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尽管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质,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家的品质、才华和胆识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影响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扮演着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重要角色。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文化,统一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的静态对应关系,企业家的品质、才华和胆识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酵素,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制约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义扮演了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跃因素。
一、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且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既是企业成员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生产力和内在驱动力,是企业保持永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文化因素,这才是维持生产力增长的最终动力,也是没有极限的动力来源。”企业文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无形规则”存在于员工的意识之中的,员工既是企业的主人,又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离开员工根本无法独立存在。企业文化运用于企业管理,确立的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软性管理模式,主要通过柔性的而非刚性的文化来引导、调控和凝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二)共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总是会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或最高宗旨,一旦这种最高目标成为统一本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就会形成企业内部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为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由于共同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规范着员工的行为,是整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共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三)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企业精神是经过全体员工认同并信守的理想目标、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表现出来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共同理念与行为规范,它通常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表达,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一旦形成,便能在企业员工中起到鼓舞、驱动、凝聚、熏陶、评价和规范的功效,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昂扬的土气、进取的精神,实现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整合现代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组织市场与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因此,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二、企业家的共性特质
企业家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日本学者名和太郎在其著作《经济和文化》一书中指出:“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企业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们是现代文化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阶层,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企业家正是用这种“超经济”的精神文化力量对经济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经济乃至政治的发展进程。新世纪的企业管理对企业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家具备一系列的特质。尽管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质,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一)勇于承担风险
管理企业就需要承担风险,因此企业家必须具备承担风险的特质。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特龙在其著作《一般商业之性质》中指出,企业家的最大特质就是承担风险的精神。18世纪后期,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鲍杜认为,企业家的重要特点是“承担风险和创新”。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豪莱强调,承担风险是企业家的突出贡献和基本特质。美国经济学家、制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康蒙斯则认为,承担风险的程度是企业家特质和能力的主要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其企业家思想。他认为,企业家是指那些把承担企业的风险和风险管理看作自己在组织工业工作中应尽的本分的人;企业家是不同于一般职业阶层的特殊阶层,他们的特殊性是敢于冒险和易于承担风险。
从企业家的内涵看,企业家必须具有风险意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指挥者、决策者,企业家对关系企业兴衰成败的经营决策起决定作用。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如何适销对路?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或缩小、生产品种的增加或淘汰、产品价格的提高或降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选择和应用,市场的开发和占领,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决策,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可保险”的决策,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利益以及企业家本人的声誉、地位和利益。企业家本身就意味着风险,企业家的事业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事业。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指出的:“制定决策是不可避免的,而任何决定的实质就是不确定性”,“需要确定性的人不可能是好的企业家。”因此,企业领导人只有把风险视为压力并转化为冒险精神,建立并充分利用风险机制,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二)善于突破创新
企业家的根本特质就是“革新”,善于突破创新是企业家的准则。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熊彼特基于其“创新理论”提出了企业家理论。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或是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市场经济的“原动力”就是企业家的创新,他称之为“创造性的破坏”。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他认为,经济发展总是以破坏旧经济运行程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尝试者;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因此,企业家是促进物质生产增长和企业文化发展的中心人物。企业家作为商品经济社会中企业运行和企业管理的主角,不是纵向从属于行政权力,而是遵循和服从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靠善于经营和精于管理开拓自己的事业。企业家靠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独立自主地经营企业,运用创新精神进行企业决策、开发产品和市场,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去进行改革,迎接挑战。
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开拓创新精神。美国企业家老约翰·洛克菲勒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假使你想成功,你就该自己开辟一条新道路来,而不是沿着一条成功的道路走下去”。创新意识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企业家精神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而开拓精神是建立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基础之上的。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大久保睿在塑造“本田精神”时就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他把“本田精神”归结为三大要点:“人要有创造性,决不摹仿别人;要有世界性,不拘泥于狭窄地域;要有被接受性,增强相互的理解。”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也强调:“永不步人后尘,披荆斩棘开创没人问津的新领域”,“干别人不干的事”。他在《走向世界》一书中把开拓新技术称为“求生存的手段”和“企业生存之路”。
(三)超凡的想像力和果断的判断力
超凡的想像力和果断的判断力是最重要的企业家特质。19世纪末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沃克指出,企业家“起着雇佣的功能”,即“组织和实施生产,决定着生产什么、多少和哪些种类,用何种材料和样式生产,以及产品向什么人提供并用何种价格支付手段”。他指出,企业家的特质在于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超前的决断性,他称企业家是工业进步的工程师和生产的主要经营者。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也认为,企业家要能够成功,必须有果断的判断力、坚韧的毅力和全面的知识,有监督、管理的才能,务实的特质和能动的特质。
因此,企业家必须具备超过常人的想像力和开创风险事业的能力。
没有想象力和判断力的企业家,只能庸庸碌碌,一味地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没有一点自己的风格和独特之道。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软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命。”企业发展的历史证明,超凡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是最重要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活力源泉,是决定企业前途和方向的根本。比尔·盖茨因有超凡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序幕,演绎了财富的创造奇迹;美国人富于想象和判断,于是抢占了汀技术方面几乎73%的制高点,掌握了生产工艺方面60%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成为世界的知识创新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现代市场周期短、节奏快,企业要有“生产第一代,掌握第二代,试制第三代,研究第四代,构思第五代”的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才能把握市场运动的契机。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从何而来,企业家的想象力和判断力。
三、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内在统一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家文化,是优秀企业家品质、才华和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企业的文化总是深深打着第一把手的个性烙印”。由于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培育与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家的率先垂范和倡导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保证。美国著名学者埃德加·H·沙因在其名著《企业文化与领导》中指出:优秀的企业家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高度统一的(埃德加·H·沙因,1989)。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
企业家是企业的“英雄人物”和“精神领袖”,具有卓越的领导和管理才能,他们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人物,又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理念,而许多价值理念正是企业家从自己的经营实践中感悟、提炼出来的。企业家是企业的导航者,导航者的力量是无法逾越的。他们的品质、才华和胆识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影响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人格化。
1.企业家以自己提倡和崇尚的价值理念来塑造和培植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人物,他不仅要以卓越的智慧和胆识为企业赢得市场、创造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哲学、理想、素质、作风、价值观等融合而形成的个性,精心塑造培育企业精神,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创造精神财富。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企业家在长期经营企业的实践经验中自觉产生的,企业家个人极力提倡和崇尚的价值理念已成为企业文化的主要来源和构成。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家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以自己的企业哲学、理想、价值观、伦理观和风格融合成企业的宗旨、企业价值观,并逐渐被广大员工所认同、遵守、发展和完善,用来塑造和培植卓越的企业文化。
2.企业家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来传播和发扬卓越的企业文化。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一位经营者,不需要是万能的,但却要是位品格高尚的人,因为后者往往更能吸引人才。企业家的高尚人格往往能在员工中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和内应力等精神力量,它是企业走向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源。卓越的企业文化当然离不开企业家高尚的人格力量所形成的这个动力源。卓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德才水平、创造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综合体。成功的企业家必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引入追随的人格魅力。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与人生境界,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价值趋向和企业外部形象的整体水平。把企业家的人格力量和人生追求提升为企业的追求,就是企业的至高追求。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家不仅要善于运用由职位因素、传统因素和资历因素构成的以权力为中心的外在强制性的影响力,更要善于运用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构成的以威望为中心的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来传播和发扬卓越的企业文化。
3.企业家以自己的新思想和实际行动来倡导和实行卓越的企业文化。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在《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一书中指出:“一个真正的领导必须同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大师:他是思想的大师,善于把握高度抽象的思维逻辑;又是行动的大师,善于处理最世俗最琐细的实际事务。一方面,领导人物作为形成公司价值观念的人,必须具有远大的眼光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并以此激发和振奋起成千上万职工的热情;另一方面,看来只有通过日常工作和小事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这时经理又应当成为优秀的执行者,实干家。他要善于发现细节问题,注重小事,不放过任何机会,通过实际行动而不是言词向职工灌输他提倡的价值准则。所以,领导人既要重视思想又要重视实际细节”。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家要以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新的价值取向和实际行动来倡导与实行卓越的企业文化。
4.企业家以自己个性化的经营管理风格来发展和完善卓越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一方面,卓越的企业文化具有时代特色,它是本国传统思想、伦理、价值观念的精华和时代精神融合而成的精神力量,是先进的、科学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动态的变化性,企业文化在保持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同时应不断随内外环境的变化及企、业战略的调整,作㈩及时的调整、更新、丰富和发展。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认为,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一精神决定了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生命和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这种精神注入企业文化就成为卓越的企业文化,这种精神被企业家所接受并以此为追求目标,他就成为卓越的企业家(陈亭楠,2003)。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家自身的经营管理风格对发展和完善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
企业家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和变革。正如美国记者问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企业家在企业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时,张瑞敏的回答是:企业家“第一应是设计师,在企业的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应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第三应是企业价值观的实践者。企业家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扮演着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重要角色。
1.在企业文化的塑造时期,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叶生在其著作《企业灵魂》一书中指出:企业的首席企业文化设计师是企业家。企业家最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战略决策与精神导向。当好一名企业精神领袖,一家企业的首席企业文化设计师,是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永远追求的目标。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企业家是未被承认的现代文化创造者,是可与艺术家的图腾形象相媲美的文化英雄(叶生,2004)。埃德加·H·沙因也指出:“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企业文化离不开企业高层领导的积极倡导和精心培育。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内容。比如,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程度和方法;组织群众、专家对企业文化进行定格、传播;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礼仪的设计和具体实施,通过机构和制度的文化整合与渗透,促使优秀文化的生成和发展等。每个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地理位置、产品属性、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而各具特点,因此其文化建设必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各具特色。不少企业是企业家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最透彻,他们理应该也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充当且当好总设计师的角色,对企业文化进行萌发构思、提炼升华、形成方案,实现准确定位。所以说,企业家不仅是经济专家,也是文化专家。因此,企业家应在全面客观调查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精心概括提炼出本企业的理念,并将其灌输和渗透到企业精神中去,形成独具个性的适合本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
2.在企业文化的发展时期,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埃德加·H·沙因认为:“组织创建者的假设是组织文化产生的来源之一,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形成方面起领导作用;企业的高级成员会通过日常的谈话,企业的特殊庆典、仪式反复讲述企业自身的重要价值观念;企业高级成员的更迭会削弱企业文化力量,甚至改变企业的文化。”一方面,企业家的思想只有扩展为企业的制度,而且必须渗透进员工的心灵、成为他们的追求才能成为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也只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深入员工内心才能发挥并显现其巨大的文化力。深圳华为总裁任正非不仅亲自审阅企业内刊《华为人》报每期的头版文章,而且为了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更透彻地传达给公司的每一位员工,他还经常撰写文章,像《华为的冬天》、《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等,让华为人深感震憾(金伯杨、杨震澎,2006)。另一方面,新的企业文化形成概念模型后不会主动扩散,企业员工也不会主动接受,原有的企业文化也不会自动瓦解,而且企业文化自身还具有极大的反弹阻力。企业文化的传播与扩散需要巨大的权力推动,没有强大的推动力,传播与扩散就不会发生。因此,企业家必须做一名忠实的倡导者:一方面,通过构建合理的企业文化层级以减少企业文化传播与扩散的程序,缩短企业文化渗透的流程和企业文化传播的时间;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传播与扩散中,要明确地表达其基本价值观,并始终不渝和满怀激情地向大家宣传,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使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思想统一地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企业的强大合力。
3.在企业文化的传承时期,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者。有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的设计与构思,并不等于企业文化建没就成功了,在实施小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困难的出现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客观条件原因(如有些是在实施中因条件变化而出现的)。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在企业里众人仰慕的企业家,他的行为、能力和领导艺术对企业文化影响力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总统肯尼迪在旅日考察后的专家意见座谈会上谈到:“一个总经理的最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正确理解本公司的文化,以及对文化进行精雕细刻,并使它形成适应市场不断变化所需要的能力。”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引导力度,最终取决于企业家的表率示范效应。首先,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其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与企业生死攸关。企业家是企业形象的雕刻者和塑造者,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企业最根本、最宝贵的财富”。再次,企业家起着企业“精神领袖”的作用。企业家在企业各种场合对企业文化进行的宣传与灌输,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与示范,会使企业形成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是企业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丰厚土壤。因此,企业家不仅要做企业文化的塑造者、推动者,更要做企业文化的模范执行者,用自己正确的言行、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担负起引导企业文化的重任,带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
4.在企业文化的变革时期,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变革者。企业文化属于微观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既是企业自身状况的反映,又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必须不断变革和创新。首先,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而客观环境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应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既对企业内部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要随着企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加以修整、改造、扬弃、创新和完善。其次,任何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种文化都有其局限性,必须时时更新、突破局限,才能进步,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思想敏锐的企业家常常能及时发现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并能大胆变革和创新,打破束缚企业发展的惰性文化,建立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新文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一书中强调指出:“没有一家公司能在缺乏强有力的高级主管的领导下成功地改变其文化。”美国哈佛大学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2009)两位教授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也反复强调:“在企业文化改革成功的企业中往往有一两个能力非凡并创造过卓越成就的领袖人物,这足以说明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塑造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理想、信念、性格、气质乃至言谈举止都会在企业员工中迅速引发一种模仿效应。”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的过程中,企业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地进行理念革命,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其次要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真正的具有渊博知识、辨证思维、敏锐洞察力的企业家。唯有如此,企业家才能自觉地以文化战略眼光,引导和创造一种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强化和变革,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作者:江苏工业学院 杨月坤 丁恒龙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3期