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9289 13
2006-04-08

高版西方经济学 六章六节 中第二个问题厂商进出一个行业,得出这样的结论,完全竞争能力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的最低点.这时,生产的平均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

本书开始时就说过,假设经济人为理性人,我就在想,理性人都会认识到厂商进出后带来的波动变化,所以理性人都不会离开这种商品市场,结果会如何呢?

既然一个厂商离开去别的市场,为什么其他的厂商还要在此坚持而不做离开的打算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9 20:38:00

这可以看作一个nash均衡的问题 给定其他人的战略 我的最优反应是退出

最终的nash均衡是只有n个厂商留在市场,究竟是哪些产量留下可以理解为nash均衡的不唯一性,实际采取哪个均衡由很多因素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20:38:00
西方经济学的利润跟我们马克思说的利润不是一个概念。西方经济学说的价格等于平均成本,并没有说企业家没有挣到钱,他们把企业家的才能也放进成本中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22:26:00
此时有正常利润但无经济利润(超额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23:30:00

因为企业投入了固定成本,如果不生产,亏损得更厉害,而生产的话,有时能保本,有时能保到生产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有时能保生产成本和一部分的固定成本.所有企业离不离开市场要看具体情况了.

这就是市场的不完美,因为前期的固定资本投入,并不是说离开这个行业就能收回的,所以企业有时即使只要能收回生产成本也继续生产了.

更甚者,把宏观的因素考虑进去,很多国有大企业连生产成本都保不了,政府每年还是要贴钱让它们运营下去,这涉及到社会的稳定,产业的平衡,就业的保障,对外贸易等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3 01:03:00

三点:

一, 经济模型是简约化的抽象化的核心 并不是现实的枝节 二,经济人的理性的预期的确与传统的经济学模型存在不兼容的现象 三,由于信息是稀缺的,而且现实中的判断往往受所在经济体结构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对微小变化的不敏感性,会使理性判断及行为结果大打折扣

阐言至此应该可以理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