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02 4
2006-03-30
谈到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学费太贵,教育成本太高。有人测算过,把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从上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毕业的22周年内,如果有幸不需要交纳择校费这样动辄三五万的附加费用,一个中国普通城市的典型家庭在一个孩子身上所花的费用会超过16万元,这对于中国普通家庭而言决不是一个小数字。于是人们抱怨最多的可能就是教育市场化带来的火箭般上升的教育费用;再加上前一阵子两会期间教育部发言人不慎说出“教育如衣”这类间接标榜教育市场化的名言,老百姓对教育产业化的愤恨程度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关于教育是否确实被产业化了,它会带来哪些影响,今天在这里不多谈。我今天想谈的问题是,人们只痛恨教育被市场化,却相对忽视了另一个问题:中国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计划体制下,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在被计划着,这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绝对不会在市场化之下。

什么叫做计划着教育?先从一个昨天在广播里听来的故事开始吧。高考临近,所以这档节目也跟高考有关,是关于指导高三学生报考志愿的。一个学生打来电话问主持人,他是学文科的,但从小喜欢心理学,在中学阶段就读过很多相关书籍,也确认自己对它有兴趣,但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学专业只招收理科学生,他很苦恼的问主持人他该怎么办。

我听了当时就晕了,只招理科生不招文科生,这是什么强盗逻辑?!我不了解心理学,但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学心理学的只能招收理科学生。如果说数学系物理系只招收理科学生还能勉强成立的话(小声说一句,其实我骨子里觉得连这个也都跟强盗没什么两样),那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在中学都没有学过心理学课程,在这一点上两类学生在一个水平线上,那凭什么就不能招收文科生?如果非得说文科生不如理科生,那么在录取的时候你自然可以择优录取,把优秀理科生录进来,把菜鸟文科生给刷下去,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明确不招收文科生,对别人你是剥夺别人正当的受教育权利,对自己你少了这么多可以选择的对象,所以是两边都不讨好,而且会带来多大的效率损失!反过来说,如果可以把选择范围扩大,既可以让真正喜欢这门学科并且优秀的文科生脱颖而出,而且高校本身也可以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可以选择——即使你不选择,起码你也多了一个选择的权利,这是多么美妙的帕雷托改进,可偏偏有人非要逆其道而行之,实在不可理喻。

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样的一个政策会扼杀多少潜在的优秀学生。如果那个打来电话的学生真的是对心理学课情有独钟并且真的有热情和潜力进行这样的研究,可却不能在这种计划式的差别招生方式中得到自己应得的受教育机会,那么这种扼杀人的制度往小了说是成功消灭了一个潜在的人才,往大了说是十几年教育成本和效率的巨大损失(如果这个学生除了做心理学不能做其他事情的话),更严重的,说不定这个学生几年以后发现自己不得不学习的专业根本不是自己选择兴趣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其他问题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彻底的怀疑而毅然走上理科二号楼的最高层,我们讨伐的教育市场化再怎么着它也不会有如此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吧!

这个例子只是一个显现出来的计划教育的典型,刚才所说的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我所想到的一个极端情况,很多不是那么明显,也不是那么糟糕的事例却连绵不断的发生在我们周围,一个一个效率损失的加起来对社会是一种多大的浪费!想学建筑的被迫学工程,想学数学的被迫学中文,这样的都算好的了,如果能当高级技工的被迫考了大学结果一毕业就失业,或者能搞研究的却因为考研政治最后一题不知道八荣八耻到底是哪十六个玩意儿从此跟研究事业一刀两断(这事看似跟招生制度相关,实则祸根乃是计划教育),那会是多么可笑而且多么奢侈的浪费!我就搞不懂,龚自珍老人家说了那么多年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全都当了耳边风呢?他老人家在天之灵看着现在的这种样子该有多么的哀其不争,怒气不幸啊。

中国人总是抱怨为什么没有诺奖,为什么风气这么浮躁,为什么没有学术人才,为什么不能他是做学问,不要说环境不好,不要说诱惑太多,真正喜欢做学问的人只会被学问所诱惑,所以不要问为什么了,问了也没人能回答,因为一大批想真正做学问的人早就在一道一道门槛边上被计划出去了,这样的计划怎么会计划出人才,怎么可能会计划出诺奖,如果真能靠计划给整出来,那才是天大的笑话。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卢卡斯,这个学历史的典型文科生,如果他生在中国,现在会是被计划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十有八九他已经理性预期到自己将来会在理科二号楼的上面转好圈吧?

中国教育的计划体制历来已久,从前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所幸现在就业这一块已经不用计划了,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已经成功达到30%了,至少说明还是有进步的,用郭德纲的话说,我很欣慰。但将来的路还很长,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次,不要总是把矛头对准教育产业化,我不是说它好,而是还有比它更恶劣更隐蔽更值得我们讨伐的敌人——教育的计划体制——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警惕,教育资源只要还这么被计划着,我们就要眼睁睁(甚至连眼睁睁都做不到)看着资源配置的扭曲,看着越来越多的卢卡斯们被计划掉,看着越来越大的效率损失,哎,都不敢再想了,只是想对教育部门的哥哥们说一句,求求你们不要再这么计划教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30 23:12:00
教育产业化不敢认同,楼主批评计划教育的说法也有道理!教育部的人真应该提高提高素质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1 09:59:00

教育怎么能产业化呢?这可是关系到我国长远发展的事,怎可儿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1 17:50:00
楼主批评计划教育也有道理,但不能一概论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4 06:14:00

说实话,中国的应试制度不是选拔人材,是用来刷人用的.

原来听过一个诺贝尔奖经济学获得者的讲座,当是听的就感觉,他要在中国简直一点希望都没有,要是考中国的那些数学杂技题,就他那做题速度稳挂,竟然还能从事和数学相关专业的研究??考个研就能把他刷下来.

无聊的考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