人乃至效用论一样。有位同志说丁经是BAO子经济学,这话其实用在你的“学”上最合适。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我觉得你和阿Q、~···相比,也许等而下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6 16:29:41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6 14:29
呵呵,如此说来,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喽?——这是你的一贯打法。凡是自己解释不了的问题,便放弃自己本来坚持的立场,但总要找点什么借口。就如你解释不了亚洲素食论问题,于是便把其推向别人乃至效用论一样。有位同志说丁经是BAO子经济学,这话其实用在你的“学”上最合适。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7&from^^uid=975187
我觉得你和阿Q、~···相比,也许等而下之。
呵呵,无言以对,只能徒呈口舌之利——这才是你的阿Q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6 20:27:44
你以为我只是嘴里说说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6 20:40:3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6 20:27
你以为我只是嘴里说说吗?
借一步同志你真有闲工夫和他胡搅蛮缠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06:18:40
昨天只因加班稍晚,心情不好,才不过同怀璧多言几句。我看了他给我的回复,基本上显示出这位先生,一贯喜欢举例的先生,其实对于经济史缺乏基本的责任心,我判定再和他说下去实在是浪费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06:19:58
借一步同志你真有闲工夫和他胡搅蛮缠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我觉得如果他再提不出一点像样的东西,辩论毫无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08:48:22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7 06:18
昨天只因加班稍晚,心情不好,才不过同怀璧多言几句。我看了他给我的回复,基本上显示出这位先生,一贯喜欢举例的先生,其实对于经济史缺乏基本的责任心,我判定再和他说下去实在是浪费时间。
呵呵,甭找台阶了。你这个自称研究历史的,连最起码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还什么将军归内务府管理云云呢——狂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08:49:54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7 06:19
借一步同志你真有闲工夫和他胡搅蛮缠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8&from^^uid=975187
我觉得如果他再提不出一点像样的东西,辩论毫无意义。
呵呵,我引用了大量的资料来支持我的观点。可你除了信口开河,什么也拿不出来。所以,这话应当由我来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08:50:54
王书记 发表于 2010-5-6 20:40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6 20:27
你以为我只是嘴里说说吗?
借一步同志你真有闲工夫和他胡搅蛮缠啊
修正书记,可知一句俗语是如何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1:31:03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5-7 08:48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7 06:18
昨天只因加班稍晚,心情不好,才不过同怀璧多言几句。我看了他给我的回复,基本上显示出这位先生,一贯喜欢举例的先生,其实对于经济史缺乏基本的责任心,我判定再和他说下去实在是浪费时间。
呵呵,甭找台阶了。你这个自称研究历史的,连最起码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还什么将军归内务府管理云云呢——狂汗。
王昌的确因救驾有功入旗籍归内务府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2:21:20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7 11:31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5-7 08:48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7 06:18
昨天只因加班稍晚,心情不好,才不过同怀璧多言几句。我看了他给我的回复,基本上显示出这位先生,一贯喜欢举例的先生,其实对于经济史缺乏基本的责任心,我判定再和他说下去实在是浪费时间。
呵呵,甭找台阶了。你这个自称研究历史的,连最起码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还什么将军归内务府管理云云呢——狂汗。
王昌的确因救驾有功入旗籍归内务府管。
呵呵,入旗籍就归内务府管?管什么呢?书就给你翻了,随便找一段自己看看吧,你对一下号,告诉我内务府管这类驻防将军什么????
内务府是清朝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为清代特有,始设于顺治初年。至顺治十一年(1654)仿明制改内务府为十三衙门;十八年,裁十三衙门,复设内务府。自此遂为定制。


  内务府的组织渊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奴仆)制度,其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最高长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初为三品衙门,雍正十三年(1735)升为正二品,由皇帝从满洲王公、内大臣、尚书、侍郎中特简,或从满洲侍卫、本府郎中、三院卿中升补。凡皇帝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都由内务府承办。内务府直属机构有7司3院。内部主要机构有广储、都虞、掌仪 、会计、营造、慎刑、庆丰七司,分别主管皇室财务、库贮 、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等事。另有上驷院管理御用马匹,武备院负责制造与收储伞盖、鞍甲、刀枪弓矢等物,奉宸苑掌各处苑囿的管理、修缮等事,统称七司三院。内务府还有三织造处等30多个附属机构。此外负责管理太监宫女及宫内一切事务的敬事房也隶属总管内务府大臣管辖。1911年辛亥革命后,废帝溥仪仍居宫内 ,为皇帝服务的内务府也得以保留,直至1924 年溥仪被驱逐出宫为止。


  

 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后,即设立了内务府,以管理宫禁事务。顺治十一年(1654)裁撤,顺治十八年康熙即帝位后又重新恢复。内务府衙门当时分“内务府堂”(简称“堂上”,又称“本府”)及所属“七司”、“二院”等,总机关称“总管内务府衙门”。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所属“七司”是:御用监,系为内务府掌管府藏及出纳总汇的机构;尚膳监,掌内务府所属武职官的铨选、任用及围猎、捕鱼之事,顺治十八年改为采捕衙门;钟鼓司,掌内廷礼乐并考核太监品级,顺治十三年改为礼仪监,顺治十七年又易名为礼仪院;内官监,管理内务府帑项出纳及庄园地亩之事,顺治十七年易名为宣徽院;借薪司,掌宫廷缮修工程事务,顺治十八年易名为内工部;三旗牛羊群牧处,掌牛羊畜牧事务;尚方司,掌审拟上三旗的刑名案件,顺治十一年设,十二年改为尚方院。所属“二院”是:御马,掌掌“御用”马匹,顺治十八年易名为“阿敦衙门”(阿敦系满语,意为马群);鞍楼,是制备兵具、器械的机构,顺治十一年易名为兵仗局,顺治十八年又改为武备院。

[编辑本段]
部门分工 职责  广储司,设总办郎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府库藏,领银、皮、瓷、缎、衣、茶六库。


  都虞司,设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务府武职官铨选及畋鱼之事。


  掌礼司,设郎中、员外郎、主事、赞礼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 笔帖式、 书吏、掌内廷礼乐及考核太监品极。


  会计司,设郎中、员外郎、六主、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务府出纳及庄园地亩之事。先用宫女、太监,亦由该司管理。


  营造司,设员同掌仪司,掌宫廷修缮工程。


  庆丰司,设员同掌仪司掌牛羊畜牧之事。


  慎行司,设员同掌体育馆事,掌审谳上三旗刑狱案件。


  上驷院,设兼管大臣、卿、堂主事、笔帖式、下分左右二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委署主事,掌御用马匹。


  武备院,设兼管大臣、卿、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制造器械。


  奉宸院,设总理大臣、卿、郎中、员外郎、主事、良署主事、苑丞、苑副、委署苑副、笔帖式、书吏,掌景山、三海、南苑等处的管理、修缮。天坛斋宫,亦由奉宸院管理。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热河行宫、汤泉(今昌平县东小汤山)行宫、盘山(今蓟县西北)行宫、黄新庄、(今良乡北)行宫,因与皇帝驻骅有关,俱归内务府委官管理。


  此外,内务府还管辖有三大殿,管理慈宁宫、寿康宫处,御药房寿药房文渊阁,黄武殿修书处,御书处养心殿造办处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敬事房等。其中敬事房为管理宫内宦官的机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2:23:21
另外,你说王昌求驾有功而入旗籍,我倒很感兴趣。你把相关资料找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3:11:01
得了吧,你还是先扫扫盲,我再给你贴材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5:05:1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7 13:11
得了吧,你还是先扫扫盲,我再给你贴材料。
呵呵,怎么本应我对你说的话你都替我说了?你找不来材料可以,那么你倒是把前面将军到底如何归内务府管理对照着说一说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16:15:56
你最好研究一下清代的兵制,拿无知当标签不好,用你的大脑推理一下王昌为什么归内务府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20:54:26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7 16:15
你最好研究一下清代的兵制,拿无知当标签不好,用你的大脑推理一下王昌为什么归内务府管。
呵呵,你自己先看看你这前后矛盾的话吧:
清代归化城将军王昌曾经将正红旗的皇庄的庄头革职,而此事内务府并不干涉。9此凉城县志内容)这说明一个问题,皇庄不一定是内务府所管,否则非内务府的将军,属于行政官员,如何能不通知内务府办理此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8773&page=13&from^^uid=1630845
顺便说一句,清代内务府权力之大,身份至高,可不是一个将军惹得起的。王昌实际上也归内务府、宗人府管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8773&page=14&from^^uid=1630845
王昌的确因救驾有功入旗籍归内务府管。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91657&page=8&from^^uid=1630845
先是不归内务府,然后为辩护又说是归内务府。呵呵,你的权力可真大,把个将军调来调去的。
至于兵制,好啊,那么我就把中国他史分卷《清代史》关于兵制的整个一章都给你搬来。你找到,看看哪段能够说明这驻防将军是归内务府管,管什么。
先把至少是我认为有用的直接贴上,其他内容太多,我压缩了,自己打开看。

五、清代的兵制(一)兵制概况与沿革从顺治元年(1644 年)至宣统三年(1912 年),有清一代的兵制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八旗和绿营兵制、勇营制度以及近代兵制。八旗兵和绿营兵是清代前期的国家正规军,称为经制兵。

二)军事领导机构清代军权握于皇帝之手,并设立军事中枢以协助皇帝控制、指挥军队。
  这种中枢机构,前期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兵部,后期为陆军部、海军部、军谘府。
  1.议政王大臣会议这种商议军国要务的制度始于努尔哈赤时期,一直沿用到雍正七年(1730年)。起初,各旗旗主五日会议一次,讨论决定军国大事,后固定为一月一次,成为制度。由于旗主多是努尔哈赤的子、侄,且为世袭,因而会议总的在贯彻努尔哈赤的意图。各旗军队属旗主所有,这种会议同时也是平衡各旗权力的组织形式。皇太极统治时,八旗旗主封为亲王,每旗设三名议政大臣。此后,亲王、八旗固山额真(固山,汉语为旗;额真,汉意为主)、议政大臣共商军政大事,称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统治全国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不但继续保留,而且进一步发展。从顺治七年(1650 年)到康熙十二年(1673 年),参加的人数和权力都有了很大扩展。以后,随着统治的巩固、皇权的加强,议政王大臣会议组成人员减少,权力降低。康熙、雍正年间,各旗设都统、副都统,由皇帝任命,原来的旗主只世袭爵位,不世袭军权,逐步改变了军队的旗主私有制,与之相适应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成了一种参谋会议。雍正年间,设立了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更是徒有虚名,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便最终废除了。
  2.军机处雍正八年(1730 年),军机处成立,是为使皇帝便于掌握西北军情变化而设。其主要职权是“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①。开始称为军机房或军需房,后来改为办理军机处,全称为“办理军机事务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独立于所有政府机构之外,没有固定的编制和人员,只是由皇帝指定几名(一般为3 至11 人)满汉大学士和尚书、侍郎、京堂等兼任,其中一人为领班。军机大臣之外,又设军机章京,由朝官兼任。开始从内阁中书、六部员司中选调,后由各衙门保送中书、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等官充任。满、汉各分两班,每班8 人,共32 人。每班设领班、帮班章京各一人。军机处一面向下传达皇帝旨意,一面又向皇帝综合汇报各方面军国大事。地方督抚、将军把边疆军事情况的报告直送军机处。军机处人员精干,办事效率很高,在协助皇帝决策军国大计,指挥全国军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兵部清代兵部始设于皇太极天聪五年(1631 年),开始由一名贝勒总理部务。
8.地方军事领导机构驻防八旗分布于各省战略要地,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分别率领,这些官员各有衙门。将军为八旗兵最高长官,全国共设将军衙门13 处(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都统官阶同于将军,驻防都统设于张家口、热河两处。副都统驻地设有将军的,由将军兼辖。未设将军的,副都统设有衙门,为独立军事长官。独立的副都统有密云、青州、山海关、凉州四处。归将军兼辖的副都统,全国共29 个。城守尉负责重要府州的驻防,全国有16 个,防守尉负责防卫重要的县、镇和关隘,全国共设防守尉衙门18 处。9.边疆地区军事领导机构边疆地区有八旗驻防军的,由将军、都统直接管理或监督当地的军政事务,均设有衙门。在滇、黔、川、桂、甘、青、藏等省区有土司的地区,土官除文职官员外,还设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等武职。此外,边疆要地还建立卡伦制度,卡伦即军事哨所,一个卡伦一般只有几人至几十人,由参领、佐领、骁骑校等直接管辖。
  ①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五册,第5578 页。
  ② 《宣统政纪》卷一一。
  (三)八旗兵制八旗制度是满族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在其建立初期,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是一种兵农结合、耕战结合的组织,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入关以后,生产意义日趋缩小,另两方面的职能继续存在。做为一种军事组织,它由每户出壮丁实行“三丁抽一”,组成军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努尔哈赤把300 人编为一牛录(汉语意为大箭,牛录原是满族狩猎的一个小集体,开始只有10 人),每牛录设额真(汉语意为主)一人;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汉语意为旗),设固山额真一人;固山额真下设左、右梅勒额真作为副手。每固山设旗一面,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共设黄、白、红、蓝四旗,至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努尔哈赤兼并了海西女真,才正式建立八旗,即正红、正黄、正蓝、正白、镶红(镶白边)、镶黄、镶蓝、镶白(以上三色镶红边)。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年间(1627—1635 年)在征服察哈尔、喀喇沁蒙古后,增设了蒙古八旗;崇德年间(1636—1643),征服辽河流域后,又增设汉军八旗。这样,满洲、蒙古、汉军共有24 旗。八旗的兵力分别为:满洲八旗9.3万人;蒙古八旗2.36 万人;汉军八旗3.2 万人,总计为14.86 万人。
从顺治元年(1644 年)开始,清朝对八旗制度重新定制,官员职称一律改用汉语,固山额真改称都统,梅勒额真为副都统,甲喇额真改称参领,牛录额真改称佐领。入关后,八旗兵分布于全国,一部分(共约12.3 万人)驻扎京师,作为战略总预备队和京师卫戍部队,称为“京营”,一部分(共约12.74 万人)分驻各省和要冲地区,称为“驻防”。
清军入关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八旗的某些制度和职能也在不断变化,从各佐领中抽调一定人数重新编制成一些特殊军营,如亲军、骁骑、前锋、护军、圆明园护军、步军、火器、健锐、神机等营。
  亲军营定额1770 人,是归侍卫处管理的禁卫部队,由领侍卫内大臣统领,其任务是配合侍卫保卫皇帝、护卫皇宫。骁骑营即八旗兵中的骑兵,骁骑营的兵称为“马甲”,满洲、蒙古八旗每佐领下马甲20 人,汉军八旗每佐领下马甲42 人,共28000 余人。前锋营是挑选满、蒙八旗中的精锐组成,共1770 人,该营为满、蒙八旗最精锐的部队,分左、右两翼,左翼负责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官兵,右翼负责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官兵,每翼设前锋统领一员(正二品)。前锋营的职责是在皇帝出巡驻止时,担任外围警卫。护军营是皇帝的禁卫军,平时守卫宫殿门户,皇帝出巡时,任御营警卫,兵员均选自满、蒙八旗,总计1.5 万人,上三旗守护紫禁城内,下五旗守卫紫禁城外。圆明园护军营由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和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组成,设于雍正二年(1724 年),保护皇帝驻园及途中往来的安全。其兵员约6000 人(从京城八旗护军中抽5700 人,内务府三旗护军300 人),领兵官为掌印总统大臣。步军营即步军统领衙门,其长官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俗称步军统领或九门提督)。该营由八旗步兵和京城绿营马步兵组成,共约3.2 万余人(其中八旗步军2.1 万人)。步军统领衙门的职守是负责京师防守、稽查、门禁、缉捕等有关治安事宜,并负责执行京师有关禁令、规定,因而是兼集卫戍和纠察任务于一身。火器营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 年),配有鸟枪和子母枪等火器,共有7800 余人,分内火器营(由枪营、炮营组成)和外火器营(专司鸟枪),由掌印总统大臣1 人、总统大臣若干人统领,其主要任务是守卫京师和扈从皇帝出巡。健锐营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 年),兵额屡有增加,光绪年间扩大到2800 余人,由掌印总统大臣1 人、总统大臣若干人统领,该营以操练云梯为主,也练习马步射等,其职责是守卫静宜园,护卫皇帝出巡及宫内、圆明园救火。神机营设于咸丰十一年(1861 年),是分别从骁骑、前锋、护军、步兵、火器、健锐诸营中挑选精兵万人组成,后扩大到1.4 万人,共有马步队25 营,分为左翼、右翼和中营,并设有亲兵小队和开花炮队,当时号称最精锐的部队,由掌印管理大臣1 人,管理大臣一人统领,设3 名翼长总理营务,其管理机构庞大,职员多达540 余人,其主要任务是守卫紫禁城和三海墙外。
abbr_2bab34a8cace248232bb99532082c6fa.rar
大小:(54.38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五、清代的兵制(一)兵制概况与沿革从顺治元年(1644 年)至宣统三年(1912 年),有清一代的兵制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八旗和绿营兵制、勇营制度以及近代兵制.do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21:14:28
驻防将军是满缺,能不是旗籍?呵呵

不过绥远将军归内务府管,也巨汗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21:15:34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7 16:15
你最好研究一下清代的兵制,拿无知当标签不好,用你的大脑推理一下王昌为什么归内务府管。
这个倒要愿闻其详了,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21:36:02
驻防将军是满缺,能不是旗籍?呵呵

不过绥远将军归内务府管,也巨汗一个。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75187
这个版主看来还不算徒有虚名,比怀璧强多了,明白驻防将军是个满缺,王昌在雍正十三年前只是个镇军将军,另此人乃汉人,因救驾有功入旗籍,皇帝所赐。所以这个将军虽然贵为从一品大员,归化城将军权比盛京将军和伊犁将军,但是因王昌实际身份已经是皇室的奴才,当然归内务府管。这是清代社会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所以你用不着汗,汗不过证明对实际问题考察甚少。如果你看一下研究呼和浩特旧城满族,你大概可以同意我的看法。内务府大臣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虽然名义上官阶不高,但就其荣誉性,即包勒们的头子皇帝的亲信是别的大臣达不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7 21:43:10
借一步 发表于 2010-5-7 21:36
这个版主看来还不算徒有虚名,比怀璧强多了,明白驻防将军是个满缺,王昌在雍正十三年前只是个镇军将军,另此人乃汉人,因救驾有功入旗籍,皇帝所赐。所以这个将军虽然贵为从一品大员,归化城将军权比盛京将军和伊犁将军,但是因王昌实际身份已经是皇室的奴才,当然归内务府管。这是清代社会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所以你用不着汗,汗不过证明对实际问题考察甚少。如果你看一下研究呼和浩特旧城满族,你大概可以同意我的看法。内务府大臣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虽然名义上官阶不高,但就其荣誉性,即包勒们的头子皇帝的亲信是别的大臣达不到的。
呵呵,驻防将军不止“归化”才有,倒也不必非得“研究呼和浩特旧城满族”才算得上是对“实际问题考察”。

我只弱弱问一句,在清代,除了若干亲贵之外,旗籍人员哪个的身份不是“皇室的奴才”?难道他们的职务行为都归内务府管?

您这里倒是偷换了不止一个概念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