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住房消费者绕过开发商---解决地产调控“空调”问题
黄焕金
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在政府严厉调控下,开发商开始采取缓建停建项目等方式表示他们对调控政策的抗议。如果他们这样做能成气候,则会明显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会减弱许多行业的需求,从而迫使政府不得不放弃或放松调控。这样的话,就会严重影响政府政策的公信力。
这说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确实已经受到大大小小开发商的垄断了,而垄断了房地产市场,就等于垄断了中国经济。因此,今后政策的一个着眼点,应该是打破这种垄断,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包括房价问题)。
那么,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就是建立一个体制与机制,让住房的最终消费者能够绕过开发商,而获得住房。记得邓小平当年曾说过,城市居民既可以购买别人建好的房子,也可以自己建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体制上排除各种阻碍,实现他的这个要求呢?如果城市居民能够绕过开发商自己建房,那么就算他们不自己建,也会多一个选择,从而起到迫使开发商更加老实的效果,而不象现在那么嚣张(嚣张到竟敢说“房价多少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但是,政府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这样,既使全社会深受开发商垄断之苦,政府自己也被套在其中,甚至连政策也被化解与抵消。可见,这并不单纯是住房消费者个人的事,同样关系到政府自身,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能否健康运行与平稳增长的重大问题。
要使城市居民能够实现自己建房,将他们组织起来,以购买土地,共同设计与施工等等,就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比较复杂,但只要政府充分认识到事情的重大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建立起相应的信用体制,那么事情就不会很难。当然,既然是居民自己建房,那么尽管房子由某个机构代建,这些组织起来的居民也有充分的权力进行监督,花了多少钱,质量如何,如何建造,都要由他们最终决定。当然,建造的房子自然要与城市规划相符合。只有他们拥有这个权力,他们才能相信这条路子是可靠可行的,才能走得通,才能见成效。比如成立一些城市建房事务所,专门向联合起来建房的居民提供相应的建房服务。这是一个服务机构,最终权力仍由居民们自己协商决定,这样的话,事情就不难办到。当然,政府也要尽心扶持,严格监督这个事务所,好让居民们的好事能够顺顺当当地办好。前面说了,办好这个事情,并不仅仅关系到居民个人的事情,而且关系到打破开发商对经济的垄断甚至对政府政策的挟持。所以,从这个高度来认识这件事,则政府就有足够的兴趣与决心来办这个事情。至于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上与开发商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当然需要割裂了,不能让这种利益联系把整个经济弄到死角中去。
实际上,让居民自己建房,比现在这种开发商模式更能拉动全社会的需求,因为这样做显然会大大促进住房建设,从而拉动建材、设计、装修等等方面的需求,促进它们的发展。与此相比,单纯的开发商模式所能够拉动的需求要小得多。因为它所形成的建房规模肯定要比前者更小。让居民自己建房,由于杜绝了由开发商所得的暴利,所以房价不会象现在那样,暴涨得没边顶,由于房价能够长期处于比较低廉的状态,所以更能刺激起整个住房市场及其连带市场的扩张,其拉动需求的能力大得无法形容。
因此,现在到了对目前房地产运作模式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了,到了变革现行模式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