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范式与迎头赶上
李志文
(本文根据2009年9月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职工大会演讲修改而成)
2006年,我一来到浙大就想在这方面与大家交换意见,我是带着很大的使命感在1999年辞去香港科大到了清华,把自己的事业重心搬回到了祖国大陆,然后在2006年来到了浙大。我的使命感来自我幸运的在年轻的时候,参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场重要革命:商学革命。我的事业的前半生是为纯学术服务,我的事业的后半生是为自己的国家与同胞服务。
大约在到杜兰任职的同时, 我也帮助我的母校台湾大学建立商学院。后来被邀请到香港科大,做创校教授,协助香港科大建成第一个立足亚洲的世界级大学。十几年过去了,香港科技大学的确很成功,现在像清华经管学院、新加坡管理大学、印度商学院(ISB),都有点香港科技大学的影子。今天我要谈的就是学术范式与迎头赶上。
我在浙大与清华开了一门课,《商业社会与现代中国》,这门课主要讨论世界先进国家进入商业社会,中国现代化迎头赶上的问题。企业管理是个工业社会里才有的经济活动,商学是讨论商业社会的经济现象。今天我来谈谈管理学院与商学院的不同,我们的学术范式属于哪一类,我们与香港、台湾、新加坡的距离有多远?我们在中国大陆的商学学术上到底是站在什么位置?
学术范式
来的世界有应用价值。现在整个中国的管理学科是一片混乱,浙大当然也不例外,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在范式转变中煎熬。1990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及这二十年快速的经济发展,让中国的经济与
在中国,基本上只有清华大学的经管学院有了现代商学院的范式,北大非常接近清华,但是有内伤,而复旦、中山、上海交大、南京,在开始调整方向,西安交大与浙大开始有点觉醒,其他的大学还在黑暗时期。我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那家大学在黑暗时期,那家开始看到曙光,那家接近转型?换言之,现代商学院的范式是什么?
现代商学院对社会的最重要功能就是,提高商业活动及有关的市场架构所需要的知识与训练。大家只要看这个定义,就了解为什么中国的商学这么落后了。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在1990年才萌芽。市场经济可不只是在市场上讨价还价的买几根葱。现代所有商品交易都经过复杂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无数的中介与合同,有各种奇奇怪怪的风险评估及规避,有各种定价方式,及定价组合。中国大学的老师没听过、没看过,加上外语能力有限,这个书怎么教?拿什么来做研究?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就是范式转变,从马列教义到一般均衡经济学也是范式转变,世界上是没有几个人有能耐通过范式转变的,我们中国的社会科学与商学所受的冲击是巨大的。
浙大的管理学院致命伤就是范式错误。其实全国管理学院的研究方向都有问题。在1950年的时候国外在进行商学革命,但中国在进行农民革命。后来,中国开始工业化,学习苏联,全国数理化挂帅,管理是工程师的副业,是工而优则仕的奖励,多几张粮票的借口,哪谈得上学术研究。其实要判断范式错误并不难,难的是要学术领导人承认范式错误。承认就是学术自杀,就算自己不要命,下
面这么多徒子徒孙怎么办?清华、北大、复旦已经在纠正范式错误,西安交大也意识到了范式错误,我2009访问西安交大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西安交大的改变,步子比浙大大得多。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就像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不仅是商学,还有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也受经济学深远的影响。其实马克思就是用经济学来看历史,它的唯物论就是以经济学
角度看人类行为的理论,可以说是唯经济论。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斗争其实就是群体博弈。马克思带领的也是范式转变,他的不幸是他的学术理论成了政治工具。宗教与学术服务的是全人类,而政
治服务的是一小勺人。宗教、学术一旦与政治扯上关系,对知识的贡献就扭曲不纯了。
管理学要在商业社会演进中寻找灵魂。中国往商业社会做制度改变注定艰难,因为我们是历史上发展最成功的农业帝国。当人类科技长期停在农业是经济主轴的时候,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是世界最
好的。制度的修改不只是改善了效率,同时是延长了生命力,就如同修补房子,不只是现在住得舒服些了,也造成未来拆掉重建更困难了。 所以在中国,制度的转型要比三百年前还是渔猎社会的
美国,要困难得多;困难到,我们浙大教授,中国最有学问的族群,人人起码在外国旅馆里喝过一口洋水,到现在言谈举止都还留着大清帝国的辫子。浙大里的官僚味,让人窒息。 在美国,一个
商学学者只要学习怎么为商业活动修房子,而在中国,我们要懂得怎么建房子。过去25年,我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为中国的商学教育建房子。
商业活动是复杂的人类活动。企业管理是综合性知识与技术,是所有社会科学的综合体。而社会科学在开国的前三十年是大毒草,几乎被赶尽杀绝。正由于如此,在开国后的第二个三十年是个大孤儿,没爹没娘,营养不良的孤儿。商学是综合学问,宽广的学术涵盖,让商学革命在中国举步维艰。
中国特殊的博导制度大大的限制了商学发展。十年动乱之后,到了1980年大学开始回复生机,勉强能有点学问的领域是可以一个人自己闷着干的理论物理与纯数学,及两弹一星有关的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两弹一星全在中科院、工程院、北大、清华,一般大学哪能沾到两弹一星的边,要做学术,就只能靠解放前念过点书的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物理、纯数学,用私塾式的博导制授徒。这个不得已的学术模式,慢慢的有了既得利益,博导成为学霸,杀得你死我活,互不相容。
我与陈小悦于1999年在清华成立中国第一个商学博士班,包括会计、经济、与金融,是在体制内打了擦边球,办了两年就名存实亡,经济、金融撤出,幸好由于会计博导的团结,清华的会计博士生除了借贷平衡,还懂得一点现代学术范式。清华的开放式博士训练要到2007年有了几个特聘教授真正落定生根,才开始有模有样,直到今天,博导制都还没有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