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69 1
2010-05-19

20世纪初,一位天才鲁迅——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麻木的中国看客幼年活泼闰土到麻木中年奴才的描写,刻画地非常有力道!21世纪初,另一位天才杨小凯离开了世界,留在他身后的是中国将去向何处的激扬与超边际分析的精妙、对中国发展和身后进步的极大热情关注,还有他出走中国及皈依基督教的无可奈何(他本人认为欧美的发达在于其基督教的信仰)!


这两天论坛里在热烈讨论中国精英出走中国,让我不由得再次感慨,中国到底怎么了?中国文化到底怎么了?


读书期间也看了一些关于描述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东西,有几本书我觉得写得都很丰满,一本是林语堂的《中国人》,一本是费正清(美国学者)的《中国人的特性》,还有就是散落于南怀瑾的几本散文。上述著述对于国人的社会文化和习俗描述很生动,比如林语堂对于国人裙带关系的分析,费正清对于国人26条特性的归纳与描述,这些种种描述,对于21世纪的我来说还是非常震撼的,虽然时隔100多年,但很多道理和事实,放置到当下的中国照样还是非常贴切的。


鲁迅在上世纪初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的黑暗做了深刻的剖析,社会文化的落后造成了社会进步的停滞,造成了中国人的不幸!时隔上百年,杨小凯先生在其晚年也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落后最终归因于中国社会文化的落后,这不能说是一种巧合吧!(经济学界的学者对于社会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及更为更为久远的前资本主义时期,传统的经济学是和社会学、哲学等融合在一起的。)


谈到中国文化,不能不谈到孔孟老庄,不能不谈到汉唐盛世,更不能不谈到蒙元和满清两个王朝!虽然由于历史观的问题,当下主流不去刻意挖掘这两个时期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加上当下史学家们也都忙着大搞经济建设,本人这么大还没有看到这方面出色的著述。公认的史实是蒙元入侵和满清王朝取代了当时的宋、明汉族政权,中国的文化一次又一次地被融合了!需要申明的是,这两次融合不是优秀文化战胜没落文化,而是好战文化和蛮力文化战胜士绅文化,相信这些大家都能看得到,类似于当年的蒙古人打败印度、罗马人打败以色列一样!

在这两次大规模的长时间融合过程中,与传统的改朝换代不同,除了新政权的建立还伴随着大规模的种族灭绝。元朝对汉人的屠戮和强制迁徙,造成了相当多优秀地区的没落,相当多的优秀人才和优秀基因的消失。如果说一次的屠杀不够,多次的屠杀肯定会造成优秀基因的缺失。(基因是很重要的,否则也不会有现在的基因工程了吧?)

当时的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衰落,黄河文明在宋末元初之间逐步转换为长江文明,这种转换不仅仅是物质生产的区域变迁,更是人口、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当年的福建、两广地区客家人祖籍多是河南、陕西等就是一个重要例证)。如果说元朝不到百年的政权对于汉文化的改造还不是很深刻的话,满清长达260余年的历史,则足以完成从明末清初的留发不留头到后来的“满汉融合”,甚至当下“康熙、雍正、乾隆”三大王朝的热颂(除了娱乐的导向,民众对于当时满族对汉政策和文字狱的无知也是一大主因,何况满汉之争的历史于今日有何意义?)。时间的推手是多么强大啊!

我个人一直有个朦朦胧胧的感觉,就是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的强大,从春秋“诸子百家”到两晋南北朝的“昙花一现”,再到就近的清明民初的“一点儿余味”,已经逐步的一点点没落下来。试问汉唐有多少传世之作?明清以来又有几多?何况历史的久远和篡改者的涂抹,竟能留下如此多的光辉照耀现实?

孔子是没有提倡裹脚的,封建礼教也没有提倡裹脚,过去的裹脚类似于现代的高跟鞋吧?

写到这里,抛砖引玉!
背书下,本人不是种族主义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19 17:54:17
坐上沙发慢慢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