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时期中,价值就是指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就是说,一件商品该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那么一件耗费人类劳动多的商品,其价格也就高,加上供求关系的影响,导致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
在第二个时期中,资本可以在各个部门中自由流动,因此会出现资本不断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的现象。
解释一下 :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思路。劳动创造价值,那么雇佣劳动力多的部门,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就多。也就是说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部门会赚更多的钱,所以资本家大多数都投向这些行业,比如纺织、食品等等。
而钢铁这样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高,大多数资本家不愿意投资,这样资本有机构成低的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下降,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竞争小,商品价格就上升。只有使得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趋于平衡,逐渐形成平均利润率,这样产生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举个例子 :
假定甲乙两个企业,投入资本都是100,剩余价值率都是100%
甲,资本中70%用于购买设备等,30%用于雇佣劳动,那么剩余价值就是30,商品价值就是130;
乙,资本中90%用于购买设备等,10%用于雇佣劳动,那么剩余价值就是10,商品价值就是110;
那么,所有的资本家都会投资甲企业,导致甲这个行业竞争激烈,而乙行业竞争较小,甲的价格下降,乙的价格上升。那么什么时候才会达到平衡呢?
只有甲按照120出售,乙也按照120出售时,才会平衡。
注意,甲企业生产商品的价值是130,乙生产的商品价值是110,而最终都按照120来出售。这个120就是其生产价格。
商品的
生产价格,就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
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生产价格:是指
成本价格与
平均利润之和。
因此,在资本主义发展以后的绝大数情况下价格是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价值的并不是值多少钱就能卖多少,而是卖出的价钱得到的利润是平均利润而已,这个是资本在不同部门中自由流动的结果。
所以后来价格就会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因此很多时候价值高的价格未必高,而价值低的价格却较高就是因为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这个也是很多西经支持者不了解的于是就攻击说价格并不是由价值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