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weixiulili在2005-3-20 14:07:53的发言: 转载姜奇平的一个观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人们常把行为经济学“误”当作一种心理经济学。卡恩曼一直到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仍然认为自己是心理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普林斯曼的教授主页上,也是把他的职业定位在心理学。路透社在《揭开非理性行为之谜—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理论评介》中,同样把卡尼曼定位在经济心理学(economic psychology)。许多经济学认为2002年卡恩曼获奖反映的是心理学向经济学渗透的趋势。我认为如果光这样看,就太小瞧行为经济学了。 行为经济学令正统经济学最恼火之处,不在它是心理学,而是它不承认“经济人理性”。首先,它不承认“经济人”这个前提,它认为人的本性中有利他的一面,可以从利他中直接得到快乐,不承认利他是从利己派生的;其次,又不承认“理性”作为绝对前提,不管它是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都不是无条件承认;它认为人可以依据非理性直接行事,而按理性原则行事反而可能是派生的。”
   
 姜奇平的话就别引用了吧! 他既不懂经济学、也不懂心理学,只是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而已。
  上面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解也不正确吧。还是看看RABIN等人的综述吧。
 其实有些人可能对行为经济学尤其是行为金融有些误解,认为行为金融是研究“非理性行为”,尤其是一些极端的行为。
  黄明在清华做过一个讲座,谈了他这些年做行为金融的一些经历和认识。——
 在[0,1] 这个区间上,0代表完全理性,1代表完全非理性。 行为金融基本上是在[0,0.3]这个理性区间上做研究。 
  至于是称为“行为经济学”还是“心理和经济学”实在是无关紧要的,看看国外“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和经济学”课程的SYLLABUS,没什么区别。
  喜欢讨论这种问题也许是中国人的特色,总喜欢为什么东西“正名”。有那个时间还不如看看具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