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摘要,如有兴趣,关于正本我们可以交易
摘 要
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增长速率达9.9%,这是我国GDP增长已连续三年接近或超过10%。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9.9%、10.1%、9.8%和9.9%,比较平稳。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在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又颁布了不少的相关政策,而主要集中在节能和环保上。因为随着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和能源短缺,石油将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汽车节能和环保技术将为以后政策关注的焦点和技术发展的重点。
由于受行业竞争加剧、燃油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汽车产销增速放缓,总计产销量为570.76万辆和575.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与2004年同期的14.11%和15.50%相比,保持了稳定发展。我国汽车行业结束了高速增长,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成了世界上第三大汽车消费国。
2005年,中国汽车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88.32万辆,同比增长548.17%;进口小幅下降,出口量16.17万辆,同比下降7.96%。从表面看,我国汽车出口市场非常好,但是,实际出口以高尔夫球车和沙滩车等附加值较低的车辆为主,它们约占80%,轿车实际只有3.11万辆,货车为10.41万辆。中国进口车以中高档轿车和四驱越野车为主,这种局面在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2006年,随着相关贸易政策逐渐明朗化,进口市场将逐渐回升。
2005年,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乘用车和商用车所占市场份额为69%和31%,乘用车市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5个百分点。在细分车型中,轿车所占市场份额为48.41%,近乎接近一半;货车占20.21%;交叉型车占14.4%;客车仅有3.1%市场份额。以后变化趋势是乘用车比重继续增大,商用车比重继续缩小,轿车比重将会突破一半大关。由于油价不断上涨,小排量、低油耗以及综合使用成本更经济的乘用车成了消费者购车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型乘用车成了2005年市场的需求主流,其中轿车同比增长24.31%,1.6升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扩大,占轿车总需求量的64%。
2005年,多功能乘用车(MPV)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42.76%,增速是所有细分车型最快的一个,主要是因为2005年生产企业不仅加大了营销投入,而且加强了品牌宣传力度,使得消费者对于此品种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价格不断下降对于刺激市场的需求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平稳发展,同比增长20.63%,其中,两轮驱动仅增长了3.98%,这主要是由于它油耗大,而真正的运动功能却不尽人意,实现不了真正的越野功能,在心消费者目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四轮驱动由于运动功能较强,能满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市场需求增加,同比增长44.29%,以后的发展趋势是消费者不仅关注SUV的油耗,更注重它的功能。
2006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汽车产业需求将继续增长。从发展前景看,微型轿车、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高档SUV、商务用MPV、高档客车、重型货车、微型货车等具体车型投资前景看好;柴油车、清洁能源车、汽车服务业投资价值大,前景广阔。汽车产业对于经营与投资者仍然存在着较多的机会,银行信贷风险较低,收益稳定。
存在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2006年及未来几年,汽车产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表现在: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及宏观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产业调整面临新的调整,将影响汽车需求变化;持续增长的油价短时间内不会根本改变,对汽车运营成本的增加及消费者心理的影响会日益显现,能源短缺,油价上涨将逐渐影响汽车行业消费总量及消费结构;已经或即将出台的汽车消费、环保、燃油等相关政策将给汽车市场及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先天不足的国内零部件行业面临着加快开放带来的巨大压力,零部件行业加速整合无疑将为整车原料供给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汽车市场开放水平提高及市场供需矛盾也必将进一步加剧中国汽车企业竞争,从而带来市场格局的变化,影响汽车企业经营与投资的预期
[此贴子已经被nlm0402于2009-5-7 16:40:54编辑过]
nlm0402 金钱 -5 魅力 -2 惩罚 2009-5-7 16: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