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流通经济学
2635 3
2010-05-26
李鸿章44岁那年,当上了大清国最年轻的总督,他也是和洋人打交道最多的地方大员,他在奏折里说,不管这些外国人做什么事,他们都很讲规矩,虽然我无法了解他们行动的动机。
戈登对李鸿章影响深远,他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价值的东西,就是契约精神。相当于西方的精神文明,李鸿章呢更迷信西方的物质文明,特别是坚甲利兵。30年之后,李鸿章模仿英国的海军制度,建立起了北洋舰队,1882年,他聘任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为北洋海军的总监察,负责训练,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琅威理,1843年出生于英国,十四岁即进入英国皇家海军学校,此后一直在英国海军服役。琅威理第一次来华是1863年,当时中国从英国购买的一支舰队,琅威理负责护送,此后他又在1877年护送舰队来华,大英公使曾纪泽曾告诉李鸿章,说琅威理为人“诚实和平,堪以留用”。
英国政府一开始,并不愿意自己的军官在中国海军中服役,直到驻华公使威妥玛、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多方周旋,才勉强同意。琅威理一到北洋水师,头衔便是副提督,也就是副司令,当时提督为淮军将领丁汝昌。丁为人忠厚,但不懂海军业务,因此日常操练全部交给了琅威理。
丁汝昌是个白薯,上了军舰啥也不懂,他是个步兵,舰队在海上那不是开玩笑的,必须得懂,必须得指挥,懂行的能指挥得了。实际上一直都是琅威理在指挥,琅威理就等于是丁的替身,丁汝昌就是一个政委,就是看着的。
琅威理在北洋水师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娱,有时上厕所,还打旗语传令。他认真按照英国海军条令训练北洋水师,日夜操练,士卒离船艰难,无人敢出差错。一次,他深夜鸣警号演习,诸将闻警讯无不披衣而起,各司其职,从容不迫,这时北洋水师的训练达到了巅峰。琅威理还根据国际惯例,制定了中外海军交往礼节,扩大了中国海军的影响。
北洋舰队应该说从琅威理的时候,它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非常非常严格,当时就是有一句话叫做,“不怕丁军门,就怕琅军门”。
而且他非常敬业,相当严格,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严格到了那些留学生都不太满意。留洋的这些洋学生,有学军事的,在国外的时候可规矩了,很军事化,到国内就开始玩忽。它是有一个毛病是中国一直是重文轻武的,文官、士大夫地位高,穿长衫。但是你要作为军人,你就是全部要穿军装,过着刻板的生活,天壤之别。他们回国以后显然受这个影响,也开始穿长衫,马也不骑了,坐轿子。他们自认为不是一个武夫,所以他们很快就不习惯琅威理的做法。
1886年5月,醇亲王巡阅北洋,以琅威理训练有功,授予二等第三宝星,并赏提督衔。李鸿章在电文里也经常用“提督衔琅威理”或“丁、琅二提督”的称谓。在北洋海军的正式公文中,琅威理的头衔也全是“提督”。
琅威理当时在中国地位也高,他等于是提督衔嘛,提督就是海军少将。他自己说自己我是舰队副司令,他下面是刘步蟾,刘步蟾是总兵衔。
1890年春,北洋舰队巡航到香港,提督丁汝昌因事离船,“定远”舰管带右翼总兵刘步蟾,按照海军规则,降下提督旗,升起总兵旗,暗示舰队将由他来指挥。
琅威理见了非常不悦,他跑去问刘步蟾,丁汝昌走了,我还在,我也是提督,提督旗怎么能撤下呢?刘步蟾毕业于英国海军名校,他平时便看不上这位洋提督,加上海军中多为闽籍,琅威理曾上书李鸿章,提出“兵船管驾,不应专用闽人”,大家早就对他愤恨。于是刘步蟾对琅的质问不做理会,琅威理只好致电李鸿章,这就是著名的“撤旗事件”。
李鸿章护着中国人,他明确表示,北洋海军官制只有一个提督,两个总兵,提督去了,自然应由总兵带船,琅威理这才明白,他的提督只是一种荣誉,并无实权。
实际上,琅威理是把自己当成北洋水师的一个指挥官,他不认为我是顾问。在西方,官员他有个雇佣(雇慵)道德,我在哪干,我就是你的人,我就给你负责。当然如果他的母国,跟这个大清国开始冲突的时候,他肯定向着母国。但是在这之前,没有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就确实很忠于雇主。
回到天津后,琅威理向李鸿章表示自己太没面子,如果不给他提督实权,工作将无法继续,李鸿章一直忌讳军中“外人”,他冲动之下,竟准琅威理辞职。
琅威理回到英国后,逢人便诉说其在华受辱,驻英大臣薛福成感到事态不对,发电报问李鸿章有无回旋余地,李鸿章回电道,“中国海军称琅为提督,乃客气用语”,他表示“向不能受此要挟”。
李鸿章办北洋水师有个最大的问题,第一他怕权力外失,就是我不得不找你们来帮办,你们把我弄得,你们当家了,怎么办?我呢先学,学好了之后我一定要“中国化”。再一个就是要“以夷制夷”,我让你们互相牵制,老玩这套,中国的权术夹杂了进去。
中国近代最大的问题是,它从来不觉得比别人差,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无有,如何如何之,但早在乾隆皇帝时,人家工业革命都完成了。
英国人琅威理被迫辞职,让英国政府很没面子,他们认为中国政府没有就此给出像样的解释。1890年11月4日,英国拒绝了李鸿章另聘英国人为北洋海军顾问的请求,他们撤回了中国海军中的所有英国军官,宣布不再接纳中国海军留学生赴英国学习。
就在同一时期,日本也在用英国人训练自己的海军,负责日本海军建设的英国皇家海军英格斯上校后来回忆说,日本政府曾封赠他以贵族,使他能有足够的权力和地位号令全军。日本其实比我们学得晚,但是它确实学得踏实,一直到甲午之后,他们的英国教练,琅威理这种角色,一直有这个权力,不像我们1890年就把人家赶跑了、气跑了。
当日本海军在英国人的教育下,逐渐开始独立行走时,欧洲军人们体面地告退了,而日本人,坚持走着英国人铺出的路,他们不仅使舰队保持着英格斯离开时的面貌,而且更趋完善了。
中国老是觉得自主好一点,时机成熟了再要自主,当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提前自主,结果就比较麻烦,北洋水师当时就犯了这个毛病。所以后来的训练也好,制度执行也好,就开始玩忽。而日本是始终,一直到跟中国开战,英国的这些教练也没走,所以差距就在这,他们学得比我们认真。
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就琅威理辞职发表了三篇社论,称外国军官除非不顾尽忠尽职,并愿同中国军官同流合污,否则就会受到防忌、阴谋与排挤,现在琅威理已去,中国海军“混乱的狂欢”即将开始。
1886年7月,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等四舰,由朝鲜回国途中,驶往日本长崎港大修,长崎人对欧美军舰早已司空见惯,但来自中国的铁甲巨舰却是首次目睹,码头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日本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也是从英国学海军回来的,和北洋诸将有同学之谊,因此也登舰参观。
日本人开始很害怕的,参观了以后他说,我心里很有把握,我能打败中国。因为什么呢?当时他就看到我们这边军舰上的大炮,晒的是士兵的裤子,所以这叫“大炮上晒裤子”。
日本《朝日新闻》,以“清国海军的现象”为题报道了观感,甲板上放着关公像,乱七八糟的供香,其味难闻之极,甲板上散乱着吃剩的食物,水兵语言不整,不绝于耳。
8月13日,中国水兵上岸休假,前往长崎一家妓馆寻乐,引起冲突,日警一人被中国士兵刺伤,两天后,又有数百中国水兵上岸观光,与日警发生冲突,日本民众围攻中国水兵,北洋的骄兵们吃了大亏,死了五个人,回到船上,他们将炮口对准日本。
所以“定远”、“镇远”他们到长崎的时候,日本是全国上下很恐惧啊,在长崎不是发生我们的水兵上岸,和日本这个浪人打成一片嘛,然后就是这样要国际法来判决,当时也不能诉诸武力了,去和日本在国际法庭打官司,打赢了。
日本因当时实力有限,只好赔偿道歉,但从此一定要打胜“定远”,成为日本海军的流行语,甚至连学童游戏也分为两组,一组扮中国舰队,另一组扮日本舰队,进行捕捉“定远”、“镇远”的战斗。
“长崎事件”反映了日本民间的情绪,也反射出北洋水师的军纪松散、士兵骄横,但对这一切,李鸿章不以为然,他说武人好色,乃其天性,但能贪慕功名,自然就我绳尺。
一些士兵经常去香港,在训练的时候,他们就上岸出去狂欢啊,去嫖妓啊。但是,这些作为是不是影响作战,当时李鸿章他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水兵,都是一些野蛮人,他说这些东西是小节问题,只要你能打仗,就可以了。
实际上我们还是败在制度上,就是我们当时清朝是想:我不想改这个体制,我只是想打打补丁,反正你们底下愿意干你就干,对我整体上有效果、有推进就好了。包括北洋水师都染袭了过去中国军队的那套,裙带关系呀,玩忽啊,演习做戏啊,整个体制是旧的。旧的军队在那儿摆着,所有的东西全都会把新的给搞掉。
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灭,耻辱的《马关条约》让李鸿章背上了历史的骂名。
北洋水师很奇怪,它巡行路线就是沿着中国海岸线走,一个海军嘛,死也死在海上去啊。你得找敌人打啊,结果是日本人到我们这儿找我们打,海军从琅威理走了之后,确实是一个大退步。如果琅威理要在的话,我觉得这个仗不一定,至少海军不一定输。
1896年,因甲午战败走下政坛的李鸿章出访欧美,他来到英国,专程前往戈登的陵墓敬献了花圈,1885年,戈登在苏丹总督任上被杀身亡。站在戈登墓前,李鸿章百感交集,当年的不愉快已经淡漠,李鸿章记住的都是那些美好的往事。如今老友逝去,而他关于中国改革的建言犹在耳边,李鸿章已经七十三岁了,他已无能为力,他与他所支持的文明将很快成为历史。
        于是写下了那首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坐等闲看。

戈登的名字查尔斯,发音呢和“Chinese”非常相像,所以英国人又称戈登为“中国戈登”。在奕忻李鸿章主持的洋务运动当中,清政府雇佣(雇慵)了大量的外国专家,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像戈登、琅威理等人,在本国历史上其实默默无闻,可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却留下了特殊的身影。
因为后世评价者们价值观、历史观不一,再加上民族情感夹杂其中,因此直到今天,提到这些曾经在中国服役过的洋兵洋将,我们仍然心情复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17 23:13:20
希望楼主能够继续发表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2 23:41:09
Sunknownay最近很少上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8 14:25:27
帮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