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同产业的损失之争
新冠病毒的爆发和流行,对经济造成了直接影响,娱乐业影响更大,电影院、音乐厅、游乐园等等人群集中的娱乐场所普遍停业。某经济学论坛,爆发了一场异常激烈的争论。正方认为,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娱乐业,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哪个行业的损失,都是国民经济的损失,毕竟国内生产总值是全行业累加而成的;反方认为,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企业停产所造成的损失,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损失,娱乐业的损失并不是国家的真正经济损失,毕竟我们什么东西都没有少。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到底哪个回答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先来看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式包括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从收入法的角度说,就是统计核算期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项收入,包括工资、折旧、利润、税收。核算期内,无论这种损失是属于制造业,还是娱乐业,对于国内生产总值来说并无差别,无论最终产品是实物还是服务,同等的价格带给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应该是相同的。问题在于,核算期内的发生的经济损失,是否会对核算期外的国民生产总值产生影响,真实的经济损失是否就是账面上的那些经济损失的数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经济会增长,经济总量是由什么决定的。从生物学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的人类和十万年前的人类没有本质不同,体能和智能并无实质差别;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我们今天的人类承接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素质大大提高了。是否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越高,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越高呢?看似有道理,其实大谬不然,这个世界贫富差距那么大,和劳动力素质并无特别关系。不同民族就不说了,同样的民族,教育程度也差不多,素质能差到哪里去?为什么贫富差距也会这么大?南朝鲜和北朝鲜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很多人说这个是社会制度的因素,其实都是主观臆想,我们下面就来揭示真相。
剩余价值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同样素质的劳动力,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截然不同的劳动价值,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和劳动工具的结合。对于大机器工业时代来说,这样的工具其实就是固定资产。根据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劳动者将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也就是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不是用来吃的,否则整个社会经济就会原地踏步。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寻求经济增长,就会存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强制性积累。 既然剩余价值是积累,它的唯一出路就是形成固定资产。劳动者从他开始劳动的第一天起,他都需要把自己的剩余价值贡献给固定资产。我们知道,固定资产是有折旧的,原则上生命周期无限长,企业可以永续经营。固定资产的自然寿命到了,我们就可以用计提出来的折旧费,另去购置一台新设备。相当于劳动者一边挣钱,一边折旧,一边在制造设备。设备的价值,就是劳动者自己不断积累出来的剩余价值。这样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一部分就是他自己的劳动力价值,一部分是补偿固定资产折旧的价值,另一部分就是设备所创造的价值。这个由设备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恰恰就是他自己现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积累,它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新的剩余价值进入积累,就会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更新的剩余价值。周而复始,积累的剩余价值就越来越大,所带来的新剩余价值也就越来越大。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新的剩余价值是由机器创造的,其实这个新的剩余价值是过去积累的剩余价值创造的。我们换一个角度理解,如果每个劳动力,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去积累自己的剩余价值,那么他所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必然不断增加,国家的经济必然不断的增长。由于这样的增长是通过长期的固定资产的投入体现出来的,所以固定资产的闲置会造成经济的较大损失。
我们做一个分类,假定有重工业、轻工业,娱乐业三个产业。重工业是生产固定资产的产业,如果这个产业的生产停止了,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这个是我们必保的产业;轻工业是生产消费用品的产业,包括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包含不同程度的固定资产,停止生产会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损失很大,特别是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所以这个产业是力争要保的产业;娱乐业是生产精神粮食的产业,虽然也不同程度的使用固定资产,但是和所有的服务行业一样,总产值主要是由人工成本构成的,固定资产的作用不大,损失有限,主要的损失是没有工资收入,实体经济并没有损失。只要实体经济还在,经济增长的实力就在,娱乐业的依托就在,未来的就业就有保证。
劳动力的基准价格
有人说,我们国家的明星收入多高啊,你让他们一天不干活,我们国家的经济损失有多大?其实这个损失,仅仅是账面的损失。真正的损失,和劳动力的基准价格有关,指固定资产尚未开始形成积累的时候或者说剩余价值尚未出现的时候的基准价格,这个基准价格才是劳动力的真正价值。由于工业化社会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剩余价值逐年累积,生产能力不断增加,按照劳动力真实价值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现实中的国民生产总值有很大差距,两者的差距就是剩余价值的贡献度。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仅仅损失的是劳动力,那么这种经济损失对国家经济的真实影响并不大;如果在损失劳动力的同时,固定资产也会闲置,那么这种损失可能就很大,具体要看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现实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占了社会总产值的较大部分,只是因为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中有一部分被我们转化成了劳动者的收入。这个劳动者的收入是劳动力的价格,不是劳动力的价值。价值是劳动力的真实奉献,而价格只是劳动力索取的报酬。要衡量真实的经济损失,我们要用价值,而不是价格。
劳动力的基准价格就是劳动力的“价值”。由于积累中的剩余价值对产品价值的贡献是无法直接估量的,所以我们需要认定产品的价格就是产品的价值,然后再反推出固定资产对价值的贡献是多少了,也就是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真实利润是多少了,这个利润是没有被瓜分的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价值”。现实中我们很难确定劳动力的基准价格,我们可以用一个间接方式,把相对贫困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的价格作为我们的劳动力的基准价格。
会作弊的GDP
我们现在看到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不是一个真实的GDP,它是通过收入法计算出来的。资本取得利润,劳动力取得工资,其实都和价值没有关系。这里的利润和工资,是经过了整个社会剩余价值的重新分配的,它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剩余价值了。让劳动力分享剩余价值理所当然,因为它就是来源于劳动者在过去的劳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它就是劳动者在分享自己以往的劳动成果,否则我们积累剩余价值的意义何在?错误在于我们把分配和贡献混淆在一起了!在这个GDP中,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一种财富的分配结果,而不是不同的劳动方式对财富的真实贡献。由于不同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同样的GDP, 彼此真实的贡献是完全不同的。通常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真实的贡献大于账面的贡献;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业,真实的贡献小于账面的贡献。由于娱乐业的总产值和固定资产的结合不强,即便有也多为房产,和产品的关系不大,所以它的损失是不能和制造业等量齐观的。
你这个想法非常典型,说明了我们今天的经济学课堂还远远没有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今后的经济学任重而道远。我给你解释一下你就明白了!我举个实例吧!你看看我们国家今天,全民悼念,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从你的理论来说,那么这个就是我们国家经济损失了,而且这个损失是不能弥补的,并不是说你一天看一集电视剧,明天就看多一集,损失就补回来了。如果我们的国家经济是增长的,那么就会因为这一天没有娱乐,我们的经济就会少增长一点,而且这个增长是永远补不回来的!对吗?是这个道理吧!其实呢,现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娱乐业的损失,和制造业的损失,完全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如果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有损失了,我们这一天什么活都不干,这个损失是我们国家真正的经济损失,未来我们将永远损失这一天的经济增长,我们未来的任何一天,都会和原来的那一天不一样了,我们未来的任何一天都会缺了一点东西,我们把那些本来可以增长的东西丢了!我们不去研究缺了的那点东西是什么,它是属于娱乐的,还是属于我们衣食住行的,总之,是缺了那么一点点。反过来说,娱乐业确实是损失了,但是它损失的是什么?不过是你一天的娱乐而已,你今后的三十年,或者五十年,你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没有任何变化!我们国家的未来经济增长,该是多少GDP,它就是多少GDP!虽然今年的GDP,因为少了一天娱乐,少了一点GDP,但是这个是字面的,是统计方法的。如果GDP是按天计算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除了今天的GDP有点不一样,未来的每一天的GDP,都和之前GDP是一样的,这一天的影响,只是这一天的,它并不能影响未来!
我们很多人糊涂啊!以为明星拿的钱多,是因为明星贡献大,反过来理解就是,科学家拿的钱少,就是科学家的贡献比不上明星。当然了,我们在这里不是讨论,职业的高低贵贱,而是讨论它是否能影响未来。其实呢,一个人挣得高点,还是低一点,我们不能说和他的贡献没有关系,但是远远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我们这个世界,真正决定每个人收入大小的,不是这个人的贡献,而是这个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分配方式。娱乐明星,你就是挣再多,你今天娱乐了,你明天下台了,世界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你的工作没有积累效应。科学家不一样啊,因为他们的贡献是知识,你搞出一点,未来我们人类就多了一点知识的积累;工人阶级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身上也有积累,剩余价值就是积累啊!你一个跳舞的,你今天跳,你今天拿钱,你给社会做什么积累?当然了,这是说行业的基本性质,其实文艺,也是有积累和传承的,你要是写出红楼梦,那么别人可以看1000年也说不定,但是这种积累是个别积累,没有代表性,而制造业的积累是普遍积累,每个劳动者都必须创造剩余价值。
回楼上。你的所谓经济学,其实就是所谓的“术”,而我告诉你的,才是经济学的 “道”。这个道,从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的决裂就开始了分裂了。西方经济学有“道”吗?不能说没有,但是这个 “道”是错的,由于这个“道”是错的,所以在结果上充满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比如说西方经济学说“利润”最大化,其实这个利润最大化它是根本得不到的,它根本就没有发现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对于你维护的制度来说,“道”就是它的利润,资本家或者市场经济等等不过是“道”所采用的“术”而已,那么你反过来说,这个资本家多聪明,多有爱心,给你了馒头,所以我们需要资本家,这个就是妄图用“术”去说服“道”,这个就是荒唐不经,反客为主。利润和剩余价值,虽然都是一个东西,但是意义不同,利润是某个东西产生的报偿,是为了让你吃的。剩余价值,是剩余,是不能吃的。你把“道”弄混了,结局就是错的。当然了,这个错,也不单单是你的错,是整个世界的错,是经济学几百年的错。从背叛马克思开始,就开始的错。你看看,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多么牛逼,可是他们在马克思面前,连个囫囵话都说不明白,一个所谓的“术”怎么敢和“道”相提并论?正如你在我面前哑口无言,正是因为你之于悟“道”上的一窍不通,识“术”上的懵懵懂懂,两者何其相似奈尔!
如果说,他们是经济建设的一环,可是谁又不是经济建设的一环呢?我们那么多环卫工人,每天扫马路,人家清洁了环境,不是重要一环?我们还有很多捡破烂的,人家做到了废物利用,节省了社会资源,就不是重要一环?说到底,你不过是因为明星挣了很多钱,所以才是你的重要一环罢了!我已经强调了很多次了,这个世界,谁重要,谁不重要,不是看你挣的钱多,挣的钱少!而是要给你为这个世界做出来的是什么!如果你的工作性质,就是不断为世界做积累,那么我们未来的世界,就会因为你的贡献而增长!娱乐业,确实有GDP,你认为它重要也好,不重要也好,它都是为我们今天服务的,它不可能影响我们的未来。做为艺术形式,我们未来可能保留了,但是每个人的劳动,不会保留。工人阶级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从事的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他们的剩余价值是强制性的,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的。那么你可能说了,人家唱歌的,也可以被老板剥削,人家也有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它没有什么用,它只是一种分配,它总归是要进入消费的,而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是不能进入消费的,是要进入固定资产的,未来是可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创造经济增长的!明白?
你跟我不是在谈经济吗?谈的不就是制度吗?谈制度能绕开资本家吗?怎么谈到资本家就不敢谈了?你哪里知道什么是重要一环,什么是不重要一环了?你不过就是认为中国经济要增长,就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就是要资本家多消费罢了,要让资本家多消费,你就不断提高资本家剩余价值,你不过是为剥削制度摇旗呐喊罢了!你怎么不想想,要扩大内需,我们能不能减少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你剩余价值减少了,工人阶级的工资收入是不是增加了?能不能扩大内需?不敢了吗?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吧?实际上,马克思说劳动的价值其实就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个话真是千古真理!我们现在挣得多挣得少,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分工!工业这个东西,就是负责经济增长的,农业这个东西,就是不负责经济增长了,包括你的娱乐业,就是不负责经济增长的。因为这样的分工,所产生的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和缺陷。即使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也早就意识到了自身的缺陷,不断通过国有化,二次分配制度等等,减少这样的缺陷,而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把资本家奉为神明!工业对未来增长有贡献,是行业性质决定的,娱乐对未来增长没有贡献,也是行业性质决定的。反过来讲,你让有贡献的拿极低的收入,没有贡献的拿极高的收入,这不仅是不公平,更是分工的错误导向。任何分工,都是社会的分工,我们不能纵容分工所产生的差距,更不能像阁下一样,把这种差距理解成重要一环。
你说拉动人口就业,这个属于第三产业的性质。岂止是横店,包括旅游业,我们整个国家的第三产业拉动了多少人的就业?但是这个东西,原则上和娱乐业一样,是提供服务的,我们其实谈得是,增长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东西才让一个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怎么样才能让我们老百姓都走上富裕的道路。你看,你是一个跳舞的,你挺挣钱的,你说你对我们国家的经济贡献多么大啊!好了,全国人民都去跳舞去,我们国家会发生什么变化?还能有什么变化,不过是大家都不干活了呗!你能因为跳舞让我们国家老百姓更富裕?那不是骗鬼呢吗?反过来说,你让老百姓都去做工,挣了钱,咱们就再去买设备,让更多的人做工,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才能越来越多。虽然做工的,和跳舞的,都会影响我们的消费感受,但是这种感受是有区别的,跳舞的,影响的是我们现在的感受,而做工的,不仅是影响我们现在的感受,也影响我们未来的感受!
我强调一下,我说的娱乐业,是狭义的,不是广义,不是让你把制造业的那部分也算到娱乐业。你要理解原意,不能抬杠!要是按你的逻辑,人家生产跑车,生产足球的,也要算到你娱乐业身上了!那么娱乐业,可能不光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它也有的东西,是以产品的形式出现的,比如说一部电影,你要拍这样的一部电影,也要投入大量的物质和人力,严格看,它属于跨界了,因为电影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用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但是它和其它工业化产品有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工业化是需要剩余价值的,只有剩余价值才可以让这个行业永远发展下去。电影公司,其实和其它的任何娱乐公司是一样的,它的所有剩余价值,仅仅是投资回报,而不是为了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做积累。你不可能像汽车厂一样,有了剩余价值,以后就可以扩大再生产;或者想制药厂一样,有了剩余价值,咱们就研究新药,知识产权越来越多了,收益就越来越高了,它就是一个简单的风险投资,你挣了钱,就挣了,电影公司不需要扩大再生产。当然了,横店影视城,有了剩余价值,人家就盖房子,可以做固定资产的积累,和工业化的固定资产积累有相似之处。这种细节就不展开了,原则上讲,只有物质财富的生产,才可以形成这样的积累。而我们说的娱乐业,不是属于物质财富的,而且也不能算知识财富,这种行业的特点就是对未来没有影响,但是这个行业所依赖的物质生产部分,对未来是有影响的,应该算到工业中。
你不是资本家派来的吗?这个世界的价值不是资本家创造的吗?看到你为劳动人民说话,我的心里不禁暗喜,又有一点点担忧,回头你上哪领钱去呢?确实,影视业的从业者也是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就会创造剩余价值,不管你是干什么的,这个世界的价值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们这个世界的财富,需要一代代的积累,既然是积累,就不能白积累,它总会有价值,这个价值就是来源于劳动人民,是来源于劳动人民的过去劳动的剩余,也就是剩余价值,是我们用过去的剩余价值,才创造出了我们今天的剩余价值,然后我们今天的剩余价值,又成为积累,才能创造出明天的剩余价值。
为什么我不这样说呢?因为我们是搞市场经济的,它不承认劳动的价值,整个世界都是按照资本要取得利润的模式运行的,我只不过是揭示了资本所以能产生利润的本质是什么!是剩余价值的积累,要形成这样的积累,必须要有固定资产,它是一种企业内部积累的方式,也就是所有的产品,要有剩余。因为固定资产是实物生产的手段,可以承受剩余价值,也可以承受人类的物质文明。那么现在的影视业,虽然它一样会利用实体,一样会利用人类的物质文明,但是从本质上讲,它的主体是演员,原则上不需要产生剩余价值,你的所谓利润,是投资人的风险投资,这是企业的外部积累模式,一片一投资人。一般来说,制片的周期很短,半年时间就可以上映了,投资就全部收回了,投资的目的不是积累,是投机。原则上讲,这种纯粹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没有固定资产,所以经济是不可能增长的,它不可能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我们衡量这个行业对未来的重要度,是看这个行业是否能实现经济增长。农业是不增长的,你过去是多少粮食,今天就是多少粮食,你多了我们也吃不下;同样的道理,你电影业原则上也是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你过去生产多少部片子,今天就能生产多少部片子,你生产多了,我们也看不完。你看看我们国家的农民是不是很穷啊?为什么演员挣这么多呢?因为明星效应,我们今天有钱了,愿意往明星身上砸钱,普通演员有这么幸运吗?为什么你不愿意花高价去买农民手里的粮食,让农民也舒服舒服?为什么你愿意花高价看电影,花高价给主播打赏,就是这么一个社会风气!你要是以为这样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就能越来越增长,你不是傻子吗?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