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社会微积分在2006-4-19 13:32:00的发言: 被斑竹批判的那句“企业形式越是简单,从而组织成本越小,就越能发展;相反,企业形式越是复杂,从而组织成本越大,就越容易被淘汰”就是用自己强加的结论再推出来的。
技术的发展要求越来越细的社会化分工,也就是说科技的发展要求巨型企业的出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市场经济存在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就是说自由竞争,由于原料或半成品之间的企业由于生产不能环环相扣,那么总会出现错误,最容易造成产业链环的断裂,最优发生断裂的一般是金融系统。
这就需要把全国整合成一个企业的计划经济才能避免这一切。
你胡搅蛮缠!难怪瓦里安在其著作中要学生注意书中的每一个细节。
先说说你的跟贴,推理需要严密!
技术的发展要求越来越细的社会化分工,也就是说科技的发展要求巨型企业的出现。这里没有必然性。分工程度高不一定需要一体化为一个企业,至于大家担心的欺骗问题,“声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类问题。所以说,你这里没有必然,而是一种可能。
就是说自由竞争,由于原料或半成品之间的企业由于生产不能环环相扣,那么总会出现错误,最容易造成产业链环的断裂,最优发生断裂的一般是金融系统。这里就更加牵强附会了,“自由竞争中生产不能环环相扣”这是你的结论,且没有论证,就像你立论1+1=3后再去说别人的1+1=2是错误的一样,人家能同意吗!退一万步,你的这个结论成立,计划经济中的产销脱节问题不严重,就没有“断裂”。
再来看楼主的文章。首先我同意楼主的观点:交易费用不是企业形成的唯一原因。只是楼主后来分析中先验的把这作为了分析的基础。在nie(新制度经济学)中是没有这样的结论的,比如Alchian的生产函数不可分等。再看那句企业形式越是简单,从而组织成本越小,就越能发展;相反,企业形式越是复杂,从而组织成本越大,就越容易被淘汰,如果“没有交易费用是企业形成的唯一原因”是很难立论的。科斯的文章是“企业的性质”而非“企业的起源”。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起源,但没有完全。
PK:大家都批这一经典理论,其实我也有一问题。在nie中一成功之处是用边际方法找出了企业的边界,即:市场,企业的边际交易费用相等时处于均衡。经济学家滥用均衡概念,这里就生产了一个问题,市场和企业这里是替代关系,他们不像供与求,既然其比较费用相等就是说企业,市场两者皆可,两者可以随意互换,怎么说能处于均衡状态了,应该说这是最不稳定的状态了。
请不要用制度改变需要交易费用来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