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里有个帖子,楼主投了一篇论文,苦等了好几个月,最终却未能通过主编终审。他说他连死的心都有了!
我们都会劝他不要想的那么极端,希望他不要被挫折击倒。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就社科领域而言(其他领域我不清楚),从考上博士起,博士就开始背负过重的压力。
有些学校的毕业条件非常苛刻:如中南大学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要求博士必须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或SSCI上发表论文才能毕业。但显而易见,我估计他们那里的很多博士在读期间(三年)很难做到这一点(尽管有人会说这些要求并不高,但我相信牛人是有,但毕竟是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压力可想而之,估计每天都会活得很沉重。其他学校即使要求低一些,但博士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找工作的时候人家会主要看你论文发表情况。如有些学校招聘应届博士时,要求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一级学科权威期刊(如经济学只有经济研究,管理学只有管理世界)及以上期刊上发表过至少一篇论文。但这些权威期刊每年刊登的论文中,在读博士为第一作者的能有多少?!而且博士越来越多,导致论文发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与前几年相比,同样一本期刊(比较好的那种),现在发表的论文难度、复杂度都加大了。所以很多人会感慨,自己硕士的时候在某期刊上发过论文,现在读博士了再去投却被毙了!
上面是说在读期间的压力。其实毕业之后进入工作压力依旧非常大。工资、职称都会与论文、课题直接挂钩。试想:辛辛苦苦读了博士,有几个甘心一直做个讲师或者副教授?有几个不想在科研上能出类拔萃?特别是男同胞,成家之后上有老下有小,你得养家糊口吧。特别是现在,高房价、高通货膨胀,高校多数年轻教师(不是全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例如广州这边的有些高校,新进博士每月也就四千多,去除日常开支和生活费,剩不下几个子儿。所以很多时候还得去企业化缘,这样你就更无法全身心地去做研究了。你会发现自己将处在矛盾与冲突之中。另外,现在知识的更新速度太快,想要出类拔萃必须紧跟前沿不能松懈。学术界里现在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前几年经常在牛逼期刊露脸的年轻学者,这几年突然沉寂了。可以想象学术界的竞争有多残酷!你不进步人家进步,你会被抛在后面;你进步了但没有人家进步的快,你还是会被抛在后面。我们看到的那些功成名就的大牌教授,其实他们在有些方面(如创造力)已经不如年轻学者甚至不如优秀的博士了,只不过他们到了那个地位,可以“不劳而获”了,例如标书让学生写,课题分派给学生去做,学生辛辛苦苦做出的东西导师却挂第一作者。。。
啰里八嗦地说了这些逻辑可能有些混乱的话,想表达的意思是:除非自己对研究特别感兴趣,感兴趣到愿意为研究甘受清贫无怨无悔;或者研究能力特别强,强到投论文、报课题几乎十拿九稳;或者经济条件特别好,好到没有任何生活压力,否则还是慎选读博做研究这条路,这条路对于多数人而言都非常艰辛。。。直接去工作赚钱吧!特别是那些已经工作且工作生活都不错的人,千万不要因为当初对研究的那一点朦胧的兴趣而放弃现在的工作去读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