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3130 5
2010-05-13
中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的国家,行政力量对经济发展参与的力度是很大的。记得曾经看过一篇钱颖一的论文,他论证了中国独有的M型结构对中国经济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简单而言,即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来看,首先,地方政府控制了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资源,包括土地、金融资源等;其次,从各级地方政府的执政目标来看,真正贯彻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路线,GDP增长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与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具有很大的关系),由此也就不难见到各地方政府争相招商引资、跑部进钱等现象。本人有幸在政府部门呆过一段时间,了解到几乎所有的政府职能部门都有项目任务,并以此作为考核奖惩的标准。因此,我认为,行政力量的积极性干预和参与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
由此又引出一个古老的话题——“政府职能”问题。生产力在空间上的分布有其自身的规律,可这种政府对经济的深入参与会不会违背经济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13 12:19:37

()

LZ提的问题很好,不过是从现实角度考虑(但是稍显狭隘),这方面的文献已经不少了,如果在多看些,可能理解更深刻,那时拿出来讨论更为合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3 16:10:39
我这里查阅相关文献很难,所以在这里只能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3 16:27:27
目前,各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因此,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区域之间的竞争。竞争的利处是能激活行政活力,相互促进;但也容易形成条块分割经济、重复建设、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等恶性竞争的后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3 16:37:57
按照西方的理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高公共服务,即那些私人部门不能很好完成的事情,诸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国防、治安等等。但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发展史来看,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干预极大的促进了这两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作为一个后发国家,政府应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积极作用,应当致力于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的低层次均衡,使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断进步并迈上新的台阶。
那么,现在的中国地方政府在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方面又做了什么呢?似乎效果不甚明显。进一步的问题是:为什么各层级地方政府有把蛋糕(GDP)做大的动力,而在把GDP做优方面成效却不甚明显!是动力不足,还是可行性的问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14 17:34:36
建议读读林毅夫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然后能否回答你的问题,同时能否提出新的问题
http://www.ccer.edu.cn/download/ceq/2_4/020412.pdf,这个文章链接是免费下载的,点击即可
http://www.people.com.cn/GB/jinji/36/20020829/810949.html ,这个是简单新闻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