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433 0
2010-05-27
前不久,在本院教授的指导下,我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找到了较为明晰的答案。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今中国应该实行怎样的经济制度;二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计划经济是否天然共生,是否与自由天然矛盾。下面,我对当下所得出初步的结果做一下整理与总结。算是结合教授观点之后自己所作的解答吧!
经济制度教授的第一句话是我问的这些问题都是老问题了。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并有相当多的人已经做出了解答。而我之所以有疑惑,是因为阅读量不够。他建议我去阅读改革开放史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读完之后,就可以明白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经济,而为什么后来为什么又实行不下去了,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
他认为新中国建立时实行计划经济的原因有两点:
1、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中国共产党认为资本主义有天然的根本的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我们要避免这种危机,就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行计划经济,即国家集中资源,来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无序性。李教授认为市场经济的弊端不在于自由交换而在于追求利润极大化。这就导致了其生产的无序性。因为有价格这个指标,当某一领域利润高时,大家都蜂拥而入。结果导致了产品的积压,即生产过剩。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配又普遍不均,资本家宁愿把剩余产品毁掉也不愿白送给你。而穷人又没钱购买。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俄国苏维埃的建立,都是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的产物。而在当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让全世界看到了新希望。当然,这是一种不均衡的增长,以牺牲消费和农业生产来换取工业增长。这是实行计划的社会历史背景。
2、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有一个弊端,如果新中国开放了国门,中国就会处在世界分工的下游,中国在给先进国家打工。而其中差距将会与来越大。就像现在中国情况一样,中国的劳工在给其他国家做奴隶。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土地、资源价格的低廉。而当时的中国想避免这种地位,于是关起门来实行计划经济,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当然这都是仅从经济上考虑的两点。
就像之前有人提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就像脚与鞋的关系,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有点小脚穿大鞋。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应该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社会矛盾激化而实现。但却在帝国主义薄弱的链条上率先实现了。从这一点来看,当时,资本主义确实有覆灭的倾向。但,现在来看资本主义还存在着,社会矛盾比以前有所缓和,但就像一个身体有绝症的人,虽然他现在还好好活着,但注定有一天他身上的疾毒会爆发的。
只不过现在看来,还没有到那一步。所以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结合苏联和改革前的中国经验,还是不看好计划经济体制,就算在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矛盾激化的地步。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崩塌时,也不一定实行计划经济。
中国的经济制度当今各国基本上都是一种混合经济制度。各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政府权限的大小,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结合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地的情况来看。后发国家要想实现对先进国家的追赶,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飞速发展也可以看到政府的巨大作用。是否可以这样说,后发地区要想赶超先进地区必须需要政府的干预。但政府的干预要有一个度。我们看到亚洲金融危机后,IMF去韩国视察,看到其企业界的一片烂账,许多大型垄断企业早已资不抵债。华丽的外表下面腐烂不堪。而且,政府干预太大,因为其特许经营,很容易造成腐败。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政府的放权,有时松有时紧。而不像俄罗斯和东欧国家那样实行“休克疗法”。这几年国退民进和国进民退可以体现这一点。
中国现今已经出现了权贵资本主义,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有资本去寻租,造成更严重的不平等,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但,可以看到,由于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法治的不健全,有些寻租是迫不得已的。而中国又没有西方那种富人回报社会的文化机制,仇富心理特别严重。更加剧了社会矛盾。
是否有“中国模式”?就像德国历史学派提到的那样,每个国家应该有自己发展经济的特点。但,成不成为一种模式,能不能为其他国家所借鉴,不尽然。“中国模式”更多是一种新的名词创造。
当然,没有完美的制度。正如我们一开始上经济学时,所讲的那样。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证分析,另一类是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对既成事实分析其原因、结果。而规范性分析则是对事物进行假设,怎样会更好。对于一种经济制度,有的人满意,有的人不满,提出改进。这个因人而异,是规范性分析,不能强求统一。
“李光耀命题”作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不存在民主、自由这种说法的。而作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殖民者想在当地长期殖民,也不可能宣传其自由民主。所以当地长期缺少这种文化。而推翻殖民统治的执政者又不想与别人共享自己的成果,所以也不可能推行民主、自由。一个政府,不管它声称如何代表人民,它始终是一小部分人的利益集团,不可能代表广大人民。从这一点来看,政府的权力过大,的确与人民权利有矛盾。计划经济更是如此。但,正如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一样。对于制度的看法,因人而异。我想,对于现今中国的社会状况的看法,也只能是因人而异吧。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文化的确有独特性,但很难满足阎康年教授提出的那四个条件。但,无疑,就像圣经和古兰经一样,诸子百家的观点触及了人类的根本命题。但,对于这个命题的解答,是否正确,还值得讨论。

最后我向老师询问我的发展方向,因为,我真的对数字不敏感,多次尝试改善,都收效甚微。教授说如果想深入研究经济学,起码从现行体制来说是不合适的。他建议我往经济史和财经新闻方向发展。



总之,正如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达成的共识那样,中国要走的应是这样一条路:明晰产权,规范政府行为,抑制腐败,健全经济法制,提升民主水平,提高市场活力,继续改革开放,建成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