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16~65岁劳动年龄人口有9亿,所以我国就业压力也就比其他国家更大。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虽然为我国各行各业输出了大量的人才,但也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中,大学生有600万,中学生也有600万。在今天, “就业难”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名词,它更是成了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就业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就业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大,在经济繁荣快速发展时期,就业率很高,社会稳定;在经济萧条发展缓慢的时期,失业率很高,社会秩序混乱。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所以就业也有着周期性的起伏!为此,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稳定就业是一国ZF理应承担的责任。另外,不但经济发展能影响就业,就业也同样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本质来看,就业是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输出。没有就业就没有生产。促进就业,扩大就业也是一国ZF工作的重点。
一直以来,我国ZF都非常重视人民的就业问题,把解决就业问题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我国ZF大力支持教育事业。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ZF的大力支持是一个极大的推力。此外,近年我国又不断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ZF不断地,千方百计地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力争降低失业率和保持就业稳定。
然而,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难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劳动者素质水平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存在结构性差异。不可否认,这是我国就业难的一方面原因。但从就业的本质来看,就业是生产要素的输出,就业难就是要素市场的失衡。
一方面、由于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增,那么当某一生产要素的市场需求达到一定的饱和程度市,市场对该要素的需求就会从量的需求转向质的需求,该要素的所有者就会出现就业难。改革开发到今天,我国要素市场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也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程度,开始转向质的需求,劳动力市场不断收缩导致要素市场失衡,出现就业难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者众多,劳动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生产要素比例结构与要素市场需求的要素结构不一致,使得要素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的结果是一部分要素供过于求,一部分要素稀缺。因此,社会必然出现结构性就业难。最后,要素市场还存在时差性失衡。要素市场的需求与要素的供给之间存在着时差。例如,当要素市场出现结构性失衡时,要素的供给方必会做出调整。然而,当要素供给调整到那个结构时,要素的需求市场又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要素的时差性失衡。这种失衡也将导致就业难的出现。
为此,ZF双管齐下,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又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还不断地完善就业市场信息的传播。但这些还不够。ZF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地把握要素市场的走向,提前调整要素的培养与供给。另外,解决就业难,不仅仅是ZF的事情,也需要劳动者自己的努力,正确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